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章 让建奴跪在地上舔鞋!
阎应元继续说道:“要是觉得心里不忿,简单啊,等过几年领着兵马将建奴击败,那些建奴将领带着父母妻儿投降的时候,你大可以让他们跪多久就跪多久。”
“你别问能不能做到,以前我也不认为有人能做到这样的事情,但现在,有先生。”
耿如杞怔怔不言,犹豫了很久,像是下定了某种的决心,沉声说道:“阎先生,其实说黑吃黑,并非张总镇起头,而是我在背后授意。”
张鸿功终于抬起头,看向耿如杞。
原本都想将这口黑锅一背到底了,可他的这位靠山,竟然主动起身揽锅。
阎应元的脸上,第一次浮现出笑容。
“耿抚台,其实我等你承认此事,很久了。”
“你只有说了这句话,主动挑明,我才会认为你的品德足以让我信任。”
“当然,张鸿功的人品,已经足够值得信任了,他从始至终,都没有想过出卖你。”
“人品过硬,很好,对建奴和鞑子还心存恨意,想着总有一天有机会一定要绊他们一拐子,也很好,正因如此,你们才真正有了脱离这处泥潭的机会,以往那些喝兵血、走私的劣迹,才真正有机会潜藏,像是从来没有发生过一样。”
“耿如杞以后绝对不会只是一个巡抚,说不定有机会主政六部衙门之一?说不定以后死了,有机会获得一个文字头的美谥?”
耿如杞嘴角抽了抽。
所以……镇北侯身边的人,都是这么牛的吗?
稍不注意就走了个鬼门关?
稍不注意就做出了一个可能会让自己抱憾终身的选择?
但做出了正确的选择之后,似乎立马就拨云见日了,他好像真的可以看到美好的前景?
似乎只要按部就班的认真做,就能得到这样的结果。
不自主的就会服从,不自主的就会成为阎先生的兵卒,不自主的就会对如今尚在西安府的那位既惧且敬?
“至于张鸿功,就像我先前所说,说不定有一天,那高高在上的多尔衮,会跪在地上,低垂着头,想着要怎样跪舔张鸿功,才能让更多的建奴活下去。”
张鸿功搓了搓手,满脸的期待。
他喝兵血,走私,这些事情都是真实发生的,一点不假,身在山陕,这些事情不得不做。
就不如如今在下方不停吃着酱牛肉的尤世功,他的屁股就干净?他没吃空饷?他没走私?
但同样的,他对建奴,对鞑子,恨之入骨。
他们一边为壮大建奴和鞑子的实力添砖加瓦,一边痛恨自己的行为,活的非常纠结,就像是将自己拧成了一朵麻花。
确实很矛盾,但确实就是如此。
好不容易自己的靠山抚台大人告诉他,可以不必活的这么纠结了。
而且还有机会建功立业,可以让那些他无比痛恨的人,跪在地上舔鞋。
老子还可以嫌弃建奴有口臭,然后建奴舔鞋的建奴一脚踹翻。
得认认真真做事了,做好自己的分内之事,多两个心眼,万万不可失去这得之不易的机会。
阎应元看两人的姿态,就知道这两人如今的忠心程度,绝对是经得住考验了。
更多的事情,可以交给他们去做。
“接下来我说的,你们认真记下来,去做,做好。”
耿如杞和张鸿功认真记下,由不得他们不认真,他们如今算是很清楚眼前这位爷的脾气秉性了。
如果做的好,一切都好,他们会得到他们的想要得到的一切。
但如果做的不好,那就惨了,很有可能会生不如死。
很快,两人渐次离开。
阎应元和尤世功二人,依旧在屋内,显然是为了避免的别有用心的人发现什么端倪。
阎应元又叫了两斤酱牛肉,一碟花生米,一盘在北地极为少见的青菜。
尤世功忍不住问道:“张总镇的画蛇添足,你怎么知道是耿抚台幕后主使?”
阎应元笑着说道:“我不知道啊。”
尤世功怔了怔,“可你说你等耿抚台承认这件事很久了?”
阎应元拍了拍尤世功的肩膀,笑道:“尤大哥,我现在算是明白了,为什么尤家三兄弟里面,你是最不成器的那个了。”
尤世功将阎应元的手隔开,想了半天,总算是想到了其中的关节所在。
哎,难怪尤家三兄弟,就他这个老大最不成器。
老二是总兵,老三直接得到了镇北侯的器重,唯独自己,还是一个副总兵,而且看样子,这个副总兵可能得当好多年。
不过怕个卵,我要是不弱,怎么衬托弟弟们的强大?而且我要是强了,惹人忌惮嘛!
还是安安心心的享福好了。
“嘿嘿,不成器就不成器吧,就这样也蛮好。”
阎应元笑了笑,心道尤家三兄弟,都很厉害。
…………
几乎在阎应元出发的同一时刻,曹文昭也立刻出发,带着三千精锐士卒,向北而去。
干一件翻遍史书,都很难找到第二次的事情。
去草原驻军。
没办法不着急啊,主要是苏布地催的太急了。
苏布地连续来了好几封信,说他已经预感到了,建奴一定会对喀喇沁部落发起猛烈反击,请镇北侯一定要尽快派兵来救。
而且得尽快!
曹文昭光是想起这些事情,心里就会产生一种荒诞不羁之感。
他也是读了不少书的,历朝历代,有被草原部落欺负惨了,即便是奋起反抗,似乎也只能让草原的游牧民族愈发激动的。
如南宋,如前些年。
也有那种反其道而行之,打的草原叫苦不迭,只能俯首称臣的。
如汉武,如太祖。
也有双方势均力敌,你拿我没办法,我男你也没什么办法的。
但是眼前这种,几乎没有发生过。
草原上的部落因为畏惧,竟然主动向大明请求帮助,请求驻军,以求能抵挡外族入侵!
当然,驻军不是没有过,就像东北方向的那个名为朝鲜的国家,被欺负的时候,总是喜欢请大明亲爹帮助。
但草原驻军,还是大姑娘上花轿,头一回。
所以仅仅就是这件事,就让曹文昭无比激动,这不得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他曹文昭的名字,不也得镌刻在史书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