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前朝
而晋阳公主虽为女子,但其性格头脑皆似其父,早在周祁宗被封摄政王暂理国事之前,她便已料到姐弟二人将会面临的境况。故而,她早早离宫前往封地,同样开始暗中筹谋。身为良安帝的长女,自其降世之日起,便备受良安帝的瞩目,且其聪慧沉稳,深得父皇的宠爱。她尊贵非凡,骄而不傲,胸有韬略,目光长远。若非身为女子,恐怕大夏王室将会是另一番光景。至于留在皇宫的亲弟弟,身边伺候之人皆是先皇及母族精心挑选留下的忠良之士。加之周祁宗当时野心未露且顾及声名,故而不必担忧其安危。
十年后,哀帝渐长,已能处理国事。能力见长的他,令摄政王周祁宗深感威胁。为能名正言顺称帝,周祁宗欲威逼少年哀帝禅让,然而尚未开始行动,便遭早有准备的姐弟二人内外夹击,以致不得不假死脱身。原本稳操胜券的周祁宗,面对突然强大的两个亲侄辈,几无反抗之力。只因晋阳公主早已将其暗中养军、私造兵器的证据悉数掌握,并以其违背誓言、欲造反称帝,称帝后将收回诸侯权柄与封地为由,联合各地诸侯各自领兵入京围剿。一切发生得如此突然,令周祁宗称帝美梦破碎,甚至连称号都想好的他,打了个措手不及,甚至无力还击。至此,他才不得不承认,自己这个自幼被赞聪慧的皇侄女,实乃智谋过人。彼时,即便心有不甘,也只能迅速逃离,蛰伏以待,养精蓄锐,以期卷土重来。
在姐弟二人里应外合的完美配合突击下,摄政王及势力彻底从朝廷清楚。被分散压制许久的皇权也彻底回归哀帝手中。一开始,哀帝也做到了日理万机,夙夜兴寐。随着国事繁杂,肩上身挑的江山社稷太过沉重而且稍有不慎,便会被老臣和谏官提出强烈抗议。他开始怀疑起帝王的权威和意义。况且自幼于压抑环境中长大,目睹摄政王在朝堂乃至整个大夏,近乎拥有绝对权威,他虽怨恨摄政王把持朝政,但内心又极度渴望成为像他一样令人畏惧、一言九鼎的帝王。如此心态,终在某一日的早朝上,面对部分官员对其旨意是否有益的质疑时,彻底爆发。那日,他一改往昔温和之态,言辞犀利地逐一驳斥反对之人,更对时常提出质疑的那位大人当众施以廷杖之刑。那位大人刚正不阿,身居要职却清正廉洁,乃是彼时朝廷中为数不多始终坚定拥立哀帝的忠臣。这般人物,在周祁宗当政时,虽屡遭打压,却仍坚守本心。仅因正常提出反对意见,便遭露臀杖刑,受尽屈辱。散朝归府后,那位大人便卧病在床,最终辞官归乡。而哀帝对此事却不以为意,全然未曾上心。当时他下令施刑时的冷酷无情,面对百官为受刑者求情时的无动于衷,令那些一直忠心耿耿拥立他的大臣们心寒至极,有人甚至开始私下议论,如此过河拆桥,不顾事实,岂能称为明君?自此,哀帝周元胤开启了他独断专行、残暴荒淫的帝王生涯。大夏百姓也自此陷入了惨绝人寰的地狱之中。
“摄政王闻知安大总管欲携皇子出宫,旋即遣人四处寻觅二者踪迹。摄政王虽正值壮年,但蹊跷的是,其膝下竟无子嗣。奴才不敢妄言,权作不知。此外,他还责令奴才仔细回想安大总管平素的生活习性及癖好。继而不断仿效,直至动作神态、言语腔调皆与安大总管毫无二致。且言此后,奴才便是名副其实的安大总管……”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