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本王朱橚绝不给妾服丧工地搬砖捡瓶子的清茶
第63章 老朱的反击开始了
小
大
朱标撇了撇嘴,还能干啥,当然是干你啊,难不成干我啊,真的是。
“母后出宫去了中山侯府,听说魏国公等人都在那聚在一起喝酒。”朱标回答道。
闻言,朱元璋拍了桌子,“干什么!他们想干什么!勾结内宫,结党营私吗?”
“这就不知道了,父皇你没去找母后了解情况吗?”朱标疑惑的问道。
不会吧,不会吧,自己老爹难不成这么长时间都没进过坤宁宫的门了?
自己老爹现在连坤宁宫的门都进不去了?
“你回去吧,这件事情咱自有安排。”
朱元璋挥挥手,让朱标回去了。
闻言,朱标目光暗了暗,看来父皇还是对自己起疑心了。
罢了,清者自清,浊者自浊。
“是,儿臣告退。”
朱标行了一礼,退出了乾清宫。
而朱元璋斜坐在龙椅上,看着朱标离去的背影,目光复杂,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现在掌管皇宫九门的是宁妃的弟弟郭英吧?”
“是,正是郭宁妃的弟弟,也是巩昌侯郭兴的弟弟。”贴身太监梅友鸣禀报道。
朱元璋沉思了一会儿道,“郭英是至正十二年参加起义,现在还没封爵,传旨,封郭英为武定侯,赐丹书铁券。”
“遵旨。”梅友鸣记下。
朱元璋继续道,“大都督府节制中外诸军事,但是,权不专于一司,事不留于壅蔽,传旨,将大都督府一拆为五,改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
加封曹国公李文忠为中军左都督,执掌中军都督府,武定侯郭英卸九门兵权,履新左军都督府左都督,加封宋国公冯胜为前军都督府左都督。
加封大都督府都督佥事徐司马为右军都督府左军都督,加封信国公汤和为后军都督府左都督,五军都督府都设左右都督,左都督已定,右都督着中书省与兵部议。”
朱元璋直接把大都督府给拆解了。
本来就有拆解的心思,不少人也都听到了风声,只是朱元璋一直没落实。
上次拉拢李善长的时候,朱元璋就提过五军都督府,如果那时候李善长答应了,朱元璋那时就行动了。
但是那时候李善长没有答应。
五军都督府,李文忠是外甥兼义子,郭英是小舅子,徐司马是义子,冯胜是皇亲,都是可用之人。
至于为什么还要封汤和,主要是汤和就在大都督府,这要是直接无罪夺职,不好交代。
所以必须要把汤和提上来,而且主要还是平衡。
至于其余名单先让中书省和兵部商议出来初稿,然后自己再决定具体人选。
反正最终决定权在自己手里。
“遵旨。”梅友鸣心里一惊,这是在分兵权了。
本来大都督府只有左右两位都督,名义上这两人都督中外诸军事。
但现在改五军都督府,两人就变成十人了。
“另外,让永昌侯蓝玉离京,去云南暂时接替沐英,让他平定云南,告诉他,他在云南立的功够大,朕就加封他为国公!”
朱元璋要把蓝玉弄出去,蓝玉作为朱标身后天然的支持者,不管他心里怎么想,他都只能支持朱标。
“遵旨。”梅友鸣依旧记下。
朱元璋嗯了一声,“还有,把蒋瓛调出来,让他去云南监军,给蒋瓛一道秘旨,如果京城有异动,凭此秘旨调动军队,一体节制云南一应兵马,让蓝玉北上勤王!如果蓝玉不听令,他可取而代之,如果调他回京之前没有异动,秘旨回来交给朕,不必拿出。”
“是。”梅友鸣心里暗暗沉思,看来朱元璋也不是很相信蓝玉啊,要不然也不会埋一颗暗子在他身边了。
朱元璋长叹一声,“这两年,京城恐怕要不太平了,蓝玉去接替沐英,然后诏沐英还朝,加封沐英为西平侯,暂履新水师提督,在长江岸上训练水师,控制长江天险,以防不测。
诏河南都指挥使何文辉还朝,让执掌九门,告诉他,让他提拔亲信上来,来日一旦九门有变,任何妄动者,不论皇亲国戚还是王侯将相,皆斩。”
朱元璋沉着眼眸,给自己的义子下达了一道秘旨。
“遵旨。”贴身太监领命应道。
朱元璋继续说道,“还有,给平安也下一道秘旨,让他在皇宫禁军当中安排亲信眼线,禁军作为皇宫最后一道防线,乃重中之重,如果禁军有异动,平安马上接掌禁军,守卫宫禁,同时让毛骧把眼睛擦亮点,给咱盯紧皇宫内的一举一动!”
平安也是老朱的义子。
朱元璋现在更感觉总有刁民想害朕。
何文辉放在明面守卫九门,平安则放在暗地里盯着禁军,沐英控制长江天险,李文忠领辖中军都督府,保险加了一层又一层。
“遵旨。”
老朱这一系列安排,就是想牢牢的把兵权控制在自己手上。
“还有,秘密弄一支火铳来,朕要留在手中。”
如果真到了兵戎相见的地步,如果徐达他们真到了掀桌子的时候,那咱也不是吃素的。
“是,奴婢这就去安排。”梅友鸣领命,准备去办。
“慢着,再去给胡惟庸传个口谕,他若清除不了他老师在中书省的影响,那朕就把他这个中书省左丞相给清出去,换一个有能力的来。”
朱元璋在逼胡惟庸跟李善长打擂台。
师徒交手,胡惟庸怎么选?李善长又怎么选?
“是,奴婢明白了。”
梅友鸣退下,然后去传达这一系列的旨意。
“等一下。”朱元璋又叫住了他。
梅友鸣躬身道,“陛下有何吩咐?”
“复东宫六率,不过六万人就没必要了,和唐太宗李世民一样安排,给一万两千人吧。”朱元璋淡淡吩咐道。
这话一吃,梅友鸣感觉到了一丝彻骨的寒意。
丸辣,陛下这是连太子都试探起来了。
万把人也翻不了天,而且这万把人肯定都是朱元璋都心腹。
太子一旦有异心,恐怕大地震就来了。
“是……”梅友鸣领命退下。
朱元璋目光盯着乾清宫门口,喃喃道。
“这世上总有人要做乱臣贼子,标儿,咱不希望是你。”
“母后出宫去了中山侯府,听说魏国公等人都在那聚在一起喝酒。”朱标回答道。
闻言,朱元璋拍了桌子,“干什么!他们想干什么!勾结内宫,结党营私吗?”
“这就不知道了,父皇你没去找母后了解情况吗?”朱标疑惑的问道。
不会吧,不会吧,自己老爹难不成这么长时间都没进过坤宁宫的门了?
自己老爹现在连坤宁宫的门都进不去了?
“你回去吧,这件事情咱自有安排。”
朱元璋挥挥手,让朱标回去了。
闻言,朱标目光暗了暗,看来父皇还是对自己起疑心了。
罢了,清者自清,浊者自浊。
“是,儿臣告退。”
朱标行了一礼,退出了乾清宫。
而朱元璋斜坐在龙椅上,看着朱标离去的背影,目光复杂,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现在掌管皇宫九门的是宁妃的弟弟郭英吧?”
“是,正是郭宁妃的弟弟,也是巩昌侯郭兴的弟弟。”贴身太监梅友鸣禀报道。
朱元璋沉思了一会儿道,“郭英是至正十二年参加起义,现在还没封爵,传旨,封郭英为武定侯,赐丹书铁券。”
“遵旨。”梅友鸣记下。
朱元璋继续道,“大都督府节制中外诸军事,但是,权不专于一司,事不留于壅蔽,传旨,将大都督府一拆为五,改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
加封曹国公李文忠为中军左都督,执掌中军都督府,武定侯郭英卸九门兵权,履新左军都督府左都督,加封宋国公冯胜为前军都督府左都督。
加封大都督府都督佥事徐司马为右军都督府左军都督,加封信国公汤和为后军都督府左都督,五军都督府都设左右都督,左都督已定,右都督着中书省与兵部议。”
朱元璋直接把大都督府给拆解了。
本来就有拆解的心思,不少人也都听到了风声,只是朱元璋一直没落实。
上次拉拢李善长的时候,朱元璋就提过五军都督府,如果那时候李善长答应了,朱元璋那时就行动了。
但是那时候李善长没有答应。
五军都督府,李文忠是外甥兼义子,郭英是小舅子,徐司马是义子,冯胜是皇亲,都是可用之人。
至于为什么还要封汤和,主要是汤和就在大都督府,这要是直接无罪夺职,不好交代。
所以必须要把汤和提上来,而且主要还是平衡。
至于其余名单先让中书省和兵部商议出来初稿,然后自己再决定具体人选。
反正最终决定权在自己手里。
“遵旨。”梅友鸣心里一惊,这是在分兵权了。
本来大都督府只有左右两位都督,名义上这两人都督中外诸军事。
但现在改五军都督府,两人就变成十人了。
“另外,让永昌侯蓝玉离京,去云南暂时接替沐英,让他平定云南,告诉他,他在云南立的功够大,朕就加封他为国公!”
朱元璋要把蓝玉弄出去,蓝玉作为朱标身后天然的支持者,不管他心里怎么想,他都只能支持朱标。
“遵旨。”梅友鸣依旧记下。
朱元璋嗯了一声,“还有,把蒋瓛调出来,让他去云南监军,给蒋瓛一道秘旨,如果京城有异动,凭此秘旨调动军队,一体节制云南一应兵马,让蓝玉北上勤王!如果蓝玉不听令,他可取而代之,如果调他回京之前没有异动,秘旨回来交给朕,不必拿出。”
“是。”梅友鸣心里暗暗沉思,看来朱元璋也不是很相信蓝玉啊,要不然也不会埋一颗暗子在他身边了。
朱元璋长叹一声,“这两年,京城恐怕要不太平了,蓝玉去接替沐英,然后诏沐英还朝,加封沐英为西平侯,暂履新水师提督,在长江岸上训练水师,控制长江天险,以防不测。
诏河南都指挥使何文辉还朝,让执掌九门,告诉他,让他提拔亲信上来,来日一旦九门有变,任何妄动者,不论皇亲国戚还是王侯将相,皆斩。”
朱元璋沉着眼眸,给自己的义子下达了一道秘旨。
“遵旨。”贴身太监领命应道。
朱元璋继续说道,“还有,给平安也下一道秘旨,让他在皇宫禁军当中安排亲信眼线,禁军作为皇宫最后一道防线,乃重中之重,如果禁军有异动,平安马上接掌禁军,守卫宫禁,同时让毛骧把眼睛擦亮点,给咱盯紧皇宫内的一举一动!”
平安也是老朱的义子。
朱元璋现在更感觉总有刁民想害朕。
何文辉放在明面守卫九门,平安则放在暗地里盯着禁军,沐英控制长江天险,李文忠领辖中军都督府,保险加了一层又一层。
“遵旨。”
老朱这一系列安排,就是想牢牢的把兵权控制在自己手上。
“还有,秘密弄一支火铳来,朕要留在手中。”
如果真到了兵戎相见的地步,如果徐达他们真到了掀桌子的时候,那咱也不是吃素的。
“是,奴婢这就去安排。”梅友鸣领命,准备去办。
“慢着,再去给胡惟庸传个口谕,他若清除不了他老师在中书省的影响,那朕就把他这个中书省左丞相给清出去,换一个有能力的来。”
朱元璋在逼胡惟庸跟李善长打擂台。
师徒交手,胡惟庸怎么选?李善长又怎么选?
“是,奴婢明白了。”
梅友鸣退下,然后去传达这一系列的旨意。
“等一下。”朱元璋又叫住了他。
梅友鸣躬身道,“陛下有何吩咐?”
“复东宫六率,不过六万人就没必要了,和唐太宗李世民一样安排,给一万两千人吧。”朱元璋淡淡吩咐道。
这话一吃,梅友鸣感觉到了一丝彻骨的寒意。
丸辣,陛下这是连太子都试探起来了。
万把人也翻不了天,而且这万把人肯定都是朱元璋都心腹。
太子一旦有异心,恐怕大地震就来了。
“是……”梅友鸣领命退下。
朱元璋目光盯着乾清宫门口,喃喃道。
“这世上总有人要做乱臣贼子,标儿,咱不希望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