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 :稳步前行
孙河盘膝而坐,闭目凝神。水流轻柔地拂过他的身体,带来丝丝凉意。在这片寂静的水域中,只有他均匀的呼吸声回荡。
血气如丝如缕,渗透进骨骼深处,带来一阵阵酥麻感。这种感觉让他忍不住微微颤栗,仿佛有无数细小的电流在体内流窜。骨骼深处传来细微的“咔咔”声,那是血气在冲刷骨髓。
“呼——”
待到血气消耗殆尽,孙河长长吐出一口浊气。水中升起一串细小的气泡,在幽光中闪烁着银色的光芒。
自从破开脉关已经过去一个多月。这段时间里,他吞食了四条宝鱼,一头精怪,再加上每日的药浴和回气丹辅助,专心修炼境界。每一次修炼,都能感受到骨骼在一点点变得坚韧。
蛟筋豹骨虽然强悍,但对破髓关并无直接帮助。破关就像是一次特殊强化,普通人破髓关能让骨骼强度提升一个等级,而他则是在虎骨的基础上再提升一级。这种叠加效果,让他的潜力远超常人。
这便是天生武骨的可怕之处。不仅起点高,后劲更足。就像一棵初生的小树,根系比旁人更为发达,未来的成长空间自然也就更大。
水中修炼的妙处,远超孙河最初的预料。水流轻抚过身体的感觉,就像有人在替他按摩全身经络。每一个毛孔都在欢愉地舒展,吸收着水中的灵气。
每天都能吸收一点水灵之气,血气运转也比陆地上快上许多。《导气经》在水中运转,竟比平时快了一成有余。水中的阻力反而成了助力,让气血流转更为顺畅。
别人需要聚气香来辅助修炼,他只消泡在河里就行。尤其是这块生着月华菇的巨石内部,简直就是天然的静室。月华菇散发的微光不仅能照明,还能安抚心神。
安静、无人打扰,水汽充足,还有光亮相伴。这样的修炼环境,简直就是为他量身打造的。
气血恢复速度也大幅提升,从每天三次提高到三次半。也就是说他每日修炼的速度要超出普通人一倍。日积月累下来,在破关所需时间上,能领先他人整整三分之一。
“也不知是水蕴生机的功劳,还是蛟筋豹骨带来的恢复增强?”孙河暗自思忖,手指轻轻敲击着膝盖。
水流在他周围形成一个小小的漩涡,青色的光芒随着水流旋转,仿佛在回应他的疑问。照这个速度,不出十天,他就能破开髓关,晋升为三关武者。
想到这里,孙河嘴角微微上扬。当初单师兄在武院教学的时候,也就是个初入三关的修士。直到后来才破开第四关,正式成为武师,吃上朝廷俸禄。
三关武者的实力,放在小家族中已是座上宾的存在。更何况他还有蛟筋豹骨的加持,力量恐怕比单师兄都强出一筹。这种优势,让他在同境界中几乎无敌。
说到体质的转变,刘师曾说过,很多特殊体质初时都是隐性的,尤其在贫苦人家更是如此。那天他讲述这些的时候,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贫苦人家的孩子,先天营养不良,会让这些非凡武骨沉寂下去。”刘师的声音仿佛还在耳边回响,“这是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否则消耗太大,没有足够食物供养,反倒会要了性命。”
就像气血不足时强行炼关一样危险。这个道理,孙河现在越发明白了。
直到孙河破开脉关,强大的气血刺激才让武骨重新显现。这可不是空穴来风,《吕览修性命有感》上明明白白记载着这种情况。
再加上“游龙戏水”这个凡骨极致的佐证,众位师兄自然对他刮目相看,认定这位小师弟前途不可限量。每次见面,眼神中都带着几分期待。
孙河游出巨石,那条肥硕的鲶鱼立刻凑了上来,亲昵地蹭了蹭他的手臂。这条鲶鱼通体银白,鳞片上泛着淡淡的青光,显然已经开了灵智。
它驮着孙河浮出水面,动作轻柔得像是在对待自己的主人。破开脉关后,他的精神力量又增长了一截。只是暂时还用不着统御什么,先存着也无妨。
深水区并不如想象中危险,大多数精怪的实力都和披甲兽相仿,完全可以继续深入探索。水中的生物似乎对他有种天然的亲近感,这或许和他的特殊体质有关。
福禄镇的小河也值得去看看,究竟是不是真有蛟龙出没。想到这里,孙河的眼中闪过一丝期待。如果真能遇到蛟龙,那将是一次难得的机缘。
回到船上时,天空阴沉沉的,厚重的云层压得很低,空气沉闷得让人喘不过气。潮湿的风吹过,带来一股泥土的腥气。
一道闪电划破天际,雷声轰鸣,仿佛有人在敲打一面巨大的铁锅。那声音在天地间回荡,震得人耳膜发痛。
细雨飘落,打在船板上发出“噼啪”的声响。
惊蛰时节到了。这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也是精怪最为活跃的时候。
孙河淋着雨回到埠头,眼前的景象让他暗自惊讶。街道两旁的店铺都关着门,行人寥寥无几,空气中弥漫着一股萧条的气息。安宁镇虽然没有遭到袭击,却处处透着一股百废待兴的气息。村外四处都在建造新居,面积比从前扩大了好几倍。工人们在雨中忙碌,木屑和泥浆混在一起,空气中飘荡着潮湿的木香。
有些流落至此的豪强,置办了几处宅院,正在雇人修缮。但所有人脸上都看不到半点笑容。眼神中带着几分迷茫,似乎对未来充满了不确定。
原本以为灾民们住一段时间就会离开,谁知前几天传来消息,说是要在这里定居。这下可闹得人心惶惶。街头巷尾都在议论这件事,有人欢喜有人忧。
因为除了官府发放的赈灾粮,其他口粮都要本地居民来负担。这对本就不富裕的安宁镇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负担。虽说各府都在筹措粮草,但运到这里还需要时日。
“梁爷!”
“梁爷好。”
“水哥。”
“梁爷又出船啊。”
行人们躲着细雨,纷纷向他打招呼。有人撑着油纸伞,有人披着蓑衣,还有人干脆任由雨水打湿衣衫。
孙河一一点头回应。这些人中有熟识的,也有陌生面孔。每个人的眼神中都带着几分敬意,这是他用实力换来的尊重。
许多外地来的灾民都感到诧异,在这小小的安宁镇,最有威望的竟然不是各位乡老,而是孙河这个年轻人。他们打量着这个身材魁梧的青年,眼中充满好奇。
起初他们都很吃惊,这种情况在别处闻所未闻。但渐渐习惯后,也跟着本地人一起喊起了梁爷、水哥。称呼中带着几分亲近,也有几分敬畏。
二进大院的主屋和两座耳房已经完工,只剩下两侧厢房和后院大屋还在砌墙。工人们在雨中忙碌,砖瓦相击发出清脆的声响。但是大致的结构已经完工,不会淋到雨。
人手充足,工程自然进展神速。木匠们在屋檐下忙碌,锯木刨花的声音不绝于耳。泥瓦匠在墙上抹灰,动作熟练而迅速。
灾民来后,不少人主动来找活干,只要管饭不要工钱,这让本地人颇为紧张。他们害怕这些外来者会抢走他们的活计。
孙河也没亏待他们,让他填饱了肚子。只是待遇和本地人不同,少了那十枚铜板。即便如此,灾民们也是感激不尽。在这个艰难的时节,能有一口热饭吃已经是莫大的恩惠。
再有一个月就能住进新房了。想到这里,孙河的心情也变得轻快起来。
孙河简单查看了工程进度,便匆匆赶回福禄镇。雨水打湿了他的衣衫,但他丝毫不以为意。
据刘师透露,今天下午会有朝廷使者到访,要颁布赏赐。这是一件大事,容不得半点马虎。
中午时分,孙河换上最体面的衣裳,和众位师兄一起在刘府静候。大厅里静悄悄的,只有茶水的香气在空气中飘荡。
突然,刘南河耳朵一动,眉头微皱:“来了!”
众人依次离开,整齐地站在府门前。雨已经停了,空气中还弥漫着潮湿的气息。
远处传来急促的马蹄声,一队人马浩浩荡荡地穿过长街,行人纷纷避让。马蹄声在石板路上敲击出清脆的节奏,越来越近。
在距离刘府二百米处,队伍放慢速度。前导的旗手高举着朝廷的旗帜,在微风中猎猎作响。
到了府前,为首的太监带着众人下马,从怀中取出一卷黄色诏书,高声宣读:
“福禄镇刘南河接旨!”洪亮的声音在街道上回荡。
“福禄镇刘南河在此。”刘南河上前一步,单膝跪地,神情肃穆。
“钦天奉命圣上,敕曰:撤涌海县为潮江镇,立福禄镇为玉溪县,安宁镇为福安镇!另于玉溪县设一水政司,一除妖署”太监的声音在街道上回荡,传遍了整个福禄镇。
这一刻,一个崭新的时代即将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