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6章
后续还要通过流体压力测试。
在注水压力达到150mmhg不发生渗漏。
说得直白一点,这一轮的考核就像是缝合气球。
谁能在十分钟内先缝合到第八针,并且后续往气球内注水、不会漏水,那就是谁赢!
而一旦漏水,就意味着吻合失败,直接拿零分。
这一场比赛,依然是没什么悬念的碾压。
许秋本就擅长神经束膜缝合。
而且做颈七互换术时,八针束膜缝合本就是家常便饭。
因而在他手里,五分钟的工夫,所有操作就已经完成了。
而对于赖光圳等人来说,这一步就显得颇为艰难了。
想要在狭小的颈七神经根束膜上做八针缝合,比芝麻上面雕花还要难。
既考验微操,还考验自身对显微器械的掌控能力。
因而,最后当时间来到第十分钟时,仍然没有第二个人完成八针缝合!
许秋依然是断层第一,五分钟八针缝合,注水无渗漏。
而这一次第二名就变成了赖光圳。
他十分钟内完成了七针缝合。
第三名范鑫,同样是七针缝合,但完成度、张力控制、针距和边距的控制都弱于赖光圳。
第四,依然是擅长显微精密操作的林柏舟守着。
不过苏明珏就掉到第八名了。
他虽然擅长复杂脑血管搭桥,但这跟束膜缝合比起来,已经算是“粗糙”的大手术了。
而且由于长期做搭桥,苏明珏更习惯借助导航系统辅助手术。
此时到了比拼纯粹的缝合技艺的时候,自然要落后不少。
而这场考核,仍然没有人犯大错误,最低分的医生也完成了两针。
这个成绩已经能让许秋满意了。
毕竟若是之前的临医,即便是让申昆仑上,恐怕想要做到无渗漏都难,更别提在束膜缝合的压力下再完成多针缝合了。
而经过这段时间的特训,临医内除了许秋外成绩最好的申昆仑,也已经能缝合三针半。
之所以说三针半,原因在于申昆仑没有控制好间距。
导致最后一针不得和上一针挤在一块,这种多针缝合意义不大,但也不能说完全没用。
因而最后多算了半针。
……
接下来的半个小时里,许秋开始了密集的考核。
好在之后的项目,大多是短而密的内容。
很多考察五分钟内就能搞定。
因而,效率非常快。
没花多久,第一轮“基础能力考核”总算是结束了。
许秋把各项考核的成绩递给了申昆仑,并且给出了各个项目的权重。
申昆仑赶紧就去计算了。
而此时,台下的众人已经有点迫不及待了。
“其他人我不知道,许医生肯定是满分了!”
“这踏马还用算吗!每一项考核都是满分,要不是赖主任、范主任他们那跟见了鬼一样的表情,我都怀疑是他们不敢扣许医生的分!”
“我突然理解骨科大赛的时候,那些参赛选手有多绝望了……”
“现在我只想知道,那位每一场都被许秋满分碾压,最后逼得常微罹下场让许秋退赛,最后靠黑幕拿到冠军的傅元魁,敢不敢提自己曾经拿过骨科大赛冠军!”
“头皮发麻,太可怕了!许医生现在面对的是赖主任这些顶尖神外教授,尚且都有如此实力,当初的全国大赛都是年轻人,岂不是完全乱杀?”
感慨一番后,众人看向许秋的目光更加崇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