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9章
礼花齐放,震耳欲聋。
“开工大吉!”
赵瑞龙挥动铁锹,率先铲起一锹泥土。
担任龙国商用航空发动机集团总经理的蔡晓桦,紧跟着也铲起泥土挥向基坑。
随后,出席开工典礼的众多领导、工程院士,也纷纷铲土。
象征着吕州航空发动机研发制造基地,正式破土动工。
片刻后。
仪式结束,大批工程机械,开始轰鸣施工。
艳阳高照之下,大量的嘉宾都已经退场离去,但蔡晓桦却迟迟没有动身。
赵瑞龙送走了车队,来到蔡晓桦身旁。
年过半百的蔡晓桦,毕业于京州航空航天大学。
后又前往燕京继续攻读,是龙国第一批航空发动机专业博士。
再后来,他入职龙国航空工业集团,从事军用发动机研制多年。
赵瑞龙知道。
今天的动工仪式,对蔡晓桦来说意义非凡。
不仅仅是意味着,他又回到了阔别多年的汉东省。
还象征着,他所从事航空发动机事业,掀开了新的篇章。
在很多人的认知里。
为了满足国防需求,确保战时不至于被卡脖子,没有军用发动机可用。
在过去几十年里,龙国通过自主研发和技术引进,搞出过几款军用发动机。
虽然相比于国外,推重比很小、油耗很高、可靠性较差……但军用航空发动机,能用就行。
真要打仗,谁还在乎那点油耗?
哪怕发动机稳定运行时间,只有两百小时都没关系。
因为战机可能还没飞到发动机寿命极限,就已经被击落了。
然而……
民用航空发动机,就大不一样了。
民航企业购买飞机,是用来赚钱盈利的。
所以对飞机最重要核心部件发动机,自然有着极高的要求。
既要推力足够大,以便飞机能装载更多,又要油耗足够低,因为燃油成本直接关系到盈亏。
同时还要可靠性足够高,不能无法适应恶类气候和工况环境,不能飞着飞着就出毛病,不能搞得飞机经常趴窝无法运营。
另外,运行时的噪音还要足够低,不能让搭乘飞机的旅客,以及航线和机场周边的居民觉得太吵,在舒适性方面有所保证。
除此之外,保养周期要足够长,别没飞多少飞行时长就又要停机保养,而且维修保养还得足够方便快捷,成本也不能太高。
总而言之。
军方对军用发动机的要求相对简单,只要性能足够强,其他方面都次要。
可民航企业对民用发动机,要求可就无比苛刻了,方方面面都要做到很优秀。
而龙国搞过不少军用的,还从来没自主研制过民用大推力的。
这一搞,还是要给国产大飞机搞配套的。
一旦民用发动机研制不够顺利,那么国产大飞机的研制进度也会被耽误。
一旦民用发动机搞出来不够好,也会导致国产大飞机的整体性能受到影响。
如此难上加难。
以至于重启国产大飞机项目的时候,就有很多人建议两条腿走路。
也就是一边研制配套的国产发动机,一边争取引进西方现有的先进发动机。
即便国产发动机研制不顺、性能不佳,采用国外进口发动机的国产大飞机,也不至于被耽误。
尤为关键的是,西方老牌航空发动机企业,经验丰富、技术先进、产品成熟,找他们供应市面上正广泛应用的发动机,性能和可靠性也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