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朱棣退婚
而刘伯温则是开始接近吕本。
京城陷入了短暂的平静期,朱元璋以为是朱橚不在京,这些人没了主心骨,也就安静了下来。
这两天心情倒是好了不少。
不过太子党的冯胜,心情就不好了,因为朱棣上门来退婚了,前段时间,因为好男风的谣言,朱棣被朱元璋一顿骂,然后禁足在家抄兵书。
如今解禁之期一到,朱棣麻溜的就去退婚去了,比礼部的人下手要快,三书六礼的流程还没开始。
朱棣压根就不想现在成婚,尤其是莫名被冤枉,然后莫名挨骂,激起了朱棣的逆反心理。
正好现在也没开始下聘,不如一拍两散。
宋国公府。
冯胜面色阴沉的看向朱棣,“殿下,这是你的意思,还是陛下的意思?”
“是本王自己的的意思,父皇那边本王会去解释,所有后果本王一人承担,绝不牵连到您,对此给您女儿造成的困扰,本王深感抱歉,愿意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她办三件事,以做补偿。”
朱棣拱手回答道。
冯胜当即拍了桌子站起身来,“好!好啊!这婚,那就不结了!如殿下的意!”
“多谢宋国公理解,本王就不多留了,告辞。”朱棣行了一礼,转身离开。
朱棣离开之后,冯胜一把将桌上的茶杯扫落在地,“欺人太甚!”
踏马的,你好男风,我女儿都没嫌弃你。
你竟然还上门退婚!
老子脾气好,不代表老子好脾气!
朱棣算是五个嫡子最让人看不上的那一个,文比不过老三,武比不过老二,而且还调皮捣蛋。
历史上,朱棡文成武就,只娶到一个侯爵之女,而徐达这个开国六国公之一的嫡长女却要嫁给朱棣。
冯胜也是开国六国公之一。
你他丫的文不成武不就,还好男风,竟然还退婚我的嫡女。
而朱棣也明白自己退婚,一顿骂甚至是一顿打是跑不掉了。
朱棣离开之后,主动给自己老爹上了一封请罪折子,然后回王府等候圣裁。
当朱棣退婚的消息在宫中传开,朱元璋险些被气晕,“把那个混账给咱带到奉先殿,拿藤条来,咱要抽死这个混账!”
朱棣这波操作,无异于让老朱本就小得可怜的赢面更小了。
东宫,朱标知道朱棣退婚的消息,也是气得够呛,与老朱的气性不同,朱标是恨铁不成钢。
“坏人绞尽脑汁,不如蠢人灵机一动,老四啊老四,你是真想死啊。”
朱标也赶去了太庙,当朱标赶来时,朱元璋已经在那等着了,脸色比锅底还黑。
苟胜梓默默坐在角落里,准备记历史。
当朱棣进宫,来到奉先殿的时候,看到自己老爹手上的藤条,默默的跪在了蒲团上,挨打就挨打呗。
“你是真蠢还是假蠢?宋国公嫡女配你不够吗?你还敢私自去退婚?”
朱元璋拿藤条指着朱棣,倒要看看朱棣能说出个什么子丑寅卯来。朱棣抬眸看向朱元璋,又看了眼一旁的朱标,淡淡道,“宋国公嫡女自然配儿臣,抛开身份不谈,儿臣还有些高攀了。”
“那你为什么去退婚?”朱标询问道。
朱棣凝视着朱标的眼眸,缓缓道,“我不想做提线木偶。”
“你说什么?”朱元璋站了起来,握紧了藤条。
朱棣回答道,“大哥是嫡子,我也是嫡子,明明都可以做红花,为什么要我做绿叶?就因为大哥先出生吗?
你为了保住大哥太子位的独一无二,让二哥娶鞑虏断其继承权,让三哥娶侯爵之女,其王妃母族成为三哥的拖累。
而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大哥的太子位稳固!你让我娶宋国公嫡女,不也是为了拉拢宋国公站在大哥这边?”
朱元璋被这话气得眼冒金星,“你既然都知道,为什么要退婚?”
“凭什么大哥先出生,就什么好东西都是他的?就因为他是嫡长子吗?
你要让他当太子,可以,我们几个兄弟可以不争。
江山无望,娶妻还不能自己做主?父皇你到底是给我娶妻,还是给你娶妻?”
朱棣反质问朱元璋。
“混账!”朱元璋被这话气得直接拿着藤条抽了上去,用力之大,跪着的朱棣身形都是一颤。
朱棣疼得龇牙咧嘴,但是重新跪好。
“大哥驾驭不住群臣,就是他没本事,凭什么牺牲弟弟的幸福?
他当了太子,好处尽占,还要吸弟弟们的血吗?
老五崛起,你稳定不了动荡超纲,那是父皇你这个做皇帝的无能。
而不是要来牺牲儿子,当年为了拉拢王保保,你牺牲了二哥幸福还不够?
现在为了拉拢宋国公,还要牺牲我?父皇,我们几个兄弟真是你儿子吗?”
朱棣横着脖子,再度质问。
“混账!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这么浅显的道理,你不明白吗?”说着,朱元璋又是一藤条抽了上去。
打得朱棣身体一倒。
任何一个家庭,只要出现一个认知狭隘,性格强势,自私自利的蠢人,那么这个家在这一代人手中一定会家道中落。
朱棣忍着剧痛,重新跪好,“父皇,当着列祖列宗的面,你说,我们除大哥外的四个嫡子,到底是你的儿子,还是你的棋子!”
“列祖列宗?你忤逆不孝,也配提列祖列宗?”朱元璋又一藤条抽了上去。
有一有二还有三,朱棣这次没有跪好,而是扶着供桌站了起来。
“不给大哥当陪衬,就不配提列祖列宗难道你要牺牲我们所有嫡子幸福给这个大哥食尽血肉,就配提列祖列宗了吗?
你也不用说我忤逆,现在我们就在奉先殿,你赐毒酒也好,藤条打死我也罢,大不了我这个嫡子死在奉先殿就是!
反正母后拢共就生了这么几个嫡子,让列祖列宗在天之灵好好看看,看看你这个当爹有多慈才显得我不孝!
看看他这个当大哥的有多友,才显得我不恭,父不慈,倒先怪子不孝,兄不友,倒先怪弟不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