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山居蓝色孤影

第793章 再次建议〔2〕

第793章再次建议(2)

“我只是尽我所能,为家乡做点贡献罢了。+b¢o+o_k′z¨u¢n¨._c+o?m~”杨叶谦虚地说道,“而且,这都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说话间,四人已经走到了村口。

“咦,那不是老村长吗?”陈武眼尖,一眼就看到了不远处,一位老人正背着手,在村口来回踱步。

杨叶顺着陈武的目光看去,果然是老村长,他连忙加快脚步,迎了上去。

“老叔,您老这是干什么呢?”杨叶笑着问道。

“转转,看看。”老村长看着村子欣欣向荣的样子,也是感慨万千,蓦然回首,村子已经是似曾相识了,悠悠地说道,“现在大家都有干劲,这是好事,这些天不少外出打工的人都回来了,合该我们桃源村发展了。”

这些事情,杨叶也是知道一些的,这些天,不少村里的老人都催着外地打工的子女赶快回老家,而现在村里以前荒芜的耕田被重新开发,种上了果树,或者种菜;鸡鸭也有很多人养起来了,不过并没有盲目,不敢养的太多,顶多也就是四五十只而已,哪怕这样,已经是非常不错的开端了。{·优?品#小?o&说)`网%] a+无#??错.?<内#}\容§$

“老叔,我有些事情要和你商量一下的。”杨叶笑着说道。

“噢。”老村长看了看杨叶身边的李井泉三人,“行,家里说。”

……

杨富贵的妻子秀芹嫂子给几人倒上茶后,就去忙着自己的事情了。

“老叔,您看,这稻谷已经收割有几天了,这样一直空间,可是非常的浪费;我认为是不是可以种菜,收获几次等后,明年开春插田正合适;也就不用像以前那样,农田空置六七个月,这些水田可都是非常肥的,放着会非常浪费的,种菜肯定会大丰收。”杨叶建议道。

这在科学的角度来说是轮耕制,在同一块田地上有顺序地在季节间和年度间轮换种植不同作物或复种组合的种植方式,这也是用地养地相结合的一种生物学措施,更是有利于均衡利用土壤养分和防治病、虫、草害;能有效地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调节土壤肥力;中国实行轮作历史悠久,旱地多采用以禾谷类作物为主或禾谷类作物、经济作物与豆类、绿肥作物轮换;稻田的水稻与旱作物轮换。&秒=章d节)小?¨)说x>网¢ 3~-更@++新x最.t全÷??

除了调节土地的肥力,其实还有增加收入的作用,十一月左右将谷子收割了,到明年三、四月还有四五个月时间,足够收获两季蔬菜了,这收入肯定还比稻谷要强的多。

老村长一听,连连点头,这主意再好不过了,他也知道,农田要比旱地肥很多,种东西固然会好不少,正好这几个月属于旱季,少雨寒冷,插秧肯定不行,他们这里有北亚热带海洋性气候、亚热带一暖温带过渡性季风气候和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可以说是南方,稻谷也只有一熟。

“呵呵!还是你的脑瓜子灵活。”老村长爽朗地笑了,他那张饱经风霜的脸上,一道道深深的皱纹仿佛都舒展开了,像是老树皮上开出了一朵朵小花,“行,我到时候提醒大家。”

“其实,我们不提醒,到时候也可能有人想到。”杨叶谦虚地笑了笑,他知道老村长这是在夸他,心里也觉得暖暖的,“老叔,还是和以前说的那样,不用任何的农药、化肥这些东西,虽说这样会累一些,但是价格比那些贵的很多,而且销量也快。”

“呵呵,叶娃子,你不说,大家伙都不会用那些的。”老村长深有感触地点点头,他知道杨叶这是为了大家的健康着想,心里更加感激了。他沉吟了片刻,好像突然想起了什么似的,抬起头看着杨叶,问道,“大清早的,老常就打电话过来,说今天要过来,说是你叫来的,是怎么一回事呀?”

杨叶看着老村长急切的眼神,笑了笑,没等自己开口解释,老村长就先问了起来,他也不着急,缓缓地说道:“是这样,昨天一个哥们准备朝禾木寨的地方开发一个项目,用来增加村子的旅游资源,这事情等常老村长来了,再说吧,现在一时间还解释不清楚的。”

“禾木寨?”老村长听了,顿时来了兴趣,他摸索着下巴上稀疏的胡须,眼睛里闪烁着光芒,“那可是个好地方啊,山清水秀的,就是交通不太方便。”

“是啊,所以才要开发嘛。”杨叶笑着说道,“等路修好了,游客就能进来了,到时候咱们村就能发展旅游业了。”

老村长激动地一拍大腿,兴奋地说道:“好!好!这可是件大好事啊!叶娃子,你真是我们村的福星啊!”

“老叔,您可别这么说,我只是尽我所能罢了。”杨叶谦虚地说道。

“你也不用谦虚,你为村里做的,大家伙都看在眼里呢。”老村长感慨地说道,“对了,我这就给伍书记和王镇长他们打电话,让他们也来商量商量。”

“行。”杨叶点点头,他知道老村长这是想把事情尽快定下来,他也乐见其成。

……

不到一个小时,伍书记就委托刚上任两个多月的王镇长带

着一些镇上的干部就过来了,刚刚在老村长家里坐下,禾木寨的常老村长及村里的有威望的老辈子也过来了。

王镇长等政府要员、禾木寨的常老村长等人、桃源村的村干部,喝口茶之后,就直奔主题。

镇政府表示出资十万,负责帮忙修建一条公路从桃源村通往禾木寨;常村长兴奋得浑身一颤,两个族老也是同样惊喜的表情,对于他们来说,村里没有路,真的是太亏了。

对于镇上能出十万块修路,确实让杨叶感到意外,本来他还以得需要他们自己修路,现在镇政府帮忙,也就不客气。

杨叶将自己之前和李井泉、武兵、陈武三人商量好的投资方案大致说一下,主要分两期投资,首期投入二百万,修建各种基础设施,以及整理河道等,后期将会再投入六十万,用于购买漂流用的橡皮艇等各种用品及相关的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