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0章 风起东南,号角将鸣

仿佛是应和着坛上孔明那高亢的吟哦与神秘的步法,又仿佛是积蓄已久的力量终于挣脱了束缚,

江面上那持续了多日的北风,开始悄然发生了变化。

起初只是微弱的停滞,如同乐章转换前的短暂休止符,

随即,一丝不同寻常的气流,带着南方的湿润与温暖,试探性地拂过江岸。

很快,这试探变成了明确的宣告。

“风……风向变了!” 不知是谁第一个喊了出来,带着难以置信的惊喜。

紧接着,惊呼声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迅速扩散开来。

岸边、船上,所有竖立的旗帜,那些原本无力地指向南方的布帛,

此刻像是被无形的手拨动,开始颤抖、犹豫,然后猛地转向,猎猎作响,直指西北

——曹营水寨的方向!

东南风!真的是东南风!

短暂的寂静之后,七星坛下爆发出雷鸣般的欢呼!

积压在将士们心中多日的阴霾、焦虑与恐惧,在这一刻被彻底点燃、引爆!

无数士卒振臂高呼,激动得热泪盈眶,他们将这一切归功于坛上那位宛如神明的军师。

“神风!是神风!军师借来神风了!”

“天助我江东!曹贼必败!”

“都督威武!军师神算!”

欢呼声浪如同实质的潮水,席卷了整个江岸营寨,

连远处船上的士兵也感受到了这股狂热的气氛,纷纷跟着呐喊起来,士气之高昂,前所未有。

我站在一处临江的高坡之上,这里视野开阔,

既能看到下方祭坛周围的鼎沸人声,

也能清晰地感受到东南风力度的逐渐增强。

冰冷的江水被风吹皱,荡漾起层层波浪,拍打着岸边的礁石。

风声呼啸,灌入我的耳中,也吹动着我的衣袍。

感受着这股强劲而稳定的东南风,我的心中百感交集。

一方面,是计划成功的笃定与欣慰。

玄镜台的观测、我基于现代气象知识的推演,最终都得到了验证。

这并非什么神迹,不过是长江中下游冬季特定气象条件下,短期气流变化的自然规律。

但另一方面,看着下方那一张张因为“神风”降临而变得狂热、充满信念的脸庞,

我又不得不承认,孔明这场“借风”的表演,其价值甚至超出了我的预期。

在冷兵器时代,军心士气往往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之一。

孔明用他的智慧和演技,将科学可以预测的自然现象,包装成了一场天命所归的“神迹”,

极大地鼓舞了人心,凝聚了战意。这对于即将到来的血战,其作用无可估量。

他知道这是自然规律,我也知道,或许周瑜也隐约猜到几分,但这不重要。

重要的是,绝大多数的士兵相信了,这就够了。

坛上的孔明,见东南风起,且风力稳定,也适时地结束了他的仪式。

他从容不迫地走下祭坛,在一片山呼海啸般的拜服声中,接受着众人的崇敬。

鲁肃等人快步上前,脸上满是激动与钦佩。

我的目光没有在坛下过多停留。

我再次在心中快速过了一遍所有的计划环节:

玄镜台的密令已经发出,夏口的“炎龙油”应当正在秘密装船;

黄盖老将军的火船编队蓄势待发;潜伏的“江豚”分队也已就位;

诸葛亮这边也已功成身退,稳住了军心……

所有能做的准备,都已经完成。

齿轮严丝合缝,只待最后的启动。

我抬起头,目光越过波涛起伏的江面,牢牢锁定在对岸那连绵不绝、灯火通明的曹营水寨。

庞大的船阵如同蛰伏的巨兽,虽然被铁索连环暂时困住了手脚,但其威势依旧慑人。

然而此刻,在我的眼中,那曾经坚不可摧的壁垒,已经因为这股强劲的东南风,彻底暴露出了它致命的弱点。

风,越来越大了。

夜色,也越来越深沉。

我深吸一口气,冰冷的江风灌入胸腔,却带来一种前所未有的清明与决绝。

我的手,不自觉地按在了腰间的剑柄上。

赤壁大战的号角,即将在风中,正式吹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