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抗联岁月有个探长

第455章 靖安

抗联对于叛徒绝无宽恕,所有人都知道。

比起与他们不死不休的日寇,叛徒的存在更让战士们所憎恨。这也成了伪满汉奸们与叛徒们的借口,以及羞辱抗联的关键词,日寇对于曾经背叛他们的‘伪满军’亦或者其他仆从军,展现出绝对的耐心与宽容。

而抗联,没有这份宽容。

在弱小时,无论做什么都是错误的,总会被人找到借口来批驳。

战士们手中的驳壳枪和三八式步枪枪栓拉的咔咔作响,没有人会怀疑他们将毫不犹豫把子弹打进自己的头颅中,前提是在临时委员会的见证,以及最高指挥部的命令之下,没人会质疑。

冯中云委员开始细数对方的各种罪行,要求对方将所做的一切解释清楚,而这些陈绍斌自然解释不清楚,包括关于那封邀请赵军长前往苏方境内的信件,在桦川地区时扬言要散伙,来到松嫩地区后散播的那些谣言。

“我不是叛徒,你们不能处决我!”陈绍斌说。

“那这些事情该如何解释?”

“是我一时松了思想包袱,我承认错误。”

冯中云委员很生气,陆北从未见到过他生气时的模样,在记忆中对方好似永远都是儒雅文人模样,但事实上冯中云委员越是一位文武双全的人才。

他生气,生气到骂脏话,这在老好人身上可不多见,叛徒的存在让一向温和儒雅的他暴怒,歇斯底里的暴怒。

冯中云特意将部队拉到这里,就是为了整顿风气,不可能会善罢甘休。

“放屁!”

吕三思站出来说:“白厚福同志说你在桦川的时候让同志们散伙,要不是他拿枪顶着你,队伍就真的散了。这不是事实,白厚福受不了你,带领队伍参加西征,难道这不是事实?”

“我是考验他们,当时队伍情况很危急。”陈绍斌解释。

“考验你大爷,当老子第一天认识你,你什么德行我不知道,在汤原县的时候住在人老百姓家里,天天要吃白面,人老百姓不给能拍枪吹胡子的主儿。”

“你们为什么不相信我?”

吕三思说:“你身上的问题太多了。”

对方还欲解释一二,冯中云委员让战士们将他关押看守起来,随即命令通讯员用电台向第三路军总指挥部汇报,拿到总指挥部的回电后,安抚九支队躁动不安的其他人。

冯中云委员对九支队的干部们攀谈了解情况,尽可能降低事件的影响程度,同时他命令陆北带人将陈绍斌的警卫员逮捕起来,分别关押。

之前土匪关押绑票的地窖还在,陆北把人直接踹进去,这样的地窖有好几个,上面盖上石头磨盘谁也甭想出去。

两名警卫员一头雾水,听见陈绍斌被关在隔壁地窖里乱喊,也知道现在的处境不容乐观。

背着手,陆北蹲在地窖口子边上,在昏暗潮湿的地窖里,陈绍斌还在大喊大叫。

“你叫啥啊?”

陈绍斌蠕动着,爬到窖口边上说:“陆队长,你跟李兆林总指挥关系好,大家都知道首长们都很看重你。劳烦你给李总指挥写封信,请上级一定要调查清楚,绝对是有人诬陷我。

当年就有人拿了一份远东军内务部的信件诬蔑我,现在又拿这件事做文章,我没有欺骗组织,当初真的是布柳赫尔元帅给我的信件。”

“当年这件事是我负责的,那封远东军内务部的信件是我亲手交给张兰生书记,我能够证明当年远东军明确说明他们从未向抗联发出过任何邀请。”

“不不不,怎么可能?”

陆北点点头:“北满部队与远东军建立长期联络是我处理的,我曾数次进入苏方境内寻求联络,是受上级地委的命令。这件事是绝对保密,只有寥寥几人知晓。

说真的,你身上的谜团太多了,我相信远东军内务部对你也很感兴趣。我会向上级建议将你送去苏方境内,由远东军内务部和抗联总政治部联合调查事情的真相。”

“比起谜团,陆支队长身上不照样比我还多,你原来干什么的,为什么来到这里,他们知道吗?”

一旁,陆北闻言忍不住一笑。

这个问题远东军内务部也闹不清,看来不仅仅是远东军内务部,就连关东军情报部也一头雾水。

陈绍斌颓丧的坐在冰冷潮湿的泥土上:“我没有罪,我没有罪。”

“放心,我会派遣专人将你送到远东军内务部手中,契卡的手段可是很多。”

“就不怕我把你的事情说出去,让大家都知道?”

陆北站起身:“说吧,说累了就歇会儿。”

现在,陈绍斌明白一件事,他将短时间内不会死于枪决或者饥渴,而是将会被送往苏方境内,在无穷无尽的审讯中度过极为漫长的时间,在查清楚一切之后死于一颗等待许久的子弹。

之前总指挥部没有动手,是因为他远在三江地区,现在来到松嫩平原,有了条件之后抗联绝不会畏手畏脚。

······

数日后。

朝阳山总指挥部来人,是第三路军总政治部的干事,他们拿出李兆林的命令将陈绍斌带走。临走前的陈绍斌一言不发,眼神死死盯着天空,天空阴沉而无力。

他现在很确定,确定自己被世界所抛弃,没有人会为他说话,在这片日军无法触及的山林中。

根据第三路军总指挥部的命令,九支队将在尖山休整训练,同时进行政治思想教育,确保完全服从组织命令,将风气彻底扭转过来。

这天,山寨里诞生下第四个孩子,是一位女孩。

现在陆北他们不用为取名发愁,他们把这事丢给冯中云委员,告诉女同志对方是清华大学的高材生,放以前就是进士、举人。

对此冯中云委员极为郑重的思考一整天,取了好几个名字,最后冯中云给孩子取名为‘伍靖安’。

老侯吐槽道:“靖安,跟伪满的靖安军一个名字,太晦气了吧?”

“闭嘴,你不说话没人把你当哑巴。”陆北狠狠瞪了他一眼。

吕三思说:“名字本无歧义,咱们可是真正的靖安,比起伪满军不知道强多少。冯委员所说的‘靖安’是取自《诗经·周颂》‘日靖四方’,以及《伐晋兴齐》中‘安邦定国之才’。

意思是靖绥四方,安邦定国,这可是好名字。”

“哈哈哈~~~”

冯中云委员大笑:“是这个意思。”

在山寨出生的孩子皆姓‘伍’,比起他们的母亲,抗联的大小伙子更在意这些如同小猫似的孩子。

那位年轻的母亲抹着泪,迟迟不肯给孩子喂奶:“今后我不认你,你以后就跟着抗联,他们都是好人,有你在我只想寻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