第275章 朱棣:这和尚就是这样性格

“虽与大师第一次相见,但大师能够得王爷如此看重而信任,想来必是大才大德。”

“今日能够一见,也是吾之幸。”朱正笑着回道。

两人。

此刻倒是有些互相恭维的意思了。

“朱将军祖籍何地啊?”姚广孝忽然开口,笑着问道。

“祖籍不知,但记事起,便已经迁徙到了北平了。”朱正笑着回道。

“不知朱将军如今贵庚啊?”姚广孝又问道,显得更感兴趣。

“再过两个月便有二十六了。”朱正笑着回道。

虽然不知道姚广孝为何要问这些,但朱正也并不在乎什么,毕竟这些信息在燕王府的军属册录里面也能够查得到的。

“二十六,那朱将军就是在洪武八年的生辰了。”姚广孝若有所思的道。

“正是。”朱正笑着点了点头。

话到了这。

姚广孝也没有继续再问什么了。

“王爷。”

“朱将军是统兵大将,待得今年动兵,在朱将军的带领下,必可渡长江,攻破应天。”姚广孝转过头,十分肯定的说道。

闻言!

朱棣一笑:“本王自是相信。”

“今日能得见朱将军,足够了。”

“贫僧就先行归殿诵经了。”姚广孝双手合十对着朱棣一拜,随后就转身离开了此间。

看着姚广孝的背影,朱棣也没有说什么,毕竟姚广孝就是这种性格。

“朱将军不要见怪。”

“这和尚就是这种性格,本王听着他想要见你还以为有什么事,没想到就真的是见一面。”朱棣也是有些无奈的对着朱正道。

“王爷多心了。”

“这位大师有性格,末将可不会怪罪什么。”朱正笑了笑,并没有多说什么。

如若是当初还是衙役的时候,面对朱棣,乃至于姚广孝这等人物,朱正估摸着也是难以承受,无法镇定自若,但现在朱正拥有了足可与任何人抗衡的实力,自然是就是底气的根本。

实力,便是根本!

“今日你来的正好。”

“看。”

朱棣走到了桌子前,拿出了一封地图对着朱正一递。

朱正走过去一看。

“调兵部署图?”朱正一看,立刻明了。

“这一战。”

“本王不准备节外生枝。”

“以一部分兵力牵制山东府的驻军,十万大军足矣。”

“其余兵力全力进攻凤阳府,攻破之后,直攻扬州府,夺渡江港口。”

“骤时。”

“直接杀入应天,一举奠定战局。”朱棣凝视着地图上已经部署好的行军路线,沉声道。

如今。

朱棣已经是兵力占优势,也是掌控了战争的主动权,自然是不会如同之前一样,还要考虑兵力部署,以防守为主。

现在的战况就是强攻为主。

而且哪怕北方的府域也并非全部拿下了,但朱棣也无需再去进攻其他府域了,毕竟只要南下破了应天府,兵临都城,一切就可定。

“以我军如今兵力,可如此。”

“一战定乾坤。”朱正也是附和道。

以如今这明朗的形势。

这一路与朝廷南军对抗,说到底,朱棣并没有如同历史上的靖难那般,吃了很多亏,相反因为朱正的出现,一路上顺风顺水。

可以说。

朱正已然改变了历史了。

“半个月内。”

“你岳父就会将所需军粮全部运达。”

“这便是我军出兵之机。”

“朱正。”

“本王相信你定能率先攻破凤阳府城,这可是先帝的龙兴之地啊。”朱棣充满期许的说道。

“末将,定不会让王爷失望。”朱正当即抱拳道。

……

应天,皇宫内!

文渊阁。

奏折堆积如山。

哪怕如今是年节休沐,各地的奏折也是不断,毕竟战争起,乱象生。

可哪怕朱允炆勤勉,也终究是改变不了如今的现状。

因为战争。

从他真正继位之初,便根本没有发展国力,而是疯狂在消耗国力。

这时!

殿外。

一身太后宫装加身的丰韵女子缓步走入了殿内,带着一种雍容华贵之气,正是如今的大明太后,吕氏。

看着如今年节还在处置奏折的儿子,吕氏眼中也是闪过一抹心疼之色,于是缓步走上前,十分关心:“允炆。”

“如今是年节,举国休沐。”

“你怎么还在批阅奏折?”

“奏折是处置不完的,你还是要好好休息才行啊。”吕氏语重心长的道。

听到吕氏的声音。

朱允炆放下奏折,面容复杂的看着吕氏道:“母后,因为朱棣那逆贼,我举国乱象不断,各地因为赋税闹出了不少事情了,如果再不处置,乱象更大,不说北边那个逆贼,我南边的乱象也会不断。”

听到这。

吕氏眉头紧皱,也是一脸愤怒:“该死的朱棣,朱高政那贱种都已经死了这么多年了,他们竟然还不老实,等以后将这朱棣剿灭了,本宫一定要将他碎尸万段。”

“母后。”

“如今的形势,已经变了。”

“想要剿灭朱棣很难了。”

“甚至朝堂上还有不少议和的声音。”朱允炆面带苦意的说道。

如今朱允炆的朝廷所面临可谓是内忧外患。

朝堂之心不稳!

支持朱允炆的大多数文臣,甚至面对朱棣的锐势,甚至是提及议和的都不少。

而武将大多都不会主动请缨,哪怕被直接点将,也会想尽办法去推脱,无人想要领这个统兵的差使。

毕竟李景隆就是前车之鉴,召回应天后,如今他已经被圈禁在府了,不得出。

如果不是因为李景隆与皇族关系匪浅,而且在朝堂上有不少人为他求情,那这先后两次兵败绝对足可让李景隆被废爵难为了。

“什么?”

“还有人胆敢提及与逆贼议和?”

“谁提的?”

“找死。”

听到议和两个字,吕氏眉头一皱,怒意更甚了。

削藩!

从始自终。

吕氏最想除掉的实则就是三个王,第一个首当其冲就是朱棣,而第二就是老十二与老十七。

第一个自然是因为朱棣是朱高政的父亲。

而另外两个则是与朱高政最为交好。

他们都该死。

如果不死,她儿子的江山就不稳。

所以听到议和两个字,吕氏如何能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