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8章

反正他是绝对不愿意对上柳娘子他们的。

鲁县丞如遭雷劈,急忙将当事人抓了两个去见安县令,让他们自己亲口说。

安县令:“”

安县令面上冷静无波无澜,心里抓狂破口大骂。

岂有此理!

简直岂有此理!

“章捕头的腿伤了?”

“是,大人,章捕头左腿小腿骨被砸断了,回来便去了医馆。”

“哼!废物!一会儿打发个人去孙捕头家看看,若他差不多好了便叫他回来。”

“是。”

屏退捕快们,安县令看了鲁县丞一眼,“鲁老弟,这事儿你怎么看?”

鲁县丞并没有吃过柳采春和初七的亏,从一开始就不以为然,觉得安县令肯定想多了,这种事儿根本不可能是柳采春、初七两口子干的,瞧瞧,这不就是明晃晃的证据吗?

鲁县丞的想法同章捕头一样:这要也是那什么柳娘子夫妻俩干的,他们夫妻俩不早就上天,还窝在山沟沟里种啥子地啊!

安县令沉默了。

因为他不得不承认,鲁县丞说的好有道理。

“除了他们,还能是谁呢?”

鲁县丞苦笑:“下官也很纳闷,或许是有人看咱们宁阳县不顺眼吧?”

鲁县丞说的相当委婉了。

看宁阳县不顺眼不至于这么干,那么八成就是看安县令不顺眼呗。他在委婉提醒安县令:大人您有没有什么仇家啊?

安县令一个激灵,还真想到了一茬。

方县丞谋反一事。

方县丞谋反之事虽然已经盖棺定论,但因为事发在他治下,他也受了罚,因此还不得不花了好大一笔让人肉痛的银子打通关系,这才逃过一劫。

同样的,知府大人也受了罚,照样破了财。

他战战兢兢给知府大人道歉赔不是,奉上一大笔厚礼,知府大人也没给他好脸色。

但好在万幸的是,不追究他了。

那么现在的事儿,很难说会不会是知府大人的报复

可是,这也不对啊,若是税粮收不上来,知府大人也有责任啊。知府大人不会干这种事的。

所以如果不是知府大人,难道是方县丞的什么漏网之鱼的余孽亲戚朋友?

这就不好说了。

一时半会儿之间,就算想要查也查不到。

“算了!”

权衡一番,安县令不得不按下惊疑不定的心,果断将柳湾村撇在一旁,“柳湾村这事儿邪门,恐怕一天两天也难以查个水落石出,那便先放在一边。哼,本官记着此事,绝不会轻易放过他们就是了!”

“税粮要紧,先将其他各村的税粮收上来再说。”

百姓们不知道,他们当官的岂能不知?

朝廷接连吃了败仗,兵力、粮草、药品、武器统统告急,这粮食要是不能及时送往金陵,金陵那边怪罪下来,万一影响了战局,是要命的事儿呀。

没有粮食,士兵们怎么有力气打败炎王的军队?

他们这些朝廷的官员,谁不暗暗祈祷、盼着朝廷早日反败为胜啊。

他们也得出一分力啊。

鲁县丞连忙应是。

这样也好,先把其他村的税粮收上来再说。少一个柳湾村的而已,那也不算什么。

明知道这事儿邪门,那就慢慢再查,没必要非得这个时候较劲儿。

做官做事,得分得清轻重缓急啊。

鲁县丞告退。

然后,他才猛地回神惊觉:今天不应该就是各村上缴税粮之日吗?怎么回事?怎么一个村的人都没有来???

原本官府的计划便是下达通知的三天之后,各村里正将缴纳上来的税粮运送到衙门,应当没有错啊。

鲁县丞一问,衙门里所有人都面面相觑:对啊,交税粮得村民们呢?怎么一个影子都不见?

这不对劲吧?

虽然大家都知道不对劲,但是谁也没敢吱声。

开玩笑,这几天捕快们发生的事儿谁还不知道啊?谁敢这个时候发声?

鲁县丞压下心底的不安,故作镇定冷笑:“我倒要看看这些人能拖延到几时,拖延这一二天,又有什么意思!你们都打起精神来,好好等着。”

缴税粮的时间前后一共有三天,今天没人来没关系,明天肯定会有人来了。

大家也都是这么想的,连忙说是。

没想到

三天过去了,依旧一个人影也没有,只有衙门里的差役们风中凌乱

“好大的胆子!吃了熊心豹子胆了!”

安县令勃然大怒,吩咐鲁县丞:“你亲自带人,从城郊的村子开始,去找他们,让他们即刻上缴税粮不得有误。若有人敢反抗,给我当场杖责!”

杀鸡给猴看,看看还有谁敢不从。

“另外,各村的里正都反了天了,给我狠狠的教训他们!”

“是,大人”

鲁县丞也好气,但是也好胆颤心惊啊。

他总觉得这事儿没这么简单,让他没来由的有一种兵荒马乱、这个朝廷要完蛋了的感觉。

毕竟金陵那边传来的,都不是好消息。

只不过尽量压着,民间百姓并不清楚而已。

但他们清楚啊。

本来就已经心里惶恐,再加上如此反常一看就让人感觉要完啊。

偏偏孙捕头感染了风寒,病的根本下不来床;章捕头摔断了腿,也不中用。

衙役们受伤的也不少,剩下的都是些歪瓜裂枣,鲁县丞觉得自己简直苦

鲁县丞点了二十名差役随行。

说是差役其实并不全是。

县衙里的差役本来就不多,除去受伤较严重告假的、留守站岗当值的,能调动的就只有十二人了。

鲁县丞只好临时招徕了八人,凑够二十人,这才有胆子出发。

他也是人,他也会害怕的好么。

前车之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