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卸任前密集修法
在别山君卸任前如此密集的修订律法期间,儒家门徒吕光在诸子百家发文呼吁封国应该制定礼法丧葬制度,当然,儒家在封国不得志,这个吕光当年和淳于越等齐儒来到别山面见别山君想谋官,谋官不成之后,齐儒基本上离开封国,只剩下吕光和狄子奇等寥寥几人坚持留下。
他们在墨城买了地建了学校居所,但因为学儒之人稀疏,封国免费教育是大流,他们全靠家族资助才能活下来。
所以,只要有机会,儒家门徒就会发文刷存在感,比如这次密集修法期间,吕光就提议封国应该制定礼法丧葬制度,特别是历代封君,死后埋哪里,享受什么规制,如果是传承平辈如何区分礼法传承。
不得宠的儒家此文一经发表立即得到媒体响应,得到各世家贵族,各商贾,各地百姓热烈响应和讨论。
如今的封国,道教虽然没被明文定为国教,但其地位已经是国教了,道教秘密吸纳佛教无数理论,其中就补齐对死亡的解读。
道教用阴阳五行相生相克理论把因果循环和投胎转世解读出来,在道教经典中,天地乃阴阳形成,再生成八卦,八卦生成六十四卦。
天地是由金木水火土五行组成,阴阳五行相生相克形成因果轮回投胎转世。
所以人死不是寂灭,而是另一种形态出现,经过道教精美测算,百八十年后你的灵魂会再次轮回到人世,而且这人和你身高外貌性格一模一样。
被道教影响的封国国民对死亡有了新的认知,所以丧葬也变成另一种安置残躯的信念,与此同时,封国的丧葬也从简葬越变越奢侈,权贵之家修豪华大墓,陪葬金银珠宝和礼器成风,普通百姓,也会给先人购置大棺材,给先人立碑立传。
所以,一国封君应该等同于秦国皇帝,应该用媲美秦始皇陵的规格提前修封君墓,而且应该用帝礼下葬。
所谓帝礼,是需要殉葬的,隆重的有人殉,普通的用牲口代替。
听说秦始皇陵准备用陶俑殉葬,封国瓷商就立马烧制出数套栩栩如生的彩陶俑运到军城要献给尊敬的别山君。
别山君看着这些彩陶俑哭笑不得,自己今年才三十七未满,就开始要准备墓地和陪葬品了。
可这些瓷商献上的样品还真的挺像,他不是后世秦始皇陵出土的土陶俑,而是真正的白瓷彩俑,一体烧制的彩瓷俑,有提枪刺杀的骑兵,有那种长枪的步卒,还有穿着水兵服的水军,更有金童玉女和道家仙人。
当然,因为是样品,所以这批彩瓷俑只有一尺来高。
随后,四院相登门商议,各地德高望重的长辈也来劝谏……
吕涛不得已只能发文道:对于最近闹得纷纷扰扰的墓葬法理争吵我说几句,第一,我不反对提前修封君陵,也支持规范礼法墓葬制度。
但是,帝礼也好,王礼也罢,人殉是必须被废除的,而且必须节葬。
第二,我注意到封国越来越奢侈的墓葬风气,这风气是必须被遏制的。
第三,尘归尘土归土,灵魂转世也罢,灵魂消散成虚无也罢,人应该活在当下而不应该寄托来世或者永生。
别山君此文一出,封国媒体便开始批判权贵的种种陪葬制度,特别是陪葬金银珠宝行为,他们把世间本可以流通的财富埋入地下,世间财富俞少而地下财富俞多,人世间财富不足就会催生盗墓行为,没有厚葬就没有盗墓,为什么权贵不把财富留给子孙世人而赠于盗墓贼。
即便按照道教投胎转世之说论,投胎转世也好,五行相生也罢,阴间不可能使用阳间俗物钱财,就比如你给牛马丝绸美服,牛马只吃青草,你给鸟雀金珠,鸟雀只叼走虫蝇一个道理。
权贵随即发文辩驳道:别山君亲口承诺私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封国国律也明文规定,对私人财产处置权无权干涉,怕盗墓为什么不制定律法严刑峻法防之呢!
吵吵闹闹,嘴炮不断,但无论如何,别山君同意制定墓葬礼法规制,也同意修封君墓。
于是四院找再找别山君协商。
别山君吕涛道:“我之意,可以修封君墓,但不能违背环境法,也不能违背节葬原则。”
“所以,封君墓应该集中一处或者一穴,比如在别山南侧陡崖上挖一个巨洞,此洞就是历代封君的墓地,但封君只能安置棺椁却不能陪葬金银。”
“这会不会太寒酸了?”
“你们是没见识盗墓贼手段,陪葬品越多盗墓贼越光顾,所以,只能安置一副简单棺椁,按照顺序排列,当然,最多可以带块墓碑记录生平,除此再不能有余物。”
“至于对封国有影响力的名人,可以保留墓地墓碑,但此名人必须是公认的,”
“普通百姓,不管高低贵贱,墓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