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柳大姑忙道:“可不就越来越热了,我煮了茶水晾好了,快进屋喝一碗,加点儿红糖。”

“嗯。”

晾好的茶水加点儿红糖,甜滋滋的,柳采春喜欢。

柳大姑麻溜儿的给两人各弄了一碗。

柳采春顺口说起刚才碰到村民们一个个都说下午也要上山去找药草,“怎么突然都这么着急呢。”

柳大姑听见便叹了口气:“你们大概还不知道,粮食涨价啦,大伙儿可不都着急了。”

“粮食涨价啦?涨了多少?”

柳采春忙问。她还真的不知道,毕竟家里不缺粮食。本来她就存储了两千斤大米、上千斤面粉。后来大家伙儿都买粮存粮的时候他们家也得做做样子打打掩护啊,于是又买了六百斤大米和三百斤面粉。

如今她空间里存储的粮食,足够他们三口之家吃上两年都不止。

初七也听住了,忍不住看向柳大姑。

粮食涨价,在什么时候都是第一等要紧的大事儿。

柳大姑叹道:“前日村里有人进城去买粮,说是大米涨到了七文一斤、面粉涨到了九文呢。粮店还不肯敞开了供应了,一人一回最多只准买三十斤大米、十五斤面粉呢。”

大米正常价格是四文钱一斤、面粉六文,如今这等于涨了一半。

“你说说,这一下子涨了这么多,谁受得了啊?可不得心疼死。这一来啊,大家伙儿都着急了,这两天纷纷进城买粮,想要多买一点儿。只怕后头还要涨呢。”

往年这个时节水稻已经开始准备抽穗了,可是现在呢,一块块水田开始缺水,那些毫无察觉、事先没有准备的村子,已经因为缺水而造成轻微的恐慌了,水渠已经开始干涸了,田里已经没有水流入了。

柳湾村因为早做准备,稍微强一些,但很难说能撑到什么时候、很难说结果会不会是五十步笑百步。

反正大伙儿往田里去看了,抽穗的禾苗极少,长势愁人,不但茎秆瘦弱、叶子尖尖也开始渐渐泛黄、分茎比起往年来也少了很多。

怎么看都不像是能够有所收成的样子。

这种情况下,谁不心焦?

也是幸好村里早做准备,烂泥塘挖好了,如今还在蓄水呢,看着那蓄满水之后大约得有二三十亩的大水塘里每天都在增加水量,看着修好的水坝拦截蓄了深深的水,多少让人心里宽松些。

万一水渠断流,还能从水塘、大坝挑水抢救抢救那大片儿的水田,洗衣裳、饮牛也还能方便。

更幸好采春家旁边挖出了泉水,泉水池子也砌好了,怎么着村里都不会断了喝的水。

第一批提前就开始屯粮的人,无不暗道侥幸,这会儿也不放心,又买了不少。而原本并没有屯粮,一心想着再等等、再看看的那些人家,悔得肠子都快要青了。

但这个时候也不敢再等了,捏着鼻子狠着心也赶紧买粮去了。

偏这会儿还限量,不得不一家子去两个人买,一人买两回,凑个上百斤再说。

银钱这时候可就真的不值钱了,谁不想赶紧往怀里多搂些啊。

前天就有人上门问柳大姑收不收药草,柳大姑哪儿能收啊?柳采春收了放空间里,能保鲜保存着,她收了放哪儿去?

存不住啊。

哪怕心里边再同情也只能狠狠心推说自己不懂、没法收,等采春回来再说。

采春这一回来,大家伙儿碰见,能不着急问吗?

能早半天进山、能多赚一个铜板是一个啊。

柳采春点点头:“随便吧,反正他们找来了我就收。”

收了不会吃亏。

但还是那样,仅限本村。

别的村的事儿,她就没那么多兴趣多管了。

若是敞开了收,人一多,心眼子也多,麻烦问题多的是,她可不想从中调和,太费劲,烦都烦死了。

并不是每个村都有个明事理管得住村民们的柳里正。

里正伯向着她,族老们也都向着她,所以她收购东西一直很顺利,没人敢动歪心眼儿自作聪明从中捣鬼。可若是别村搅合进来,那就不好说了。

说不定别村的里正为了他们自个村,合起伙来一块捣鬼呢。

她倒也不是不能分辨,但太麻烦。

她干嘛费那个劲?

柳大姑撇撇嘴,又说道:“还有个事儿呢,大江说了个媳妇儿,柳家那边,正在闹聘礼的事儿呢。啧啧,真没想到啊,大江闷声不响的,也会发脾气,跟田氏闹了起来,气得你爹拿棍子一边骂一边撵着他揍,父子俩一个逃一个追在村子里跑了好几圈,惹得大伙儿都笑话呢”

柳采春幸灾乐祸“扑哧”笑了,追问柳大姑:“还有这种事?后来呢?后来怎么样啦?”

多说点,她爱听。

原来柳大江也是敢于反抗田氏的啊,损了他自个的利益,也就没有那么多的“苦衷”了。

活该被追着打。

当然,渣爹也不是什么好玩意儿。

柳大姑也幸灾乐祸笑:“谁知道呢,聘礼的事儿似乎还没闹清楚,女方是郑家村的,听说要的聘礼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