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章 打雷了吗?
到了客厅里,看见陆老爷子已经穿戴整齐,正坐在餐桌前,军绿色的中山装袖口挽着,专心致志地削苹果。
“小桃子醒啦?”陆老爷子把苹果切成小块放进搪瓷碗里,“赶紧来吃早饭,等吃了早饭,太爷爷带着你去打电话。”
小桃子顿时来了精神,蹬着小碎花棉鞋跑到桌前,自己爬到椅子上准备吃饭。
与此同时,金城。
姜海棠正站在自家院子里,等待着蔡婶子的到来。
“蔡婶子!您可算来了!”看到赵大山陪着蔡婶子一起过来,姜海棠欣喜地上前。
“海棠啊,听说你怀孕了,我赶紧收拾了东西就来了。”蔡婶子笑呵呵地说,手里提着个大包袱,“带了些自家种的枣子和核桃,给你补补身子。”
“还有些小米呀什么的,反正一股脑儿都让你大山叔给你背过来了。”蔡婶子拉着姜海棠的手,一叠声地说着。
“婶子,这怎么好意思,这些可都是好东西,你们留着自己家里吃就行。我这里什么都有。”姜海棠很是感激的说道,但又觉得,蔡婶子这样,她怪不好意思的。
“你有那是你的,我拿来的虽然不多,也是我的心意。你也不用担心我们的日子,自从大柱到城里上班,我们家现在的日子在大队里也算数一数二的,不知道多少人羡慕呢。”
说起这个,蔡婶子整个人都精神的不得了,他们家能有今天,还不是因为和姜海棠的关系相处得好?
要是没有海棠出面,就他们乡下人,哪里能在城里弄到工作?
“海棠啊,你对我们家的恩情,婶儿都记着呢。”
姜海棠拉着蔡婶子进屋,说道:“快进屋歇歇,路上累了吧?咱们就不用说这些了,再说,大柱也是因为自己有本事,要是大柱自己不争气,就算我有这个心也帮不上。”
两人进屋坐下,蔡婶子打量着整洁的屋子,感叹道:“海棠啊,看到你现在过得好,婶子就放心了。你这娃,前头十几年受苦,现在也算苦尽甘来了。”
“蔡婶子,那些年,要是没有您偷偷地接济我,说不定,我都饿死了。”
“呸呸呸,这些话可不兴说,咱们现在过得好,就要说吉利话。”蔡婶子慢制止姜海棠说下去。
“婶儿,让您留在这里照顾我,大队那边能行不?”
现在个人可不能自由行动,大队要是不同意,蔡婶子就只能回去挣工分。
“大队长听说你想找我来照顾你一段时间,高兴得不得了,立刻给我出证明了。”
蔡婶子掩嘴笑着:“现在,你可是咱们大队第一份的荣耀,因为有你,咱们大队在整个公社都有面子。”
姜海棠听到这话的时候,其实还是有点不好意思的,她因为李家的关系,对清水沟大队其实并没有给予帮助。
充其量就是在厂里需要的时候,收购了一些土而已。
“婶子,大队里的人,对我有怨言吗?”
“有啥怨言,路都是自己走出来的,当初你回村子,要是他们都能帮着你,至于到现在这样?”
也就是海棠这娃心善,要不然,凭着她的本事,明示暗示一下,清水沟大队就能被公社打压,哪里能像现在一样,处处被照顾?
蔡婶子忽然拍拍脑袋,从包袱里拿出几件精致的小衣服:“看,我给你肚子里的孩子做了几件衣裳。料子不金贵,但都是好棉布,软和着呢!”
姜海棠接过小衣服,惊讶地发现上面绣着精美的花纹,针脚细密整齐:“婶子,您这手艺真好!比我们厂里的老师傅都不差!”
以前总在一起,姜海棠也没发现,蔡婶子竟然有这个本事呢。
蔡婶子不好意思地笑笑:“咱们村里的女人,谁不会点针线活?不瞒你说,年轻时我学过做锈活,只是这些年,不兴这个了,手都生了。”
“这还是手生了?您这手艺是真的好啊!”姜海棠眼睛一亮,“咱们厂里的羊毛衫,要是加上手工绣的标,会更加值钱。”
蔡婶子也没当一回事,直接说:“啥标啊,难不难?我能不能干,要是能干,这事儿就交给我。”
姜海棠坐直了身子,一个想法在她脑海中闪现:“婶子,咱们村里像您这样有手艺的人多吗?”
蔡婶子想了想:“不多,但也不少呢!我想想啊,能和我手艺差不多的有赵三家的媳妇、王五家的、还有……”蔡婶子开始掰着手指头算了起来。
姜海棠听着,还真是有不少人都会呢。
“唉,可惜现在都窝在家里,除了干农活就是带孩子,手艺都快荒废了。”
姜海棠兴奋地握住蔡婶子的手:“婶子,我有个想法!厂里有些零碎的活计,要是请村子里的婶子大娘们帮忙,能成不?按照做工多少给钱,您觉得,他们能愿意不?”“在家里干活?”
姜海棠点头。
“是,在家里干活。”
“那有啥不成的,在家里干活,还能赚钱,上哪儿好这种好事儿去?海棠啊,你不是诓骗婶子吧?真的能有这样的好事儿?”
“我还能骗您?”姜海棠越说越兴奋,“我们厂要是需要加工商标,如果找不到合适的机器,人工刺绣就是最好的选择了,大队里有现成的人,又能让妇女们赚点钱,可不是好事?”
蔡婶子思索片刻,也激动起来:“海棠,你这主意好啊!你不知道,村里多少媳妇闺女盼着能有个正经活计,不用全靠男人那点工分!”
“这事儿,你要是能帮大队里的妇女们干成了,不知道多少人感谢你呢。”
“感谢什么的,也就不用了,我就是想着,能和熟悉的人合作最好。”
姜海棠敢有这样的想法,也是因为这段时间和大队里的人采购高岭土,大队里的人每次都能筛得干干净净,还会把大块地都敲碎。
两人越聊越投机,姜海棠找来纸笔,开始草拟计划。
赵大山在一旁听着,有点着急,自家这老婆子,不是来照顾海棠身体的,咋还打算搞副业了?
但蔡婶子和姜海棠两个人都没有搭理他,只让他喝水,两个人就紧张地忙碌起来了。
姜海棠的铅笔在纸上沙沙作响,勾勒出一个又一个想法。
“婶子,您看这样行不行?”姜海棠指着纸上画的流程图,“厂里把绣标的原材料送到大队,您组织人按件计酬,绣好了再统一送回厂里。”
“这法子好!就跟以前合作社领活计一样,不耽误种地,还能赚外快!不过,这事儿我干不了。”
姜海棠一听,还有些惊讶。
“婶子,您为啥干不了?我觉得您干就挺好的。”
蔡婶子继续摇头:“现在,你的身体是最重要的,接下来这些天,我什么都不干,就专心照顾你!”
姜海棠忙要反对,蔡婶子又说:“这事儿,和大队长商量一下,要是找个人管事儿,就找王五家的,你别看她大大咧咧的,是个有些真本事的,而且绣工也好。”
姜海棠其实更加愿意相信蔡婶子,但蔡婶子既然提到了王五家的,姜海棠也没打算驳蔡婶子的面子。
两个人继续说下去:“不止绣标,如果手艺真的好,以后还可以接绣花边的活,甚至整件衣服的刺绣。我们的手工绣品,在国际上都很受欢迎呢!”
“国际?你说的是外国?”蔡婶子手一抖,刚端起来的搪瓷缸子差点儿掉了。
姜海棠郑重点头。
“海棠,你这心也太大了!我们这些乡下婆娘的手艺,还能卖到外国去?”蔡婶子连连摇头,她是真的觉得她们不行。
“怎么不能?”姜海棠握住蔡婶子的手,指着她拿来的小衣服上一朵栩栩如生的牡丹说,“您绣的这朵牡丹,比我在百货公司看到的出口绣品也不差什么!”
不等蔡婶子在说什么,姜海棠翻出一本厂里的样品册,指着上面的图案:“您看这种简单的商标,一个人一天能绣多少个?”
蔡婶子仔细端详:“要是熟手,二三十个不成问题。生手嘛……十几个总有的。”
姜海棠迅速计算着:“按一个五分钱算,熟手一天能挣一块多,一个月就是三十多块!”
“三、三十多?”蔡婶子瞪大眼睛,“比城里工人工资还高?我家大柱现在一个月也就是三十块钱。”
“这只是保守估计。”姜海棠笑道,“要是绣复杂的花样,工钱还能更高。”
蔡婶子激动得不行,在屋里来回踱步,那样子好像已经看到眼前放了许多钱一样。
“海棠,这事儿要真成了,你可就是咱们大队妇女们的大恩人了!你知道现在一个壮劳力一天才挣几个工分?年底算下来,能有十块钱就不错了!”
姜海棠点点头。
她太清楚了,农业合作社,能吃饱就是万幸,赚钱什么的,简直不敢想。
“婶子,晚上我和良辰商量一下,这事儿要是能成,就让大队长来一趟,这事儿,他不点头肯定不行。”
蔡婶子连连点头:“我省得,省得!海棠你放心,这事儿没成之前,我一个字都不往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