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不不不,刚刚说的那些,都是前儿的事了,姚夫人动手是今儿的事。”
“今儿发生了什么?”
“今儿,程公子不知怎么跟桃儿滚到一起去了,被吴氏发现,闹到了姚夫人跟前,哭爹喊娘的,要程公子负责任。姚夫人恨铁不成钢,这才打了程公子。”
夏莺捂住嘴,一副看好戏的神情,砸吧砸吧,看向云非晚:“夫人。”
云非晚:“这事若放在从前,宋家的公子收个通房,也是小事,但是现在,姚韵儿落魄,名声极差,又走到这一步田地,若宋锦程再爆出什么不好的传言,那宋锦程之后会更难。
“而且,她不知道吴家人怎么想的,若吴氏真要去报官,说宋锦程强抢民女,怕是宋锦程要吃官司,他若吃了官司,现在可没有人去保他。”
夏莺问道:“照夫人这么说,姚夫人会答应。”
云非晚:“姚韵儿连萧家的嫡女都看不上,怎么可能看得上吴桃,按照她的想法,吴桃就是做个通房丫鬟都不够格。
“不过眼下吴氏这么闹,怕是还真能把桃儿留下来。”
“那姚夫人可不得气疯了。”
“是得气得睡不着。”
云非晚笑了笑。
而且,按照她对吴氏的了解,桃儿成了宋锦程的房里人,吴氏作为宋锦程的丈母娘,尾巴得翘上天,怕是便要做了玉兰院的主。
这场面,想想都令人喜闻乐见。
玉兰院。
姚韵儿气得一夜都没睡好。
和宋明简说了这个事,想让宋明简想想办法,顺便有个人说说可以发泄一下情绪,没想到宋明简听完嗤之以鼻,拿起笔把宋锦程骂了个狗血淋头。
他想到那一日宋锦程对他说的话便恨得牙痒痒,如今听到这事,半点都不觉得意外,这个儿子,他对他不再有任何期望。
姚韵儿有苦难言。
若是换之前,出现这种事,她绝对不会同意桃儿进门,还会让人教训她一顿,一个想攀高枝的麻雀,她一个眼神都不会多给,自有人去料理干净。
但是现在,她却不得不同意。她赌不起。
只是,虽然同意了把桃儿收房,不过是做了个妾室,她心里依旧憋屈得不得了。
只能默默计划着,等三爷回来,等大房的一切恢复正常,这些人,她定要一个个料理干净。
一早,姚韵儿起床,忙前忙后的照顾宋明简。洗漱穿衣,喝茶方便。
宋明简不让别人近身,这些人只能姚韵儿来做。
虽说院里多了吴氏和桃儿,也不过就是做个饭洗个衣,她也没有轻松多少。
特别是这几日宋明简养好了伤口,需要下地走动,让姚韵儿充当人体拐杖,走一圈下来几乎虚脱,比之前宋明简躺在床上更折腾人。
就这么一圈下来,姚韵儿便累得腰酸背痛。
早餐只有一碗粥和一个鸡蛋,宋明简没吃饱,让姚韵儿再做些吃的。
姚韵儿从屋子里出来。一眼就看到吴氏坐在廊下的栏杆上,嘴里嗑着瓜子。
她说话的时候,理都没理她,在姚韵儿走过来重新又说了一遍时,她脸上带着笑意:
“哎呀,大夫人,瞧我,年纪大了,耳朵不好使,大夫人叫都没听到。
“怎么了?大夫人有何吩咐。”
吴氏话说得算好听,神情却不见有几分恭敬。
姚韵儿并不跟她计较,在她看来,只要以后大房翻身,她想要收拾吴氏,就跟碾死一只蚂蚁一般简单。现在为了她置气,实在不值得。
吴氏是知道自己的女儿一朝飞上枝头做了凤凰,才有这小人得志的嘴脸。她看着是有些生气,但不至于动怒。
“去做些吃的过来,不做粥了,点心你不会,烙些肉饼子,做个肉包子都行。”
吴氏:“这个点做午饭太早了点吧,等过了辰时也不晚。”
姚韵儿深吸一气,稳住心绪:“早上没吃饱,有些饿了,你去做就是。”
吴氏:“哎哟,大夫人平时不是都吃得少嘛,一碗粥一个鸡蛋,差不多了。吃多了不好,撑着容易积食生病,大夫都这么说。”
姚韵儿眉头皱起,有些不高兴了。
“我吃的是差不多,但是表兄他不够。你进府帮忙,让你做什么便去做,如果做不到的话,便回去吧。”
吴氏一听这话站起来,脸上赔着笑:
“瞧大夫人说的,若想要吃,老奴去做就是了。只不过,咱们以后便是亲家了,有些话不得不说。
“大夫人的表兄,不过是客人,在外头咱们老百姓家里,平时一个月难得吃一个鸡蛋。
现在他日日有鸡蛋吃,还挑三拣四说不够,也太不拿自己当外人了。
“要老奴说,也就是大夫人惯着,若换到其他人家,早被赶出去了,大夫人就是心善,但是大夫人不懂,惯着人便容易得寸进尺的道理。
“大夫人给他吃给他喝,已经仁至义尽了,居然还这般挑剔,还嫌少,实在是不应该。”
吴氏这话明着是捧姚韵儿,但是姚韵儿听着却极不舒服。
她在自己的院子里,爱给谁吃给谁吃,爱吃什么吃什么,爱怎么样便怎么样,这吴氏还想来当家作主了?到底是谁在得寸进尺。
“我的事不用吴嫂子操心,表哥说什么都是客人,客人要吃东西,让他吃就是,吴嫂子在这里说那么多,才是真正的得寸进尺,不拿自己当外人。”
吴氏听着这话,顿时来了气:
“老奴说这些可完全是为了大夫人好,大夫人可别不识好歹。
“大夫人不知道外头都是怎么说你的吧,可精彩得很。说大夫人养着一个野汉子,这野汉子还是个阉人,大夫人自己伺候他,尽心尽力不说,还为了他和自己的儿子争吵。外头都在传,大夫人是不是有什么见不得人的癖好。
“大夫人做出这种事情,我女儿走出去都觉得丢人,大夫人可要好好反省自己,不该做的事情便不要做。
“也别觉得老奴这话不好听,老奴吃的盐比大夫人吃的饭都多,肯定看得比大夫人清楚,大夫人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老奴都是为了大夫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