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1章

除了裴玠和他那个形影不离的内侍长玖外,再无人知晓他子嗣无能这个足以摧毁一个皇子尊严的秘密。

说来讽刺,虽然失去了繁衍后代的能力,但至少他还保有了作为男子的大部分体面,这或许是不幸中的万幸。

可如今,一切都变了。

他步步为营,如履薄冰,只求避开那注定的深渊。

然而命运何其残忍,竟以如此骇人、如此彻底的方式,将他费尽心机藏匿的疮疤,血淋淋地撕开在光天化日之下。

颐光殿那场突如其来的爆炸,不仅炸碎了他的尊严,更将他的秘密彻底暴露在众目睽睽之下。

当时殿内有多少勋贵在场?二十?三十?还是更多?

那些惊骇的目光像刀子般剜着他的体面。

更不用说整个太医署的太医都知晓了详情。

母后虽然动用了所有手段弹压此事,但裴琰心里清楚,此刻神都各大世家的深宅大院里,恐怕早已传遍了这个惊天秘闻。

他裴琰,彻底成了个废人。

如此一来,甚至不需要裴玠费心对付自己,那些见风使舵的朝臣们自然会重新站队。

那些曾经在他身上押注、对他殷勤备至的朝臣们,那些墙头草,很快就会嗅到风向的彻底转变。

他们会不动声色地疏远,会寻找各种冠冕堂皇的借口从他的府邸消失。

最终,他们会重新簇拥到裴玠的身边,奉上新的谄媚和忠诚。

不需要裴玠亲自出手,这场意外已经替他完成了最致命的一击。

裴琰甚至能想象出裴玠那张俊雅的脸上,此刻会浮现出怎样一种讥讽的神情。

这念头像毒蛇的獠牙,狠狠噬咬着他的心。

但偏偏,武珩是他主动收拢到自己麾下的。

这个前世辅佐自己多年的心腹,这一世竟也在相似的时机找上门来。裴琰几乎没有任何怀疑就接纳了他。

毕竟前世北狄铁骑踏破神都时,连奉国公这个亲舅父都提前消失了,唯有武珩死守到最后。这份忠心,他铭记于心。

可命运偏偏要与他开玩笑。这一世的武珩不知何时与杭宣谨结下了死仇,两人之间的矛盾竟激化到要在颐光殿动用黑火的地步。更棘手的是,谢翟安也卷入了这场纷争。

武珩、杭宣谨、谢翟安。

这三人私下有来往和合作,这件事裴琰上一世就知晓。

只是,这三人最后也都算得对自己、对大昱忠心不二。

在他的棋盘推演里,这三颗棋子虽各有棱角,各有私心,却都是大昱王朝未来不可或缺的栋梁之材。

武珩的忠勇与家世根基,杭宣谨代表的新贵势力及其在政务上的才干,谢翟安实实在在的军权。

裴琰自认看得通透,用人之道,贵在驾驭其才,而非苛求其私德无瑕。

上一世,武珩死守神都,直到最后一刻都未曾携家眷离开。

谢翟安为国捐躯,死在了和北狄的战场上。

杭宣谨的亲子为国捐躯,自己也在往战场运送粮草的路上为北狄所擒,最后为国捐躯,获封平昌公。

这三个人,或许都有自己的私心,却都是可用的人才。

裴琰从来都是如此认为的。

可裴琰万万未曾料到,他心目中未来足以辅佐他匡扶江山的三驾马车,这一世的矛盾竟是不可调和到了如此程度。

武珩与谢翟安上一世虽然算不得多熟识,可也能够维持体面。

如今,竟是互相戕害对方的子嗣,且矛盾已经到了到要在皇宫,在众多勋贵宗室面前动用黑火这等玉石俱焚的极端手段!

他们之间的仇恨之深,杀意之决绝,已然超出了他驾驭的范畴。

当这场冲突的阴影第一次真正笼罩到他面前时,裴琰以理智的权衡做出了取舍。

武家,开国元勋之后,在盘根错节的神都世家谱系中,其根基之深、影响之广,犹如一棵百年巨树。

得到武家的倾力支持,几乎等同于获得半个朝堂老牌世家的拥趸,这是足以撬动储位根基的力量。

而杭宣谨所代表的新贵势力,固然如日中天,但论起根深蒂固的底蕴与人脉网络,远不及武家深厚。论及手中掌握的兵权,杭宣谨只有一个儿子在军中前途正好,可却是无法与西麓军统帅的谢翟安相提并论。

放弃杭宣谨,固然如同自断一臂,令人扼腕,但在那看似清晰的利益天平上,这似乎是唯一“明智”的选择。

然而,他终究还是低估了这矛盾的程度,低估了人心被仇恨扭曲后所能爆发出的摧毁性力量。

他以为保下武珩,便能稳住世家之心,却未曾想这场爆炸不仅将他所看重的三驾马车一同牵连进去,更炸毁了他裴琰作为皇子最后的价值和可能。

如今,他不仅失去了未来,连眼下立足的根基,也在这场灾难的余烬中摇摇欲坠。

他精心挑选、预备倚仗的“三驾马车”,最终合力将他这驾车人碾入了深渊。

如今,自己什么都没了。

崔令仪这一世未曾入宫,裴玠有极大可能不会再如上一世那般出现意外。

那意味着,他可能平安活下去,长长久久活下去。

自己和那皇位的距离更加遥远了。

因为前世的惨痛教训,重生之初,他便当机立断斩断了与北狄那些试探性的接触。

他曾以为那是斩断了一条通向毁灭的歧路,如今看来,却更像是亲手斩断了最后一条可能通向权力巅峰的的险径。

裴琰,后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