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夜袭敌营:卫忠的果断
新招募的士兵不断涌入军营,很快便达到了卫忠预期的数字。营地内帐篷连绵,旌旗猎猎,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对于这些新附之人,卫忠心中有自己的打算。即便他们曾经战功赫赫,但经历过败仗后,都需要重新整顿。这些人中不乏能征善战之士,但也混杂着投机取巧之辈。
整顿的方法有很多,但眼下时间紧迫,卫忠只能选择最简单直接的方式。晨光熹微中,他站在校场中央,目光扫过四周整齐列队的士兵。
“嗖!”
一支羽箭破空而出,带着尖锐的啸声。
“嗖!嗖!”
又是两箭紧随其后,箭羽在空中划出优美的弧线。
卫忠几乎没有瞄准,抬手便射,三箭皆中靶心。箭簇深深没入靶心,震得靶子微微颤动。这一手披甲步射,就连虎贲营出身的弓手们也不禁动容。他们眼中闪过惊讶,低声议论着。要知道,披甲射箭与轻装射箭完全是两个层次的技艺。
“这位大人的箭术”一名老兵喃喃自语,眼中满是敬畏。
紧接着,卫忠翻身上马。马蹄扬起阵阵尘土,在晨光中形成一片朦胧的雾气。
“驾!”
马蹄声疾,烟尘四起。战马在场中疾驰,卫忠的身形随着马匹起伏,却始终稳如泰山。
奔马驰射,更是难上加难。但见他手中弓弦不断,箭矢破空,一箭接着一箭,准确命中远处的靶子。
今日状态虽不算最佳,但五箭仍有四箭命中靶心附近。这等命中率已是相当惊人。校场上鸦雀无声,所有人都屏住呼吸,注视着这惊人的表演。
战场之上,射人射马远比射靶子容易得多。有这等身手,几乎不会落空。卫忠勒住马缰,目光如炬地扫视着众人。
“认命了就专心操练。”
卫忠适可而止,没有再展示其他技艺。毕竟草莽之中藏龙卧虎,过多展示反而容易翻车。况且射术本就是诸般武艺中最为重要的。
“诺!”
士兵们齐声应和,声音在校场上回荡。
卫忠仔细观察着众人的反应,目光在每个人脸上掠过。那些早年便追随他的老兵,个个声嘶力竭地应答,眼中闪烁着狂热的光芒。可惜当初在梅园训练的百余人,如今只剩下寥寥数十。每每想起,卫忠心中便涌上一阵酸楚。
明德堂一战中追随他的两百余人,憋得满脸通红地大声答应。那一战的惨烈景象仿佛就在眼前,血与火的洗礼让他们对卫忠死心塌地。
后来投靠的三百余人,对他也颇为信服。这些人多是听闻他的威名而来,虽然没有经历过生死与共,但也被他的实力所折服。
至于后幢那些由学生兵带来的金陵苦力,虽然武艺平平,但胜在服从性强。跟着新兵队伍一起,喊声格外响亮。他们的眼中带着对未来的期待,虽然生涩,但充满干劲。
如此算来,近三千人的下军中,真正对他心服口服的不过八九百人。其余两千人,应诺时明显有些敷衍,眼神飘忽,显然还在观望。
但卫忠并不在意。这些人或许听过他的名声,但终究没有一起出生入死过,有距离感也在情理之中。他相信,几场血战下来,活下来的自然会如臂使指。
训练结束后,卫忠便赶往韦昂府邸。长侄和幺弟到了,他得过去看看。路上,他的心情难得轻松了几分。
“全”
门前,卫昭刚要开口,就被卫忠一个眼神瞪了回去。他讪讪地闭上嘴,脸上露出尴尬的神色。
“你从太尉府门令史做到糜中尉看门人,这官是越做越小了。”
卫忠打趣道,语气中带着几分调侃。
卫昭讪讪一笑,摸了摸鼻子。如今太尉不在,门下清闲,他整日不是读兵书,就是往糜府跑。虽然职位不如从前,但他倒也乐得自在。
正厅内传来阵阵笑声,欢快的气氛透过门窗飘散出来。
卫忠一听就认出了韦昂那标志性的公鸭嗓。另有一道稚嫩的嗓音,似乎是第一次听到,清朗中带着几分稚气。
“参见中尉。”
向韦昂行礼后,卫忠的目光落在了两个年轻人身上。他们一个英气勃发,一个沉默寡言,都带着几分青涩。
“二叔。”
“二兄。”
大侄子卫谨和三弟卫焕同时上前见礼,声音中带着掩饰不住的喜悦。
“让我仔细瞧瞧。”
卫忠拉过两人,仔细端详。眼前的场景让他想起了当年在家乡的日子,一时间竟有些恍惚。
三年不见,大侄子已经长大了不少。唇边新长出细细的胡茬,脸庞也晒得黝黑。但那双眼睛依旧明亮有神,闪烁着对未来的期待。举手投足间,已经有了几分少年意气。“二叔,你举孝廉后,家中免除了徭役。”
卫谨拽着他的衣袖,兴奋地说道。眼中满是对二叔的崇拜之情。
“那是好事。”
卫忠笑着点头。虽然是穿越者,但与这一家人相处多年,早已生出了真挚的感情。看到家人过得好,他心中也是一阵欣慰。
“二兄。”
三弟卫焕性子腼腆,低声行礼。他只比卫忠小一岁,却总是沉默寡言。平日里就喜欢照料家中牲畜,能在畜栏里待上一整天。此时的他,眼神躲闪,似乎有话要说却又不知如何开口。
“小弟也到了年纪,以后就跟着大哥,多吃点好的。”
卫忠拍了拍他单薄的肩膀,语气中满是关切。
“二兄,家中重新登记造册,是韦家帮忙的。”
卫焕突然说了一句,又低下头去,耳根微微发红。
“重定户籍?”
卫忠一愣,随即明白过来。这是为了让一家摆脱军籍。他心中一暖,韦家这份情意,他记下了。
“卫司马,韦正有礼了。”
一个与韦昂有几分相似的青年走来行礼,举止间带着几分世家子弟的矜持。
“这是犬子,年岁比邵公子大一轮,刚刚成婚。令侄和令弟来金陵,我怕路上不安全,便让他带了二百部曲护送。”
韦昂笑呵呵地介绍道,脸上满是得意之色。
“中尉义举,勋铭记于心。”
卫忠由衷感激。这份人情,不轻。
正说话间,一名仆役匆匆进来,脸色慌张,额头上还带着细密的汗珠。
卫昭迎上前去,低声询问了几句,脸色顿时大变。他的手微微发抖,显然是听到了什么不得了的消息。
“何事?”
卫忠沉声问道,心中已经升起不祥的预感。
“城北门外有溃兵逃窜,约有数千人。韩勇本欲闭门不纳,但听闻大将慕容辰、孙烨等人奉皇太子至,便开门放人入城,此刻已往皇宫去了。”
卫昭脸色发白地说道,声音都有些发颤。
糟了!
卫忠心头一沉。事态发展得太快,恐怕已经拦不住了。他的手不自觉地握紧了剑柄,指节发白。
韦昂的脸色也沉了下来。他本就地位不稳,此刻太子殿下与军中主将已返,局势必将大变。一时间,厅内的气氛凝重得可怕。
“韩勇匹夫!之前就告诉过他别随意放行,他却不听!”
卫忠怒骂一声,眼中闪过一丝寒光。
“皇太子至,他也别无选择。此乃大事,应速与魏军署、王仆射商议。”
韦昂当机立断,声音中带着几分急切。
“我去接王妃、世子入玉垣城。”
“我去找魏军署、王仆射。”
二人分头行动,脚步匆匆。时不我待,一刻也耽搁不得。
“我呢?”
卫昭愣在原地,一时不知所措。
“你去找宗元规,让他带家人避入玉垣城。”
卫忠的声音远远传来,已经消失在府门外的街道上。
金陵城内,一场风暴即将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