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刘彻敬献赤霄剑!【求月票】
淅沥沥的雨一直下到傍晚才减弱,周易坐在电脑前,认真看着唐朝时期关中地区的耕地面积变化,皱眉说道:
“关中平原的耕地面积,下降得挺快啊,从贞观到开元,居然掉了那么多,怪不得需要从外面运粮呢。~x!t¨x′x-s′.~c^o,m*”
贞观初期,长安的粮食缺口,一年差不多有二十万吨。
这个时候倒腾点粮食过来,再加上去洛阳就食一段时间,差不多就够了。
但开元时期,缺口陡然飙到了近百万吨,哪怕日夜不停运粮,长安城内依然有饿死人的事件发生。
武媚娘说道:
“人口一直在增加,对木柴的消耗越来越大,砍伐木柴后,山上的泥土被冲下来,良田也就毁了。”
丰年饿死人,说明关中的百姓太多了,周易觉得要么迁徙走一部分,要么想办法提高粮食的产量,否则以后就算不爆发安史之乱,也会出现别的乱象。
他想了想,从网上买了穿越者必备的《三大神书》,打算让武媚娘带回去。
说是三大神书,其实一共十几本,涵盖种植、练兵、医学、救灾、造化肥、造炸弹、接生、防空、侦查等方方面面。
由于最早的版本是《军地两用人才之友》《民兵军事训练手册》和《赤脚医生手册》三本书,所以统称三大神书。
武媚娘将这些书名记下来,又问起了削减人口的办法。
周易说道:
“移民,挤压异族的生存空间,想办法抓一批异族,送他们修路挖煤,尽量消耗人口。”
对待异族,不能用团结的心态,而是要痛打,打到他们甘愿跟着大唐当狗,然后毁掉他们的历史、灭掉他们的文化,甚至饮食习惯衣着习惯,都得全面向大唐看齐。
只有这样,才能让异族彻底融入大唐,而不是让大唐记住他们的规矩,然后处处忍让。
武媚娘用碳素笔在记事本上写道:
“要在大唐推行大汉民族霸权主义,异族要么全面迎合,要么移民到别处为大唐百姓腾位置。+微\趣,小^说+网_ ^无′错.内¨容*”
她打算等购买的书到货了,就带一些土豆种子回去,让李世民好好研究一番。
要还不行,就托霍去病,请汉武帝给李世民写封信,勉励他几句……偶像的力量是巨大的,不信李世民看了汉武帝的信不心动。
再不行,还有春秋世界的名人呢,只要你点名,就能拿到亲笔信。
想到这里,武媚娘又在黑色记事本上写了一条备注:
【待始皇帝来,请他给各个世界的皇帝写封倡导书,号召各个世界对异族硬起手腕,打出华夏天威】
嗯,虽然连政哥的影子都没看到,但工作该安排还是要安排的。
第二天,雨过天晴,周易拿着锄头,打算在门口的平地上种一些土豆,否则那么大一块地,荒在那里说不过去。
另一边,西汉武帝世界。
刘彻一大早就乘坐车驾来到长安城外参加籍田礼,此时百官已经就位,不少官员还像模像样的挽起裤管,光着脚……虽然只是表演性质,但也得有代入感。
城外的田里,已经准备好了耕牛和犁,牛角上缠着金色丝线,犁也擦拭得干干净净。
籍田礼还没开始,百官就已经在构思等会儿要说的祝颂之语了。
籍田礼关系着一年的收成,不能说扫兴的话,一定要绞尽脑汁说吉祥话,就像大年初一拜年那样,怎么顺心顺意怎么来。
大行令抑扬顿挫的念着籍田之礼的意义和祝愿,刘彻站在田边,百无聊赖的举着望远镜四处看。
他看到了终南山,看到了骊山,看到了一望无际的农田,也看到了一队骑兵从东北方向疾驰而来:
“咦?那是何人?又有紧急军情了不成?”
刘彻翻身上了不远处的马车,站在车上向远处看,这才看清,来的人居然是霍去病。
李蔡快步走过来,小声提醒道:
“如今正在祭拜天地,还请陛下莫要四处走动。+看`书,屋′ ·已_发¨布*最,新\章?节+”
刘彻指了指远处说道:
“去病来了,不知发生了何事,你们继续,朕去去便回。”
说完他光着脚,翻身上了一匹汗血宝马,迎着霍去病的方向快速奔了过去。
大行令看着这一幕,已经习惯陛下想一出是一出了,继续念着自己准备了几个月的祝愿词,生怕惹上苍不开心。
刘彻纵马狂奔,惊动了城门楼上的羽林骑。
很快,一支装备精良的骑兵就冲出了城门,追着刘彻的方向而去。
大约过了半小时,正在赶路的霍去病看到姨父纵马而来,赶紧挥手,双方很快就兵合一处了。
刘彻问道:
“怎么回来了?第一次出远门,想家了?”
霍去病从褡裢中拿出一个塑料杯,拧开灌了一口用净水片净化
过的清水:
“奉师尊之命,来送一些庄稼种子,您为何两脚泥就来了?”
刘彻被塑料杯给吸引住了,不由分说就拿到手中,还尝了尝里面的水:
“今日城外在举行籍田礼,这水什么味道?怪怪的。”
“放了净水片,师尊说喝生水,肚子里面容易长虫子,让我尽量把水烧开,迫不得已时,要放净水片。”
刘彻研究了一下水杯,将盖子拧上,倒转过来,发现没洒一滴水,有些惊讶:
“居然一点都没撒漏,这水杯不错啊。”
他想要,又不好意思开口,只能顾左右而言他。
霍去病笑着从褡裢中拿出一只沉稳大气的黑色水杯,还带着包装,明显没使用过:
“这是给您的,还有两个小点儿的,给姨母和据儿吧。”
刘彻一看自己也有份,当即接了过去:
“你何时去混元宫?将高祖传下来的赤霄剑带过去吧,此剑乃是我大汉的起义之剑,如今功成名就,是时候让它跟着神仙享福了。”
人家一元仙长又是给种子又是给水杯的,咱身为大汉皇帝,也得有所表示。
他又问起了祭天金人:
“你舅舅来信说你将祭天金人带去了混元宫,仙长是如何处置的?”
“埋到武成王殿门口了。”
刘彻一时没反应过来:
“那是何处?”
霍去病放慢马速,一五一十将埋金人的经过讲了一遍,听得刘彻击节赞叹:
“不愧是神仙,异族圣物,正该如此处理!”
两人打马来到籍田礼的地头,这会儿大行令已经念完了准备的稿子,为了不让冷场,他又硬着头皮说了一段。
刘彻现在满脑子都是种子,下马走到田里,匆匆犁了两个来回,便骑马领着霍去病去了未央宫。
他将刘邦斩白蛇的赤霄剑翻出来递给霍去病:
“仙长若有别的需要尽管吩咐,我大汉有的,全都可以敬献出去。”
霍去病拿着剑看了看,这么多年了,剑依然挺锋利,平时应该没少保养:
“还请姨父用竹简写一封敬献帖,所有敬献礼物的人,都需要写一封帖子,放在混元宫做留存。”
刘彻一听,当即找来一卷空白竹简,提笔用隶书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敬献帖。
为了粮食,这位帝王能做任何事。
一切准备就绪,霍去病来到未央宫的院子里,对刘彻说道:
“师尊给您准备的种子挺多的,我大约需要停留两三个时辰。”
“你且去,我亲自在此守候!”
刘彻话音未落,就看到霍去病原地消失不见,连剑和竹简也不见了踪影。
这时候,东方朔过来询问一元台的祭仙时间,刘彻说道:
“两三个时辰后举行,去病来了,要给我大汉带一些种子……去,再找几十个匈奴俘虏,据说道门有大道五十的说法,凑够五十个匈奴俘虏,待会儿在一元台斩杀,用他们的鲜血祭拜仙长。”
神仙如此够意思,刘彻不知道该如何表达谢意,只能苦一苦匈奴人了。
混元宫内,周易正在检查商家发来的一百面大汉黑龙旗,见霍去病来了,笑着说道:
“来看看,这旗帜符合你姨父的审美吗?”
霍去病只看一眼,就被旗帜给吸引住了:
“此物像是为大汉量身定做的,是谁设计的?”
周易说道:
“一群汉皇主义者,名字已经不可考,互联网兴盛时,这面黑龙旗就已经存在了。”
周易和武媚娘数了数,除了一百面旗帜之外,店家还送了十面同种风格的大汉三角旗和竖旗,能够全方位展示汉皇的铁血风采。
这些本打算全部给陈汤,但既然霍去病来了,那就见面分一半,这些旗帜平均分给两个西汉世界。
霍去病连忙感谢,双手送上了赤霄剑:
“方才来得太急,没有带马,五日后我多给三师弟带一些……此乃高祖斩白蛇之赤霄剑,姨父让我带过来,敬献给您。”
听到赤霄的名字,周易发现混元宫的法剑越来越多了。
斩龙剑、纯钧剑、赤霄剑……不知道以后会不会发展到所有仙子人手一把剑,那样可就精彩了。
感慨完毕,周易把剑收进了柜子里,然后跟霍去病一起将一箱箱的土豆种子搬到三皇殿,在神农大帝的供桌上供奉一下,再转移到长生殿门口摞起来。
另一边,西汉元帝世界,长安城外的十里亭人声鼎沸,无数百姓和朝臣,终于等来了远征北匈奴的功臣甘延寿和陈汤。
人群中,御使大夫繁延寿派遣的人打算趁乱刺杀陈汤和甘延寿。
结果还没等他们动手,斜刺里就冲出来一个年轻人,二话不说跪在陈汤面前,高声大喊师父。
繁延寿安排的人一看……嚯,这不是当朝太子吗?
太子
居然在大庭广众之下拜陈汤为师,这谁还敢刺杀啊,赶紧撤!
不远处,跟着王氏族人来凑热闹的王莽,看到表哥刘骜磕头行礼的样子,懊恼了拍了一下大腿:
“哎呀呀,我怎么就没想到拜师呢,迟了一步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