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5章要全力发展
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
迪拜国王楚-郑洮脑海中反复的琢磨这句话,目光大有深意的在地图上搜寻,长久的停留在北方卡塔尔酋长国和南方阿曼王国之间。
想要达到1%的目标,最容易的就是领土扩张了。
现今迪拜王国加上阿布扎比,总面积也不过万余平方公里,距离17万平方公里的标准还差的很远。
要想达到这个目标,不但要北上彻底覆灭卡塔尔酋长国,而且要南下占领阿曼王国,才能堪堪达到标准。
阿曼王国的面积够大,总计约有30余万平方公里王国领土,处于阿拉伯半岛的东南角上,扼守着波斯湾入口。
在阿曼王国对面,就是拥有数千年悠久历史的伊朗王国,现今最强大的波斯人王朝。
迪拜国王楚-郑洮心里清楚
他不可能独吞阿曼王国,因为自己的两位皇兄把持的也门王国和萨拉王国,对阿曼王国也很有企图心,绝计不会放过这块大肥肉。
谁都想成为父皇钟爱的崽儿,不单纯是他一个。
若因此导致兄弟之国彻底交恶,“恐负朕望”,那是迪拜国王楚-郑洮无论如何也不愿意见到的局面。
当真失去了父皇的圣眷,岂不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所以,即便覆灭了阿曼王国,迪拜王国也不可能吃独食,必须得与两位皇兄分润一二。
这么一来
距离1%的标准可就紧张了,若搞个不好,还得向北入侵沙特王国,再搞一大块地盘才行。
迪拜国王楚-郑洮怔怔的看着地图出了神,他现在略有些能体会到,当初父皇站在地图前审视时的心情。
每一次的对外开拓殖民举动,都是深思熟虑后的结果。
他在心中反复考量了一番,终于下定了决心,在明年初发动北伐,先把卡塔尔酋长国一口吞下。
现在的国际时机很好,日俄战争中,扶桑国正在发起大规模的辽阳战役,大大小小的战斗已经爆发了数十起,打的空前血腥惨烈,吸引了全世界关注的目光。
北面这个小小的卡塔尔酋长国,还引不起世界列强的注意。
即便英国人有所微词,大楚帝国也会出面挡下,那毕竟是父皇一手主掌的帝国,也是迪拜王国背靠的大树。
为什么占领了阿曼王国的伊卜里地区,反而要撤军?
现在又把目标对准了北方的卡塔尔酋长国呢?
这也是迪拜国王楚-郑洮深思熟虑的结果,两者的不同,就在于体量。
阿曼王国毕竟是一个面积超过30万平方公里的地区大国,人口130多万(注;遭受战争浩劫后,现在已经不足百万),其体量和影响力都不是卡塔尔可以比拟。
而且,阿曼王国是英国正规的保护国,两国间有正式的条约,这也是忌惮的一点。
以迪拜王国和萨那王国,也门王国的胃口,暂时还无法吞下并消化阿曼王国这样的庞然大物,只能留待以后慢慢消遣。
真的要打一场灭国之战,那必然会引起马斯喀特的激烈反抗。
若战争陷入了长期消耗,以迪拜王国如今的小体量,那根本撑不住。
反观卡塔尔酋长国,就是另外一种情况了。
卡塔尔酋长国总面积11000多平方公里,位于卡塔尔半岛上,整个部族人口2.37万人,是个穷困潦倒的阿拉伯酋长国。
这样的酋长国在阿拉伯半岛上有几十个,与英国也没有保护条约,英国人也看不上这么鼻屎大的小酋长国。
英国人固然看不上,可迪拜王国不嫌弃呀。
只要吞并了卡塔尔酋长国,迪拜王国的领土就可以翻上一番,达到2万余平方公里,沿波斯湾的海岸线增长五百多公里,算是不小的收获。
2万多人的阿拉伯部族,至少可以凑出六七千的壮劳力,还有几千名阿拉伯女人,这可都是钱呐。
反正现在在阿拉伯半岛上也不消停,1902年刚刚建立的沙特王朝,在国王阿卜杜勒阿齐兹的率领下,近期正不断的向汉志地区扩张,消灭了附近的三个酋长国。
一时间声势大涨,有些忘乎所以了。
就在三个月前
沙特王国的一支骆驼骑兵,袭击了巡逻的吉达王国骑兵队,当场造成了20余人死伤的严重后果。
双方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这就是笔糊涂账。
吉达王国也没有轻饶了对方,随即派出一支不满编骑兵团,共计740余骑,深入敌境110多公里,先后端掉了两个附从于沙特阿齐兹王朝的游牧部族。
共击毙二千余人,自身损失仅有6人,打了一个结结实实的大胜仗。
吉达王国的骑兵快打,快撤,将这两个游牧部族话事的头面人物全部镇压,剩下的数千部族人口打包卷回,还有7万多头牛羊牲口,以及一千多匹骏马。
讲道理没用,就得来一手狠的。
沙特国王阿卜杜勒-阿齐兹直接怂了,匆忙遣使前往吉达求和,在付出17000奥斯曼金币后,双方达成互不侵犯的谅解。
至于被吉达王国打包卷的二个附庸部族,从头到尾,沙特王国的使者连提都没提,就当这事儿不存在。
什么叫威风?
吉达王国这就叫威风,一战打的沙特王国犹如整桶凉水兜头浇下,这下彻底清醒了,也知道谁惹不得。
沙特王国停止了在汉志地区的侵袭,这令当地惶惶不安的众多酋长国长松了一口气,纷纷派遣使者前往吉达,寻求庇护和联姻。
现在的沙特王国还不是后世那个面积广达225多万平方公里的大国,只不过占据了沙漠腹心地区的利雅德,与周边各国都没有明确的边界划分。
此时的沙特没有完全占据汉志地区,而以吉达为中心的内志地区,已经是吉达王国的地盘了。
从吉达到迪拜,在一条纬度线上。
这一条纬度线,将后世沙特王国的疆域分割了1/3出来,只不过两国间是茫茫的大沙漠,荒无人烟,寸草不生,因而没有明确的划分。
这几个国家心里都有点野心,所以默契的不讨论领土划分,那等于自缚手脚。
在原本的历史上沙特王国通过30多年的征伐,将周边的十几个酋长国一一剪除,才有了后世广达225多万平方公里的广袤领土。
现在这时候,连个影子还没有呢。
在心里仔细盘算了一番后
迪拜国王楚-郑洮下定了征伐卡塔尔酋长国的决心,时间就定在明年出,迟则生变。
无形中,他有点学到了父皇的精髓。
那就是趁着域外列强无暇他顾的良好机会,能多占就多占一些,先把好处捞到手再说。
1904年底的迪拜王国,到处都是一片涌动的建设热潮。
得益于大量俘虏补充,迪拜王国的很多建设项目都迅速展开,城市中的建筑脚手架到处可见,郊外的公路和桥梁大规模的修缮,重建,城乡都是繁忙景象。
迪拜港一号码头建成竣工使用,2号和3号深水码头相继开工,数千名阿拉伯苦役犯奋战在工地上,建设精度相当喜人。
马车运来的大块石料,沿着海岸线堆成了高低错落的联绵石堆,用于修葺海岸护堤,建设新的码头和船坞。
在迪拜城的下风口方向,新平整出来的大片土地,正在用拖拉机拖拽的大石碾子滚压,平整,这里今后将是纺织厂和工业区的所在地。
迪拜王国距离著名的棉花产地埃及不远,由王室主导投资的棉纺织厂,将会进口400余台英国纺纱机,在这里建设一座中型的纺织厂。
很多阿拉伯女人就在一边的帐篷营地里学习,等到厂房盖好,机器设备安装好以后,她们就是第一批的纺织女工。
除了纺织厂之外,附近还将建设织布厂,染整工坊,服装厂等等,专门用于生产阿拉伯半岛特有的长袍服饰,这在波斯湾周边地区也很有市场。
只要价廉物美,就不愁货物卖不出去。
工业化的纺织生产已经被证明,对传统的手工业是致命的打击。
迪拜王国发展纺织工业,并非要取代传统的英国洋布市场,而只是在这一个大市场里分一杯羹。
在这样的国际性大宗市场上,只要能占到百分之几的份额,就足够迪拜王国吃撑了。
迪拜国王楚-郑洮自己很有信心,因为有三个兄弟之国的支持,还可以像东非总督府大市场倾销,这可是超过600万人的大市场。
东非总督府辖下的人口就高达550余万人,半岛四国加起来也有近一百万人口,这不就是天然的大市场吗?
在现今的殖民时代,所谓的市场就和势力范围挂钩。
这也难怪美国要入侵古巴,日俄打破头都要争抢东三省和满蒙地区,因为这本身就蕴含着巨大的经济利益,且有很强的排他性。
迪拜王国主营的走私产业,就是通过雇佣兵武装打破各国划下的贸易牢笼,以损害各国财政赋税为代价,赢得额外的暴利。
所以,他很有信心把迪拜的纺织品,卖到环波斯湾各国的大市场中去。
当然了,仅凭现在这区区一座中型的纺织厂,远远没有那么大的产量去满足需求,后续还要建设更多的纺织厂。
在岸上大举建设的同时,迪拜沿海也出现了许多的渔船,张开风帆驶向近海,进行捕捞作业。
近海渔业是迪拜的传统行业,原本还有珍珠采捞产业,在迪拜周边的海岸盛产天然珍珠,是当地的一大经济支柱。
后来在扶桑人工珍珠的冲击下,这一产业迅速没落了。
好在迪拜王国有大楚帝国的榜样在前,凭借着近海捕捞业,迅速发展起众多的渔业产品加工厂和罐头厂,将这些海产品出口欧洲,这可比珍珠捕捞强多了。
大量的阿拉伯女人充斥渔产品加工厂,在这里辛勤劳动,有些大型厂子都高达数百上千人,小的加工厂也有几十,上百人。
有了充足的劳动力加持,迪拜的渔类加工产业也兴旺发展起来,有能力几百上千吨的向欧洲出口,形成了一定的规模。
用了一两个月时间,迪拜王国消化了俘虏的16万阿拉伯部族男女,除了少部分阿拉伯女人以战功奖赏官兵以外,其他大部分妇女推入市场。
这在迪拜王国掀起了一轮购买热潮,不管有钱没钱,移民到当地的华裔男丁纷纷出手,在市场上购买心仪的阿拉伯女人回去成家立业。
囊中羞涩的可以贷款,皇家垦殖银行对此有专门的优惠贷款扶持,每人最高限额300银洋,月利息8.6%,年息在百分之十略微出头一点。
短短几个月时间
高达3.5万余阿拉伯妇女就被买走,形成了3.5万多个华人家庭。另有万余名年轻漂亮的阿拉伯妇女被卖到了帝国本土,赚回了数百万银洋巨款。
剩下的还有近3万阿拉伯妇女,大多进入工厂,码头等地劳作,集中管理,统一安排食宿,静等着后续的华人移民消化。
迪拜国王楚-郑洮还是很有眼光,他并不愿意将这近3万的阿拉伯妇女全都售卖,换回让人瞠目结舌的巨额财富。
而是将其留在迪拜和阿布扎比,今后与移民而来的华人结合,组建移民家庭生儿育女,进一步壮大迪拜王国的人口,那才是长久之道。
更何况这些华人移民也不是白嫖,需要拿出真金白银来购买。
囊中羞涩的情况下,迪拜王国新建的银行还可以多赚一分利息钱,何乐而不为呢?
鸡生蛋,蛋生鸡,无穷尽也。
在有了充足的财力支持后,负责运送移民的东方海运公司加大了向迪拜王国输送移民的力度,平均每个月都有两艘移民船抵达。
进入1905年后,迪拜王国每月接收的华人移民,月均达到6177人,相比去年增长近八成,幅度相当可观。
仅用了不到10个月的时间,并将剩余的近3万阿拉伯妇女消化殆尽,全都购买一空。
这期间
迪拜王国于1805年2月2日,派遣1720名骑兵和二千名步兵大举北上,用了5天时间,一举攻陷了卡塔尔酋长国。
此役斩杀抵抗的部落勇士,部族酋长,贵族和宗教人士共计三千余人,几乎将卡塔尔酋长国上层血洗一空。
卡塔尔酋长国的领地,也彻底落入迪拜王国的手中。
而这番变化
在国际上并没有掀起一丝微澜,世界列强们并没有在意一个小小的酋长国消失,眼睛都紧盯着现在的日俄大战,业已趋于白热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