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六章 临安

安静犹豫了一下,掏出手机。

她很怕打来电话的人是薄景言,还好,是她想多了。

“喂?”

“喂。”电话里的薄景欣抽噎了两下,“安凤,你现在在哪里?我去了水墨江南,但是你不在。”

“我以后也不会在了。”

“为什么?”

“你不是要回法兰西吗?怎么还没走?”

“我担心你!”

“不用担心,我是一个四肢健全,懂得珍惜生命的成年人,我能养活自己,还能把自己养得很好。”

“可——可我以后想你了,该怎么办?”

“如果想我,可以给我发信息,也可以给我打电话,只要我不在忙,一定会回你。”

“真得吗?”

“恩。”

“我……还能再见到你吗?”

安静跨过电梯。

负一楼的风很大,大雪被寒风卷上站台,扑上她的脸,她停在g720的门口,轻轻又缓缓地答:

“不会了。”

“……”

电话的另一头很久没有传来说话声,直到站台上的工作人员催促安静上车,里面才传出一声哭。

“呜……安凤,你能不能别走?”

汪国真说过,我们能够挽留住朋友,却不能够挽留住时间,最好的选择是乘上船,和时间一起走。

“薄小姐,谢谢你。”

“谢我什么?”

谢你挽留我。

不管挽留能不能留住要走的人,挽留本身总是美好的,她很高兴,能在这一刻,听到有人留她。

“薄小姐,我走了,你多保重。”

安静挂断电话,跨过车门。

火车在漫天飞絮中,飞快驶出去,窗外的风景迅速被风雪吞没,如同她在京北度过的那些岁月。

她站在过道中央,看着飞驰而过的景色,忽然就痴了。

一个推着餐车的乘务员走了过来。

“这位旅客,请您坐好。”

“抱歉。”

安静立刻坐下。

“这位旅客,您要买吃得吗?

我们的餐车提供了包括盒饭、泡面、面包在内的各种主食,以及瓜子、可乐等各种零食和饮料。”

“给我来一碗泡面吧。”

“您要什么味的?”

“麻辣牛肉。”

“好的。”

不管天气有多恶劣,前路有多飘渺,她总归活在人间,生活本身,不过是一日三餐,四季轮回。

泡面很快好了。

安静掀开塑料纸,就着浓郁的香气,用力嘬了一口。

“好吃。”

她吃完了泡面,又把整碗的汤喝干,然后缩在窗边,睡着了。

再次醒来,已经是大年初一的中午。

临安,到了。

临安没有下雪,临安的天很亮、很明媚。

安静缓缓走出空无一人的火车站,她停在出站口的台阶,遥望宽敞的马路,和路后的高楼林立。

她的心里,全是陌生。

她在临安生活了将近七十年,不管她多少年未归,都该对这个刻进脑海深处的县城,记忆犹新。

至少,她以为是这样。

可是眼前的临安,和她记忆里的临安完全不像,眼前的临安更像早早见过市面的江城,很摩登。

这种摩登,来得太早了。

怔忪中,一辆绿皮士开到她身边,年约五十岁的司机按下车窗。

“姑娘,你是回乡,还是探亲?”

临安是她的家乡,却也是被她抛弃的家乡,她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回乡,至于探亲,就更谈不上了。

“我来旅游。”

“旅游好。

咱们临安是远近闻名的古镇,这两年好多外地人跑来旅游,城区的元清街是他们必去的打卡点。

姑娘,你要去吗?”

要去吗?

不去的话,她又该去哪里?

“去。”

安静走下台阶,坐上的士。

的士在马路上开了十分钟,安静总算觉得风光变得熟悉起来,越靠近城区,这种熟悉感越强烈。

“师傅,今天是大年初一,你怎么出来拉客?”

“穷呗。

要不是因为太穷,我能受这份罪?谁不想像你这样,啥也不带,啥也不管,跑远了好好玩一回?”

“师傅辛苦了。”

“命不好,没得说。”

的士师傅长长地叹了一口气,怨气叹完了,他又弯起嘴角,笑着问安静:“姑娘,你从哪里来?”

“京——冀北。”

“是不是离京北很近的那个冀北?”

“恩。”

“姑娘去过京北吗?”

“去过。”

“京北怎样?”

“好。”

“我就知道京北一定好,京北不仅是咱们国家的政治中心,还是文化中心,这种地方怎能不好?

也不知道临死前,我能不能去一次?”

“想去就去呗。”

“哪有这么容易?

听人说,去一趟京北要好几千,几千在临安都够我活两三个月了,我舍不得,我老婆更舍不得。”

真是久违的对话,却又久违地很真实。

她喜欢这样的真实。

说话间,车子拐上了另一条路,这条路没有之前的宽,但路上的行人却变多了。

看来,她快到城区了。

“姑娘,我过年出来拉客是没办法,你怎么大过年的,一个人出来旅游?不会和老公吵架了吧?”

“我没结婚。”

“啊?”

的士师傅有些惊讶,但他很快又说:“不结好,结婚烦,不仅要养家,还得教孩子,烦得要死。”

“恩。”

“我听人说,你们大城市的人都不兴结婚?”

“恩。”

“真好。”的士师傅羡慕地咕哝,“要是我也生在大城市就好了,这样就不用非要结婚生孩子了。

如果没有孩子,我……”

元清街在的士师傅的唠叨中,到了。

“师傅,多少钱?”

“算你四十吧。”

“那不行。”

安静瞟着仪表盘上的数字四十三,转了五十过去。

“师傅,新年快乐。”

“好嘞,好嘞。”的士师傅高兴地直点头,“姑娘,街上的店家都坑人,你看看就行,别瞎买。”

“好。”

她笑着挥挥手,转身走向青石板路。

江南的古街铺得都是青石板路,一到下雨,积水就会在石头和石头的缝隙里蜿蜒成数千条小溪。

如果这时,有一个撑着油纸伞,穿着青绿旗袍的少女走过青石板路,便会化作一幅绝美的画卷。

但这美,只限于外人。

像她这样从小到大不知道在青石板路上跑过多少回的本地人,没有多少个喜欢这一份阴湿潮腻。

所幸,今天天晴气朗,阳光灿烂。

安静穿过马路,踏上青石板路,她正要走进元清街,旁边突然伸出一只手。

“有门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