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新收于禁,诸葛氏到手了

第94章新收于禁,诸葛氏到手了

三日后,季秋携两千骑兵营,七万黄巾新军抵达泰山郡首府,奉高县城。

诸葛珪携两个儿子,与泰山郡文物官吏,在东城门外迎接季秋。

亲眼看到季秋身后队列整齐,杀气的大军,所有人都感到深深的震撼。

这一刻,他们都深深的意识到,泰山郡的时代变了。

从现在开始,泰山郡就要开启季秋时代了!

“泰山郡丞诸葛珪,拜见季使君!”诸葛珪上前行礼道。

他是泰山郡丞,按级别其实跟季秋同级。

而如果考虑到他比季秋要更早抵达泰山郡,并代掌了泰山郡一段时间。

他的在泰山郡的地位,应该是在季秋之上的。

不过形势比人强。

一来,季秋麾下有大军,还刚取得了对泰山三大世家的大胜,威势逼人。

二来,季秋手中有天子授予的泰山太守正印,这枚正印的效果,甚至比泰山太守的职位都更有用。

三来,基于先前两个儿子的建议,也基于自己的身体状态,诸葛珪并没有跟季秋在泰山郡争夺权势的想法。

所以他也懒得为了些许面子,就跟季秋走向对立面。

有此三点,诸葛珪便主动伏低做小,展现了自己甘为辅佐的态度。

而季秋对诸葛珪的态度很满意。

他对诸葛氏的重视,主要是因为诸葛瑾和诸葛亮。

但诸葛珪是诸葛瑾和诸葛亮的父亲,季秋若要收服诸葛瑾和诸葛亮,怎么都绕不开诸葛珪的。

所以在来奉高县城之前,他便准备了多种预案,来应对诸葛珪可能出现的各种态度。

如果诸葛珪仗着老资格,还是想要跟他争一争,那他就要先打压诸葛珪一番,然后再给个甜枣。

用胡萝卜加大棒的经典手段,来收服诸葛珪。

不过如今看诸葛珪如此识趣,那也就不用这么费事了。

越过打压阶段,直接施恩就行了!

于是季秋快步走上前去,挽起诸葛珪的手臂,连声道:“不敢不敢,君贡先生折煞我也。

君贡先生乃是前辈,哪有让前辈来迎接晚辈的道理

合该是我进城之后,亲自去拜访君贡先生才是”

“使君过谦了,使君收服泰山黄巾,剿灭阴谋作乱的世家反贼,于国有功,岂是我这空耗光阴的老朽之辈所能相比

老朽来迎接使君,上合天心,下应民意,实乃理所应当也,若非老朽身体不适,那就不是在城门口迎接了,而是必要出城三十里迎接使君才对!”诸葛珪连忙说道。

两人相互寒暄,商业互吹,顿时好不热闹。

互吹过后,诸葛珪将身后的泰山郡众文武介绍给季秋。

季秋对大多数人都是随便点点头,因为这些人都不是他记忆中的历史人才。

历史是块试金石,尤其是汉末三国这个大争之世。

因为战争打破了原有的阶级固化,使底层人才获得了上升的阶梯。

至少在东汉末年到三国建立这个时间段,底层有能力的寒门人才,是真的可以凭能力让自己名震九州的。

而这些人在如此激烈的大争之世中,都没有留下丝毫痕迹。

要么是能力不足,要么是运气不够。

而这两者缺了任何一项,都不足以引起季秋的重视!

不过泰山文武之中,还是隐藏着真正的历史人才的。

比如都尉于禁!

于禁的历史简历,大家都很清楚。

他是泰山郡钜平县人。

先属鲍信,后归曹操,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

他带军严肃庄重,战斗中所缴获的财物从不私藏,深受曹操器重,是曹操所有将领中唯一假节钺之人,后世被称为曹魏“五子良将”之一。

关羽围攻襄樊时,于禁亲率七军前往救援,全军覆没后被收押在南郡,辗转返还魏国后官拜安远将军,不久后羞愤得病去世。

不过龙气三国中,因为鲍信还没有来得及完成大将军何进交付的征兵任务,就被季秋干掉了。

所以于禁也还没抛弃都尉这个职位,去投奔鲍信。

都尉是郡尉府的属官,级别很低,只有两百石。

主要负责练兵事务。

在泰山郡上任太守死后,诸葛珪代掌泰山郡太守事,同时泰山郡没有郡尉,所以郡尉府的属官,同样归属诸葛珪管理。

其后诸葛珪为了应对日益强大的泰山黄巾,便从现有的泰山郡兵中挑选精锐,训练强军。

这便是后来诸葛珪手上那一万泰山郡兵强军了。

在这件事上,于禁帮了诸葛珪不少忙,不仅帮他完成了人员挑选工作,还帮他完成了训练工作。

之后诸葛珪能守住奉高县城,打赢了奉高攻防战,可以说大半功劳是于禁的。

因此诸葛珪对于禁的评价很高,只可惜他毕竟是代掌太守事,不是真正的太守,难以查手郡尉府的属官升迁事务。

不然早给于禁升职加薪了。

如今季秋这个正牌的泰山郡尉到了,他就更不可能直接给于禁升职加薪了。

不过他还是着重向季秋推荐了于禁,称赞此人:“在乱能整,讨暴坚垒,有不可动之节,可大用!”

季秋自是从善如流,当即便晋升于禁为训侯。

这同样是郡尉府的属官,但却是都尉的直属上司,直接向季秋负责。

秩比六百石,主要职责为练兵!

于禁大喜,当即单膝跪地,向季秋谢恩。

然后起身又向诸葛珪道谢。

于禁是季秋郡尉府的属官,季秋又为于禁升了职,这在东汉的官场上,便可将季秋视为于禁的恩主了。

从此于禁可称呼季秋为主公或明公,并被所有人视为季秋的人。

一旦背叛季秋,将遭到所有人的唾弃。

至于诸葛珪,他向季秋举荐了于禁,便成了于禁的举主,于禁则是诸葛珪的门生,这同样是极为亲密的政治关系。

历史上,袁家为何势力那般庞大,在乱世初期,一呼百应,轻易便获得大量钱粮兵马

便是因为袁家四世三公,向朝廷举荐了太多官吏,朝廷过半官员都视其为举主的缘故。

季秋并不在意于禁成为诸葛珪的门生,会不会给他造成什么危害。

目前他还远没到提防诸葛氏的时候,反而是要大力拉拢诸葛氏。

让于禁成为诸葛珪的门生,刚好可以更加密切双方的关系。

认识了泰山郡的文武官员,季秋便打发他们离开了。

而他则提出要送诸葛珪回府,并顺势拜访诸葛珪的府邸。

诸葛珪自然没有拒绝的理由,于是和季秋一起返回府邸。

不过刚进诸葛府,诸葛珪就摇摇晃晃的打摆子,好似要摔倒在地。

就在他身侧的季秋一把扶住诸葛珪,却见他呼吸急促,面容惨白,豆大的汗珠自额头密密麻麻的冒出来。

不由故作惊讶的问道:“君贡先生这是怎么了,可是哪里不舒服”

跟在身后诸葛瑾连忙上前搀扶诸葛珪,同时答道:“不敢欺瞒使君,家父身体一直不佳,已经卧床养病多日了。

今日是得知使君抵达奉高县城,才拖着病体去迎接使君的。

但自清早站到现在,他实在是支撑不下去了。”

“这怎不早说!快去请仲景先生,请他来为君贡先生诊治身体!”季秋立刻说道。

“仲景先生

使君说的,莫不是南阳张氏的医圣张机张仲景

医圣竟在使君麾下

太好了!

若有医圣出手,那家父便有救了!

使君大恩大德,在下感激之至!”诸葛瑾震惊加惊喜道。

人的名,树的影,如今的张仲景早已是名震天下的医圣了。

对诸葛瑾这种时刻留意名医信息,想要请来为父亲治病的人来说,简直就是菩萨佛祖一般的人物。

只是听到这个名字,便已经激动无比了。

季秋笑眯眯道:“正是医圣!他如今是我麾下的医曹掾,负责医疗事务。

贤侄稍安勿躁,待仲景先生过来,定有办法救治君贡先生!”

对于诸葛珪生病的情况,季秋其实早就知道。

他不仅知道诸葛珪生病了,还知道他病的很重,已经到了病入膏肓,药石难医的地步。

按照正常历史进程,诸葛珪甚至会在明年病死在泰山郡郡丞的职位上。

然后变成孤儿的诸葛兄弟就会离开泰山郡,去投靠叔父诸葛玄。

所以,为诸葛珪治病,是季秋收服诸葛兄弟计划中的重要一环。

一方面,救父之恩,恩重如山,倘若季秋能救活诸葛珪,那对诸葛兄弟的恩情将无与伦比,诸葛兄弟除了卖身投靠,为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还能有其他选择吗

另一方面,倘若诸葛珪身死,诸葛兄弟就会离开泰山郡,这对未来相当一段时间内,势力范围都要局限泰山郡的季秋来说,无疑是大大不利的。

所以季秋给诸葛珪治病的首选目标,自然是治好诸葛珪。

但若是达不到,那之前也得维持诸葛珪的状态,让他多活几年。

倘若能让诸葛珪活到诸葛兄弟全都成年,并认可了季秋,那也就无所谓死不死了。

不过无论是治好诸葛珪,还是为诸葛珪延长寿命,这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毕竟这可是已经病入膏肓,药石难医的人。

别说是三国时代,就算是在现代,这样的人也不好救啊。

不过季秋手中却是有着一张王牌。

那便是张仲景。

从张仲景投靠季秋,已经两个多月了。

这两个月的时间中,张仲景建立了医疗队、防疫队。

为季秋培养了大量医疗防疫方面的人才,可谓是成果斐然。

不过这都是次要成果。

张仲景的真正成果,是将现代医学体系,与龙气三国医学体系,进行了初步融合。

他的医学水平,尤其是内科医学水平获得了突飞猛进的成长。

季秋当初对张仲景的承诺是,只要张仲景给他干三年医曹掾,他就教导张仲景治疗肺痨的方法。

不过季秋并没有真的等到三年后,才让张仲景接触现代医学。

恰恰相反,张仲景刚到季秋麾下,季秋就将一大堆现代医学的理论资料与医学器材交给他了。

季秋深深知道,知识技术这种东西,秘技自珍是没有意义的。

唯有将它们交给合适的人,才能转化成生产力。

而很多时候,寻找合适人才的难度,远大于获取相应的知识技术!

所以找到一个就要好好珍惜!

而张仲景,无疑就是龙骑三国世界中,最适合学习现代医学知识的人之一!

事实证明了季秋的判断,在获得现代医学资料后,张仲景的知识和眼界获得巨大提升,开启了一个全新的大世界。

每一天,他的医学水平都在突飞猛进的增长。

而因为他的医学水平增长了,导致他培养的医疗队、防疫队成员们水平,也全都增长了。

虽然他们跟着张仲景才学习了不过两个月时间,但如果按照龙气三国的标准来说,已经可以算是合格的医生了!

至于张仲景的医学水平,季秋无法判断。

他只能说很强。

即便是诸葛珪这种已经基本被判了死刑得人,交到他手上也会有一线生机!

两人交谈中,已有亲卫跑出去通知张仲景了。

然后没等多长时间,便看到那亲卫带着张仲景走进来。

“仲景先生,这位乃是泰山郡丞诸葛君贡先生,也是我平生最为尊敬之人。

如今他身患重病,急需救治,还望你能全力出手!”季秋首先走过去,向张仲景郑重说道。

张仲景点头道:“医者父母心,请使君放心,既是使君敬重之人,在下自会用心医治。”

“那就劳烦仲景先生了!”季秋让开位置,让张仲景向诸葛珪走过去。

随后张仲景坐在诸葛珪的床边,伸出右手来为他把脉。

大概一盏茶的时间过后,张仲景收回右手,开始闭目思索。

又过了将近一炷香的时间,张仲景张开眼睛,其中神采奕奕,满是自信神色。

季秋问道:“仲景先生,可看出君贡先生的病症了”

“敢问丞君,自患有此病之后,可是先有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动则汗出、食欲不振、便溏泄泻的现象。

后又开始出现面色萎黄、心悸失眠、头晕目眩、爪甲苍白的症状。

再出现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干咳少痰、腰膝酸软、舌红少苔的情况。

再有畏寒肢冷、腰膝冷痛、小便清长、五更泄泻、阳痿早泄的症状。

如今则是畏寒与低热交替出现,心悸气短,耳鸣健忘,舌淡或舌红少津,脉沉细无力”张仲景没有回复季秋,反而是向诸葛珪询问道。

诸葛珪顿时眼睛一亮,但还未等他说话,诸葛瑾已经抢先道:“有有有,先生所言完全正确,家父的病情,就是这般一路走过来的!

先生对此病竟如此了解,那必然知道如何医治此病。

还望先生施以妙手,大恩大德,诸葛氏永世不忘!”

这些症状有的是诸葛珪早就出现被诸葛瑾观察到的,有的是出现了但诸葛瑾并未注意到的。

以往他们寻医问药,即便是提供了这些症状,那些医者也根本不知这是何病,更谈不上对症下药了。

而张仲景只是把了脉,居然就能将诸葛珪的所有症状,全都说出来。

张仲景的医术水平之强,可见一斑!

而更重要的是,张仲景既然能看出这些症状,那定是有着医治的方法,这却是让诸葛氏三人全都欣喜若狂,目光热切的盯着张仲景。

但张仲景却是轻笑一声,没有理会诸葛瑾,而是转身与季秋道:“使君,若我诊断不错,丞君所患的,当是虚劳之症。”

“虚劳之症”季秋疑惑道。

张仲景道:“不错,虚劳又称“虚损”,是对多种慢性虚衰病症的统称。

其核心病机为五脏气血阴阳亏虚,且以慢性、进行性消耗为特点,因涉及脏腑广泛、病程迁延难愈,是内科重症之一。

此症的诱因有三。

其一,先天不足。

这往往是胎教、孕期养护不周,或父母体弱,易导致子女禀赋不足而导致。

其二,后天失养。

这个同样有很多方面,或为饮食不节,或为劳役过度,或为情志内伤,都有可能。

其三,久病失治。

外感疾病久治不愈,会耗伤正气。

妇人产后调理不当,也会致气血两虚。

这同样会导致虚劳之症。”

“唔,那不止君贡先生是哪种诱因呢”季秋询问道。

张仲景道:“从丞君的脉象上看,应是三种诱因皆有。

丞君生来体弱,本就是先天不足。

而代掌泰山太守事以来,为泰山事务劳心劳力,忧思成疾,则是加重了病情。

再加上丞君又感染了伤寒,耗费了大量正气。

正因三种诱因全有,才引发了如此眼中的虚劳之症!”

“那君贡先生的虚劳之症到底发展到何等地步了呢”季秋再次问道。

张仲景道:“虚劳以气血阴阳虚衰为纲,累及五脏,症状复杂多变,常呈“多脏同病”特征。

总体来说,虚劳之症可以分为五个阶段,分别是气虚、血虚、阴虚,阳虚,阴阳两虚。

倘若出现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动则汗出、食欲不振、便溏泄泻的症状,那便是伤及肺脾,累及心肾的气虚阶段。

倘若出现面色萎黄、心悸失眠、头晕目眩、爪甲苍白的症状,那便是伤及心肝,脾胃生化不足的血虚阶段。

倘若出现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干咳少痰、腰膝酸软、舌红少苔的情况,那便是伤及肺肝肾,阴液亏虚的阴虚阶段。

倘若出现畏寒肢冷、腰膝冷痛、小便清长、五更泄泻、阳痿早泄的现象,那便是伤及脾肾,心阳不振的阳虚阶段。

倘若出现畏寒与低热交替出现,心悸气短,耳鸣健忘,舌淡或舌红少津,脉沉细无力的情况,那便是多脏虚极,气血阴阳耗竭的阴阳两虚阶段了。

如今郡丞的病情,已然发展到了多脏虚极,气血阴阳耗竭的阴阳两虚阶段,实在是严重至极。

若是不能妥善医治,只怕最多不够两三个月的阳寿了!”

“什么父亲只剩下两三个月的阳寿了这怎么可以!使君大人,求您救救家父,学生愿为使君家奴,已报使君大恩!”诸葛瑾噗通一声跪在季秋面前,诚恳求道。

他却是看出来了,张仲景手中肯定是有救诸葛珪的办法。

但张仲景会不会救诸葛珪,却取决了季秋。

唯有季秋同意,张仲景才会出手!

旁边诸葛亮也跟着跪下,认真说道:“求使君救我父亲,诸葛亮也愿为使君家奴,以报使君大恩!”

“哎呀,你们这是干什么,快快起来,我素来敬重君贡先生,他换了病,便如同我患了病一样,只要我有办法,岂有不救之理

你们都是君贡先生的儿子,在我心中,便如同我的儿子一样,我怎会让你们为奴

以后再也不要说这种话了!”季秋立刻扶起二人,严肃的训斥道。

然后转身对张仲景道:“仲景先生,不知如何才能治好君贡先生的病,请你直言。”

“回使君,这虚劳之症的医治难点在于辨证复杂,难以精准。

只因虚劳常虚实夹杂,纯补易助邪,攻邪则伤正。

不过以我之手段,若要补不滞邪,攻不伤正,却也并非做不到。

只是此法需要大量的人参、鹿茸、阿胶等名贵药材来熬制汤剂,却是耗费颇多呀。”张仲景说道。

季秋大手一挥道:“无论需要什么药材,需要多少数量,先生尽管开方便是,所有药材皆从我府中支取!”

他现在最不缺的资源,就是所谓的名贵药材了。

且不说身后还有现代世界这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大药库,自从收服了袁涣后,他都要准备建立龙气三国的名贵药材种植基地了。

药材这东西,对他真的不值钱!

“既有使君这句话,那便没有问题了,我这就去开方子配药了。

只要让丞君服下药剂,必能极大缓解症状!”

张仲景轻笑一声,转身向外走去。

而诸葛瑾看着他离开的背影,嘴唇蠕动了一下。

他有心叫住张仲景,由他来提供药材。

不过想想张仲景方才随口提及的几样药材,以及相关数量,又实在是张不开嘴。

诸葛氏只是混得不错的寒门而已,而且家财大多在老家,这里真的没多少财货。

而即便是在老家,只怕也难以提供张仲景所需的那些药材。

“罢了,反正已经欠了季使君难以还清的人情了,却也不怕再多欠一些。

此人既有谋略,又有胆识,麾下兵多将广,且训练精良,还仗义疏财,便是不谈他对我的恩情,也是一位值得投靠的主公。

如今他又对我诸葛氏有了大恩,日后就将这条命交给他吧!”诸葛瑾心中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