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抗联岁月有个探长

第369章 你说话做不了主?

坐在返回嫩江的汽车上,从龙镇星夜赶路而来的第十五大队撤离,将烂摊子留给友邻部队。

桥本三木在翻阅一个本子,是从抗联战士身上搜寻到的物品,上面一部分是宣传用语和一些歌词文章,有相当一部分是数学公式,以及手绘的掷弹筒抛物线,步枪射击抛物线,以及炮兵必学的计算公式。

本子上有姓名和番号,对方是抗联第五支队的一名士兵。

桥本三木没有找到更多有价值的记录,他一连翻阅好几本,上面没有抗联士兵所记录的日记之类,全部都是关于学习之类的记录。

为了防止泄露机密,陆北早已经下令不允许战士记录日常生活之类,更别说写日记这种事。唯一能记录战斗过程的只有各连队支部书记,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很多时候在战斗过后,抗联根本无法去妥善处理遗体,收敛烈士的私人物品。

看着手中的笔记本,桥本三木一直很疑惑,抗联第五支队到底是一支怎样的部队,无论是从三江地区还是到黑嫩地区,他们总是无往不利。

现在看来,抗联第五支队能够成为关东军司令部的重点关注对象,也并非没有道理,这支部队太过于可怕。

“浅野君,你能看懂这些吗?”桥本三木将笔记本递给后座上的二等兵浅野。

“哈依。”

二等兵浅野接过笔记本:“勉强能看懂,这是关于三角函数的计算,相当厉害啊。”

“你太差了,居然只能勉强看懂。”

“抱歉,在学校时我的数学并不太好,不过关于《万叶集》的学习得到过老师的称赞,我还写过一首诗,参加本地区诗词评选拿过优等奖。”

“啊呀~~~”

桥本三木忍不住一笑:“混蛋小崽子,这就是你能来到治安肃正前线的原因,还好你只是对于《万叶集》有研究,如果是学习莎士比亚的话,或许会前往华北驻屯军。”

“为什么?”二等兵浅野不解。

“莎士比亚对于战争没有任何用处,如果你考入东京大学理工之类的话,那群混蛋绝对不会允许你上战场的。”

“那我真是没用啊~~~”

桥本三木饶有兴致问道:“为什么不去考高等学校,或许你能推迟入伍,兵役部的那群混蛋暂时不会对学生下手的。独属于自己的选择就只有几种,没有把握到就注定会是失败的。”

“事实上我考入高等学校,但父亲把我的录取书给烧掉了,他认为学习文学是无用的,而且邻居美秀夫人也在劝我,她是爱国妇人会在我们镇上的会长。

她总是喜欢找母亲谈话,让母亲支持兄弟们去参加军队,她已经把自己三个儿子送去战场。我离开家乡的时候听说美秀夫人和女儿一起去参加妇人慰问团,准备前往支那。”

“真是无趣。”

桥本三木不想继续听这些事情,那群人真是有病,没有经历过战争的人就是这样,总想着战争是那么让人向往,实则战争让人厌烦。

扭头看向青涩稚嫩的二等兵浅野,桥本三木询问道:“你这样的人去战斗根本无用,听说上面在组织宣传工作班,如果你前往宣传工作班的话,或许能发挥一点作用。”

“是吗,只要能帮上忙就好。”二等兵浅野很兴奋。

“会写汉字吗?”

“当然。”

“你真是该死。”

汽车颠簸着,桥本三木看向车窗外飘落的雪花,思索着下一步动向,继续封锁朝阳山已经没有意义。抗联第五支队已经突破封锁线,他们的目标很明确,向南前往甘南县、ArQ一带。

该死的,他们到底是怎么突破封锁线的,明明有那么多山林搜索队,难道就没有一支搜索队发现他们?

铃木次郎那个混蛋,信誓旦旦说他已经组织几百人的山林搜索队,这次围剿讨伐的失败主要责任应该在他,明明是个地痞浪人却一步步混入军官的行列。

······

结束掉小黑山车站战斗后,众人一头扎进山林中。

经过数天的艰难行军,众人抵达莫力达瓦镇西北处的山林密营中,靠近西诺敏河,这里是参谋长冯志刚在当地活动时建造的密营基地,能容纳两百多人活动。

抵达西诺敏河密营基地,众人得以喘息。

安排战士们休息,派遣岗哨执勤轮换站岗,忙活完宿营工作后,陆北便和吕三思等人商量,举行一场欢迎仪式,用以欢迎乌尔扎布等一批少数民族战士加入抗联。

连日来的行军让这些人叫苦不迭,已经有不少人打起退堂鼓,一时的义气行事带来的起义将士并不坚定,他们愿意加入抗日队伍,可严酷的斗争环境让这些人难以适应。

这只是在山林子里,冒着大雪走几天就这幅德行,比起五支队其他战士而言,这点苦可真称不上‘苦’。最艰难的时候,他们在茫茫雪原中来回周转一个多月,还要随时应付有可能爆发的战斗。

夜色落幕后,众人开始做饭,这样的暴雪天加上黑夜,日寇的飞机不会出动。

用缴获而来的面粉和白菜,加上从部落中购买而来的羊肉,三个营房内都热火朝天开始包饺子。五支队的战士们早已习惯这样的生活,而起义的兴安军将士们并不适应,但也主动帮忙。

陆北一边抽烟,一边躲在角落里写报告,周围的嘈杂声似乎与他无关。

桌上的兽油灯被人移动,乌尔扎布盘腿坐在他对面:“我想找你谈些事情,有时间吗?”

抬头看了眼,陆北合上笔记本,将笔帽摘下合上。

“当然,你想说什么?”

“之后呢,我们这么多兄弟跟你们走,你们总得给一个说法。”

陆北拿起烟盒递给他一支:“我们现在有充足的补给,舒适温暖的密营木屋,还有足够的保暖物资。这个冬季的任务主要是吃饱喝足养精神,还有就是进行思想改造。”

“你们没打算打仗,对吗?”乌尔扎布质问道。

“等开春之后再说,这是地委的命令,冬季不适合行军作战,尽量避免与日伪军正面遭遇。”

“我们已经到了莫力达瓦,只要过西诺敏河就能抵达ArQ,我知道很多部落,咱们可以和他们一起起兵造反。一个冬天,只要一个冬天或许我们能拉起上千人的军队。

咱们可以去进攻莫力达瓦,去进攻讷河、去进攻ArQ!”

面对激动万分的乌尔扎布,陆北只能尽量解释:“目前局势不适合大规模暴动起义,你稍等一下,关于这一点我们抗联有足够的研究结论。”

说罢,陆北让警卫员义尔格去找曹大荣,对方有关于地委下达的各种指示精神文件。

拿到文件后,义尔格穿过拥挤的人群,将一封信交给陆北,而陆北将信件交给乌尔扎布。

“先不要急,有什么不懂的可以问我,这是一套有充足理论的研究报告。曹大荣同志那里有很多抗联政策精神报告,我们会带领新加入的同志一起学习。”

乌尔扎布抓耳挠腮:“行吧,那我们该如何处置,我希望兄弟们不要分散。”

“可以不拆分,详细安置工作需要大家一起开会协商,但必须要组织士兵委员会,建立支部。战士不是某一个人的私兵,官兵在政治民主权力都是相等的。”

“士兵委员会是什么,你们要有政治代表我能接受。”

“监督干部,抵制不良作风,监督管理财产,促进文化学习,向上级提交建议,参与部队建设工作等等,还有就是不允许打骂士兵。

如果有打骂士兵存在,士兵委员会有权参与监督审查,这是为了保障基层士兵而设立的机构。”

闻言,乌尔扎布脑袋都快晕掉:“你们抗联到底是长官说了算,还是当兵的说了算?”

“支队党委说了算。”陆北一摊手。

“你说话做不了主?”

“一半一半。”

“如果这个士兵委员会说不想打仗,拒绝听命呢?”乌尔扎布问。

陆北笑着说:“你所说是士兵委员会干预指挥权,这是极端民主化表现之一,很早之前我们就已经发现,并且杜绝掉这个问题,所以不会出现这种事。

一切行动都要听指挥,组织指挥枪,而非枪指挥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