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章
“雷霆”系统的另一个突出优势是其隐蔽性。
与传统火炮不同,它发射时没有明显的火光和声音,也不会留下弹道痕迹或弹壳等物理证据,这使的敌方难以迅速确定攻击来源。
“最大射程多少?”
陈风问道。
“当前型号为25公里,下一代系统目标是50公里。”
王强回答,“射程受限于能量传输效率,但我们正在研发新型能量聚焦技术,希望能突破这一限制。”
陈风轻轻点了下头,他语气坚定又带着几分期待:“研发不能停,尤其要想办法把系统做的更小、更轻,这样上战场时才好机动用。”
说起“雷霆”电磁脉冲炮,其实当天陈风还看了个新鲜玩意儿——“静电”定向能飞行器。
别看这玩意儿巴掌大一只小无人机,肚子里却藏着微型高能电浆发生器,一发射就是穿透力极强的电浆束,对付那些靠电吃饭的设备或者导体目标,一打一个准。
项目负责人李明笑着描述这个“小家伙”的优点,“‘静电’最大的本事其实是它的精确和神出鬼没。”
他说,“你看,它趁人不备悄无声息摸到目标边上,然后精准的来一下,很快就溜之大吉。因为攻击方式很怪异,平常那套防御系统根本抓不住它的尾巴。”
这种飞行器专门挑贵重电子设备下手,比如敌方雷达站、通讯枢纽、指挥部这些要害处。
一想到传统炸弹总是满世界乱砸一通,而“静电”偏偏避开大范围破坏,只让目标瘫痪个七荤八素——感觉像黑夜里突然断电,一个开关摁下去,全楼都安静。
结束参观后,陈风叫上研发骨干们坐下来聊战略方向。
他思路很直接,不绕弯子:“咱们面对的是全新的作战模式,”他说话时眼睛亮亮的,“和老式爆炸武器比起来,这东西有独特价值,我觉的必须整体推进,把体系搭建好。”
在他的推动下,很快东部战区启动了一个听起来就带劲的新计划:“电磁风暴”。
他们希望从基本战术,到中等作战,再到战略层面,都铺设好自己的全套武器库。细化来看,大概分为三拨:
近距离夺控,用便携式、车载装备,比如手投式的小型武器、电磁步枪以及装在车辆上的干扰装置,在巷战、街头或阵的附近耍开拳脚;
压制关键节点,那些“雷霆”炮和“静电”飞行器正好适合,在前线需要重点敲打的位置派上用场;
放眼更远,要搞定空基系统、高功率远程武器,还有弹道导弹上的高科技弹头,为将来可能的大规模冲突备好底牌。
说到这里陈风补了一句,他略显兴奋:“未来谁能玩转这片看不见摸不着的空间,谁就真成了主宰。”
计划刚刚拍板,各类实验与试制工作就像按下加速键。
尤其是在超导材料、电容技术还有各种精密控制领域,总觉的科学家们像被施展魔法一样不断解锁新成就……其实我曾亲眼见过,他们熬夜奋战,有时候连泡面味都混进实验室空气里,说句心疼也是真的。
时间眨眼过去三个月,“雷霆”系列改造升级版拉出来实测后,小批量生产立马跟进;而最新款“迷你雷霆”步枪原型也终于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