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2章 盖老决意,苦肉将行

曹营那边,“凤雏献策,铁索连舟”的消息尚未完全冷却,江东这边,另一场无声的风暴,已在悄然酝酿。

数日后,一次关于前线粮草调度和巡防布置的军议在周瑜的中军大帐内举行。

参与者皆是江东核心将领,气氛一如既往地严肃,各项事务按部就班地讨论、布置。

我以“江东参军”的身份列席,大部分时间保持沉默,仔细观察着每一个细微之处。

会议本身并无异常,讨论的都是常规军事部署。

然而,当议题接近尾声,众人即将散去之时,我敏锐地捕捉到了一丝不同寻常的气氛。

周瑜的目光,在不经意间扫过老将黄盖时,似乎多停留了那么一瞬,

眼神复杂,既有倚重,又似乎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沉痛与决绝。

而黄盖,这位历经三世的老臣,今日显得尤为沉默。

他端坐在席位上,脊背挺得笔直,脸上皱纹深刻,古铜色的皮肤在帐内昏暗的光线下显得愈发坚毅。

当周瑜的目光扫过时,他微微颔首,眼神中没有丝毫退缩,反而透出一股令人心悸的决然,

仿佛已经做出了某种重大的、不可逆转的决定。

这种决绝,甚至超越了沙场老将面对生死时的悍勇,更像是一种…主动拥抱牺牲的悲壮。

他们之间的眼神交流极其短暂,隐晦,若非我时刻保持着高度警惕,几乎难以察觉。

但正是这电光火石间的信息交换,结合我脑中迅速闪过的玄镜台近期收集到的零散情报,

一幅惊人的图景开始在我心中慢慢拼接成形。

玄镜台布置在江东各处的“镜眼”,虽无法深入到如此核心的军事机密层面,

但一些外围的异常动向,却逃不过他们的监视。

近几日,有密报提及:

黄盖将军营中,有几艘特制的、速度极快的走舸(一种小型突击船)被秘密调拨出来,

进行着频繁的夜间演练,演练内容似乎与快速突进和…引火有关?

黄盖私下召见了几位跟随他多年的心腹老兵,密谈良久,

随后这些人便开始暗中准备大量的干柴、硫磺、鱼油等引火之物。

黄盖本人,数次独自前往江边,遥望曹营方向,长时间伫立不动,神情凝重。

这些零散的信息,单独来看,或许可以解释为备战的常规举动,或是一位老将对战局的忧虑。

但将它们与刚才军议结束时周瑜和黄盖之间那短暂而深刻的眼神交流联系起来,

一个在中国历史上无比经典的计策,如同闪电般划过我的脑海——苦肉计!

为了让诈降显得无比真实,为了消除曹操(尤其是经历了蒋干盗书、庞统献策之后)可能存在的疑虑,

必须上演一出足够逼真、足够惨烈的“决裂”戏码!

而黄盖,这位三朝元老,德高望重,他的“反叛”与“投降”,才最具有欺骗性,最能让曹操放下戒心!

要让曹操相信黄盖是真的走投无路、愤而降曹,

就必须有一个足够分量的“导火索”,以及一场足够公开、足够严厉的“惩罚”!

周瑜在大庭广众之下,因为某个“过失”或“顶撞”,对黄盖施以重刑,

打得他皮开肉绽,卧床不起,再由黄盖“愤而”遣密使联系曹操,表达投降之意…

如此一来,连环计、苦肉计双管齐下,曹操焉能不信?!

想通此节,我不禁倒吸一口凉气,心中对这位老将军涌起深深的敬意。

这不仅仅是皮肉之苦,更是名誉上的巨大牺牲!

一位战功赫赫的老将,要在众目睽睽之下,承受主帅的“无情”杖责,背负“叛徒”的骂名,这需要何等的忠诚和勇气!

为了进一步确认我的推断,在散会之后,我特意放慢脚步,与同样若有所思的鲁肃并行。

“子敬先生,”

我看似随意地开口,

“观黄公覆将军今日神色,似有重重心事,莫非是为前线战事忧虑?”

鲁肃闻言,脚步微微一顿,他没有直接回答我的问题,只是轻叹一声,

目光复杂地望了一眼黄盖离去的方向,声音低沉而带着一丝感慨:

“公覆将军,乃我江东砥柱,其忠勇之心,日月可鉴。

有时候…为了大局,总有一些人,要承担常人难以想象的重担啊。”

他没有明说,但语气中的沉重和暗示,已经足够清晰。

他知道一些内情,但碍于纪律,无法对我这个“外人”(即使是参军)明言。

但这句语焉不详的话,已经证实了我的猜测。

“老将军风骨,令人钦佩。”我微微颔首,不再追问,心中却已了然。

看来,周瑜和黄盖已经下定了决心。

这场惊心动魄的“苦肉计”大戏,即将上演。

我深知此计的凶险与必要性,它成功的关键在于:

第一,表演必须足够逼真,骗过所有人,尤其是曹营可能存在的探子;

第二,黄盖送出的诈降书信必须恰到好处,让曹操深信不疑;

第三,也是最关键的,黄盖必须能在那一夜,顶着巨大的风险,

将那些满载引火物的“投降”船只,准确地送入曹军连环船阵的心脏!

我的角色,依然是旁观者,或许,也是一个保险丝。

我需要做的,就是让玄镜台密切关注曹营对这件事的反应,

确保没有任何来自我们这边的信息泄露,破坏这场用血肉和忠诚上演的大戏。

江风吹过,带着刺骨的寒意。

我仿佛已经能闻到,那即将弥漫在江东营寨上空的,血腥与决绝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