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五章 决断
刑部。
听到这两个字的男人,赵之缘知道成了。
他匍匐在地,“多谢陛下隆恩!”
得到皇上允准,他悄然退出御书房。
夜凉如水,狂风吹来,他这才发现自己身上的衣服早已被汗水浸湿。
伴君如伴虎在这一刻,显现的淋漓尽致。
他跪了一下午,双腿僵硬,浑身无力,却不敢有丝毫诗怡深一脚浅一脚踉踉跄跄的向外走去。
只是,他刚走到御花园,就看到几道身影在远处站着。
荣琅公主怒气冲冲而来,死死瞪着他,“你好大胆子,为了不娶本公主,竟然想出这样的阴招,不过本公主嫁定你了,你给我等着。”
荣琅公主说着眼角含泪转身跑开。
皇亲贵胄,天之骄女,骄傲如她,不允许在男人身旁落泪。
眼见着迷路公主的身影渐渐消失在视野中,赵之缘松了口气,离开皇宫后率先让人去给陆瑶传消息,然后回到了状元府。
而王氏,赵婉儿一直在大厅等着呢,见人回来连忙迎了上去。
“你这孩子,这么多年过去了,为何就不能听我的呢?”
“母亲,儿子有自己的想法,多谢母亲成全。”
“行了行了,跪了这么久,赶快回去休息吧,以后的事情以后再说。”
王氏红着眼睛挥了挥手,连忙让伺候的人将赵之缘带走。
当房间内,只剩下母女二人时。
王氏再也忍不住,眼泪如雨水般落下。
赵婉儿也跟着哭,“要不然咱们不报仇了好不好?你要咱们离开吧,这里太危险了,现在哥哥已经被公主殿下给记恨上了,日后可如何是好。”
小小年纪,但并不代表什么都不懂。
一想到,哥哥每天走在刀尖上,她满眼的心疼。
“这怎么行,你哥哥年少就看到你们的爹爹在他面前惨死,他立志要报仇,谁都阻止不了的,咱们能做的就是支持。”
“娘,那要我去联姻吧,把我送给皇子或者是送给那些王府也成这样,可以帮帮哥哥。”“不行……这些年来为了让你哥哥安心读书,已经让你牺牲太多了,娘只愿你平安顺遂……”
父母之爱子为之计深远。
王氏这辈子只有一儿一女。
儿子为了报仇,注定一生坎坷,一片荆棘。
女儿不能再这样了,她一脸慈爱的摸着女儿的脑袋,“当初你生下来的时候,你爹爹就说过我的女儿要无忧无虑的活着,娘要你完成你爹的心愿。”
说着,母女二人抱头哭了起来。
……
关家。
已经入睡的老夫人从床上起身,得知两个孙子被送回来,差点两眼一翻晕过去。
此时的她,犹如火药桶一点就炸。
换好衣服,她带着满腔怒火看到两个孙子。
“到底怎么回事?不是说了吗?让你们利用孝道重回书院到底发生了什么?”
怒火扑面而来。
两个孩子早就吓得瑟瑟发抖。
他们跟在老夫人身边多年,在江南时,老夫人对他们就极为严厉。
可是看到满腔怒火的她,两人更是习惯性地跪在了地上。
看到两个孩子如此软弱一点,长进也没有。老夫人怒火更盛,“废物,跪着有什么用?还不快说到底发生了什么?”
“祖母这件事情不怪我们都怪二姐,对就怪二姐,二姐一定是他煽风点火,让我们不能够再重回书院。”
“今天我们去找姐夫的时候,二姐也在,不知道二姐说了什么,姐夫的脸色突然变得难看,就把我们送回来了,说让我们尽孝。”
两人异口同声,默契十足。
当然这些都是他们在回来的路上就已经商量好的。
老夫人手砰的一下拍在桌子上,随手将茶盏甩落在地。
“该死。”老夫人怒火中烧,额头青筋突突跳个不停。
讲到这些日子,陆瑶表面上哭的梨花带雨担忧不已,但是却一件事情也没做过。
在家里拿了那么多银票出去,这些天过去了,连神医的影子都没看。
想想自家儿子,老夫人难得看像孙子时眼神带着几份慈爱。
“好了,你们两个赶快起来吧,也不要怪我对你们严格,现在也是没了办法,你父亲成了这个样子,日后如何还未可知,以后还要靠你们两个把家里给撑起来。”
“祖母你放心,我们一定会好好努力的,日后光宗耀祖,让您也当告命夫人。”
“对对对,我们一定会好好孝顺祖母,别人有的祖母也有。”
见两个孩子如此有孝心,老夫人嘴角带着慈爱的笑,“你们有这份心就好,赶快回去休息吧,明天再去看你的父亲。”
两个孩子离开,老夫人脸上的笑容悄然消失,“你们说那个贱人到底想干什么?这么长时间了,事情竟然一点也没做,现在又把他们两个送回来。”
按照道理请神容易送神难。
好不容易把他们两个送到国公府的。
老夫人早已下定了决心,无论如何都要把两个孙子留在那边,日后,也可以陪着陆瑶的孩子长大。
一起长大的情谊自然是不必多说。
孩子们将来在朝堂上也可以互帮互助。
万万没想到孩子刚送去没多久就被送回来了。
越想越气,她冷冷的看着伺候的人,“这丫头心大了,不过咱们社区那么多东西怎么还没有效果?”
要知道那种药膏可是从西域买来的。
废了好几千两银子呢。
自从得知陆瑶怀孕之后,老夫人就派人找了这种药物。
都是这种药物,可以控制人更是大手一挥买了好多。
结果,这么久过去了,却毫无效果。
一旁的嬷嬷低着头,“按照道理来说应该是有效的,会不会是因为怀孕改变了体质,可惜那位老大夫不见了,要不然咱们还可以把人抓回来问问。”
“算了吧,既来之则安之,要是动静闹大了,只会被人怀疑,从今天开始给我仔细细细盯着那边,我倒要看看,到底什么时候才能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