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好孩子,今日你也累了,回去好好休息,等明日,我带你回云家。”
宋宴清点头应是。
想到云景舟,上回和云景舟在银杏楼喝了一回茶,心中隐隐约约很是期待。
云非晚:“还有,你以后想做什么,可以好好想一想,无论是想读书还是想经商,母亲都会支持你。
“若你想经商,母亲名下有许多铺子,若你觉得不合适,想买外头的,只要能买下的也都可以,或者拿一些本钱,自己出去闯荡都好。
“若你想读书,北山学院的萧夫子是很好的老师,母亲会尽力为你争取。”
宋宴清眼含泪光:“是,母亲,儿子记下了,多谢母亲。”
原来有亲人的感觉,那么好。
云非晚又忍不住落泪:“你我母子,不必如此。”
“是。”
母子二人享受这迟来的温馨时光,说了好一会话。宋宴清送云非晚回了萃竹院,才回了自己院子。
萃竹院,曲嬷嬷端了茶水上来,一脸欣慰。
“夫人,宴清公子是个孝顺的。”
云非晚脸上的笑意还未退下,“是,宴清他,很好。
“云家那边的帖子可送过去了?”
“是,夫人,已经送过去了。”
“嗯,从我的私库里拿一万两银子出来,捐给城南的医善堂,便说云家二夫人认回了亲生的儿子,捐些喜钱,为宴清公子祈福。
“到时,若有人问起,一定要说,宴清经族人见证,已经上了族谱,而且宋锦程不再在二房一脉上,开了祠堂,皆有族人见证。
曲嬷嬷略微一想,便明白过来云非晚的意思。
“是,夫人,如此一来,大家便都知道了,之前的传言都是真的,通奸,换子,都是真的。”
云非晚点点头。
只一句宴清公子上了族谱,其它的什么都没说,却又都说了。
不仅名正言顺地承认了宋宴清的地位。
以后宋锦程也就不能拿云家的名声去招摇撞骗了。
这件事终于有了结果,亲生的儿子名正言顺地回到了自己身边,且把宋锦程踢出了二房,一件大事落下帷幕,接下来,就是对付他们一家三口了。
在宋宴清的事情上,云非晚多少有些投鼠忌器,会有顾虑。
现在,一切尘埃落定,对付起那三人,云非晚不再有任何顾忌。
“之前秋桐是不是说宋锦程去赵家闹了。”
“是,双方起了冲突,程公子口不择言,大姑娘当场见了红。”
“可有新的消息传来?”
“是,大姑娘落了胎,大夫说伤了底子,以后都难以怀上孩子了,大姑娘这会还在昏迷着。”
“嗯,若赵家来报信,把人带去大房。”
“是。”
云非晚想了想,又道:“玉兰院那边,不让丫鬟再为他们做任何事情。
“把玉兰院跟咱们二房这边的门锁了,若有往来,从大门入。府内不再来往。
“宋锦程的院子,直接推平了。”
“程公子的院子……”
曲嬷嬷顿了顿,回答:“是。”云非晚起身,走到窗前,看向玉兰院的方向。
“姚韵儿的钱,估摸着已经花得差不多了。但总还有一些衣裳首饰可以当,宋明简的病可是个无底洞,很快,便也差不多了。
“他们自诩情根深重,两情相悦。我倒要看看,没有银钱,困于柴米油盐一日三餐,照顾病人,他们的感情能坚持多久。”
另外一边。
姚韵儿浑浑噩噩的回了玉兰院,眼神涣散,颇有些失魂落魄的意味。
她脑子里空空荡荡的,不知道自己这些年都做了什么,现在回想起来,似乎就只讨好了宋明简。
但是宋明简对她,也没有几分情意。
宋锦程从小到大,一应都是云非晚操持的,她只偶尔说上几句话。每每听到自己的儿子叫别人母亲,伤心一阵,又被宋明简哄一哄,她见好就收,又恢复笑颜?
如此,一日一日,周而复始。
她好像什么都没有得到,现在却为何失去了那么多,她想不明白。
若当初……
若当初她没有换子,把宋锦程当干亲养在膝下,一切是不是会不一样。
她怔怔地望着前方,随意的往栏杆上一坐,心中说不出的失落。
可是现实却不允许她悲伤太久,很快屋子里便传出来竹竿敲击木床的声音,是宋明简在找她。
她回头,看了一眼屋子,眼中满是嫌恶。
若有可能,她恨不得宋明简即刻去死。
姚韵儿起身,迈着沉重的步子进了屋……
宋锦程是第三日回来的,把姚韵儿的远房表舅,表舅母和表妹,吴家三口带了回来。
宋锦程一身风尘仆仆,下了马车,准备让另外一辆马车入府时,被门房在大门口拦下。
听门房说,宋宴清已经上了族谱,而他从二房一脉剔除了下来,宋锦程只感觉天都塌了。
那一日离开之前,他明明听说是三日后才开祠堂,怎么这么快?
他不知道是谁传了假消息给他,现在事情已成定局,宋锦程怒不可遏,就要进门去大房找姚韵儿问个清楚,那么大的事,为什么不等等他。
却被告知,二房的人只能从二房的门进,中间通的门落锁了。
宋锦程气得当场就要砸门,但想到云非晚却不敢放肆。
他想回二房,就不能惹云非晚不快。
当即带了表舅一家,往后头侧门去。
另外一辆马车里,宋锦程的表妹桃儿,悄悄的打开马车门帘。
当看到这气派的门头时,眼中露出羡慕和震撼,她没想到,自己居然有一个这么富贵的亲戚。
好吃好喝的把他们带来京城,还给他们租这么舒服的马车,现在又要带他们回侯府。
那以后,是不是都能住在侯府里?
桃儿脑中幻想着以后在侯府的生活,眼中露出精光。
她偷偷看向走在前面的宋锦程,想到他对自己说话的模样,面色一红。
表哥长得这么好看,还是侯府大公子,以后便是世子。
若能待在表哥身边,当牛做马她都愿意。
桃儿舍不得放下帘子,一路上目光都盯着宋府的高墙。
心中隐隐下定决心:这扇门,她进去了,便要住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