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风云1864葡萄无牙

第573章胜利的美酒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六国论曰;“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

此战过后

晋升为迪拜王室艾因骑兵团长的莫远航上校,策马伫立在山岗上。

他冷眼看着几乎被焚为废墟的伊卜里城,还有大队,大队被驱赶着一路向北的当地阿拉伯部族男女,蜿蜒行走在山间道路上,心头浮现出这段《六国论》。

阿曼王国的短视,让大举入侵的迪拜王国,也门王国,萨拉王国几乎没有遭到什么阻碍,全都收获颇丰。

即便有些当地的阿拉伯部族奋起反抗,也逃不过彻底覆灭的命运,这让入侵大军狠狠的肥了一波。

莫远航上校心中笃定,这些落后而愚昧的阿拉伯人肯定没看过《六国论》,所谓“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远处又有一队高举迪拜王旗的骑兵疾驰而来,押送着长长的俘虏队伍,一眼看不到头的马车全都装的满满当当,还有驱赶的大片羊群马匹。

这些俘虏队伍中,以阿拉伯女人为主,还有一些都是高不过车轮的男孩子,负责驱赶牧群和牛马大车,一路向北而去。

全副武装的迪拜骑兵负责押送,人数倒并不多。

那些俘虏的强壮阿拉伯部族男丁,则是反缚双手,由长绳子一串数十人,在骑兵的严厉押解下北上迪拜王国。

沿途若有任何的懈怠和反抗,刀光一闪,即刻予以处死。

这些俘虏既没有吃的,也没有喝的,需要徒步3天向北抵达艾因镇,在那里才能喝上一碗粥,押送到军营中短暂休息一天,然后继续徒步北上。

这是极有经验的做法,就是要让这些阿拉伯俘虏身心俱疲,饿到头昏眼花,混身无力,自然也就没有力气反抗。

想要逃,那也逃不远。

迪拜王国骑兵大举南下时,沿途所经过的阿拉伯部族皆予以摧毁,能带的营帐,牛羊和部族男女通通北上,不能带的一把火全烧了。

伊卜里城周边数十上百公里散居的阿拉伯部族,除了少部分逃逸进了深山,其他部族聚集地皆被摧毁,成了一片废墟。

异族征伐中,压根儿不存在什么怜悯。

在迪拜王国大兵压境下

即便是那些数万人的大部族,也难以独立对抗蜂拥而来的迪拜骑兵,在重机枪疯狂扫射和火炮的轰击下,有限的抵抗迅速的土崩瓦解。

那些东非雇佣兵们做起事来非常娴熟,在当地阿拉伯部族有组织抵抗彻底瓦解后,迅速分解成数十上百人的骑兵队,拉网一样的将四处逃窜的阿拉伯人一一斩杀,俘获。

“报告长官,我连骑兵担负后卫掩护任务,现已返回伊卜里城,请长官示下。”

“嗯,是否发现敌情?”

“报告长官,在据此40余公里的巴塞德山谷,曾经有阿曼王国部族骑兵意图窥探。在遭到我方骑兵驱逐后,业已龟缩回去,不曾发现新的动向。”

“注意警戒,有序撤回。”

“遵命,长官。”

骑兵连上尉举手敬了个军礼,便拨转了马头,带着手下的副官迅速的向远方疾驰而去,准备执行撤退警戒任务。

莫远航上校下达命令后,看着从伊卜里缓缓驶出的长长卡车队,上面全都满载着物资堆的老高,一路扬起了大片沙尘。

这已经到撤退的末尾了,这些天来,80多辆卡车不停的往来于艾因镇和伊卜里之间,将缴获的大量物资运输往北方。

160公里外的艾因镇,卡车队只需要一天即可抵达。

这些不知疲倦的铁家伙,深得迪拜王国上下的喜欢,早先从帝国本土全新订购了400辆卡车和1500台拖拉机,近期即将运抵迪拜港。

有了这些机械,无论是矿山开采还是物资运输,都能极大的提高效率。

在卡车队离开后,一片废墟的伊卜里城变得格外冷清起来。

负责后卫警戒的骑兵连纵马进入城中废墟,最后的梳理一番,若是发现有躲藏遗留者就地处死,随后也将撤出该城。

经此重大浩劫,伊卜里城没个十年八年可恢复不过来。

莫远航上校指挥的骑兵部队负责压后,在大队人马全都离开伊卜里城,缓缓向北而去后。

他率领着一个营几百名骑兵压住阵脚,缓缓向北而退,很快就消失在伊卜里城北方蜿蜒的山道中。

没过多久

一些脑袋上顶着格子布的阿曼王国骑兵纵马而来,他们都穿着传统的阿拉伯长袍,身上左右斜挎牛皮武装带,一侧配着阿拉伯弯刀,大部分阿拉伯骑兵身上背着步枪。

一看就知道,这些都是阿曼王国骑兵精锐。

当他们看到昔日繁华的伊卜里城彻底毁于战火,城镇中遍地尸体和燃烧后的断壁残垣,到处都是一副凄惨的景象,宛如人间地狱一般。

这些阿曼骑兵眼中都是难以压抑的怒火,还带着深深的畏惧神色。

传说中的华人雇佣骑兵向来凶残暴虐,今日亲眼所见,更加验证了传言不虚。

带队的是哈比亚斯酋长,他是来自于首都马斯喀特一个极有实力的部族,也是王国上层人士之一。

面对眼前这幅惨景,哈比亚斯酋长眉头深深的皱了起来,流露出难以掩饰的忧虑神色。

现在的情况糟糕透了!

马斯喀特的那些王国上层直到现在还争权夺利,互相倾轧,甚至有些昏庸之辈竟然大言不惭的说

“华人王国助其剪除羽翼,弹压边境心怀不轨的部族,实则有利无弊”,简直荒唐透顶了。

在阿拉伯世界的发展历史上,具有远见卓识的领袖凤毛麟角,大多都是死守着教义的冥顽不灵之辈,死到临头尚不知之。

哈比亚斯酋长恨得牙痒痒,却拿王国上层这些部落贵族没办法。

阿曼王国是松散的部落联盟,各大部族酋长都有很大的权力,即便阿曼国王都无法干涉到别的大部落内部事务,必须得通过部落联盟长老会议才行。

正因为如此

在三国入侵阿曼王国两周多时间了,已经开始撤离了,部落联盟长老会议还没有形成一致意见。

阿比亚斯酋长狠狠的咬了一下牙,他必须为自己的部落长远做打算,不能跟着阿曼王国这些勾心斗角的部落酋长们走向灭亡。于是他很快做出决定

挑选自己最漂亮的女儿,带着大批嫁妆前往迪拜王国,这是阿拉伯半岛表示臣服和联姻的最佳方式。

他的部族能够聚集起1300多名精锐骑兵,若是加上能够骑马战斗的青壮年牧民,能凑4000多人,已然是一股不小的力量了。

阿比亚斯酋长心中计议已定,神情中难免有些惆怅。

哪怕有一分的可能,他也不愿意向异教徒臣服,双手献上自己的部族和传统放牧的地盘。

可形势比人强。

眼见着阿曼王国这艘大船就要沉没,那些部落酋长和长老们依然在勾心斗角,浑然不知大祸来临。

继续跟他们混下去,可没什么好果子吃。

英国人的表现就更让人失望了,在阿曼王国遭到入侵的第一时间,就找到了英国人请求调停。

可英国人要么推三阻四,要么说没得到伦敦的授权,反正就是不爱管这一档子事儿,听任事态向迅速恶化的方向滑落。

阿曼王国上层心里都清楚;英国佬靠不住。

可他们依然存有幻想,不是立刻坚壁清野,疏散遭受战火肆虐地区的阿拉伯部族人口准备战斗。

而是摇尾乞怜,希望通过列强的斡旋解决问题。

可以说,真的一厢情愿了。

如今在阿拉伯半岛的南部,东方四国的声势愈发浩大了起来。

从地理位置上,将阿曼王国团团围拢在内,形势相当之不妙。

一旦这东方四国羽翼渐丰,恐怕会成为阿拉伯半岛的不安定因素之一,令周围的邻国都喘喘不安。

这包括东南部的阿曼王国,阿拉伯半岛中部的沙特王国和卡塔尔酋长国。

几天后

在迪拜王宫举办了盛大的庆功宴会,王国上层军政人士共计一百多人出席的宴会,场面热闹且隆重,处处充满了欢乐的氛围。

东非雇佣兵团的十多位首领也出席了宴会,这是他们与迪拜上层密切关系的好机会,有助于进一步扩大走私生意。

迪拜王国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从这里可以辐射整个波斯湾沿岸各国,一天之内从海陆皆可抵达,极为便捷。

在迪拜国王允诺的酬劳中,包括允许在阿布扎比投资一座海港码头,在座的这些雇佣兵团首领都有参与股份,这可是一份足以传诸后世的长久产业。

这些雇佣兵首领都不缺钱,缺的是这种参与大型基建项目的机会。

一旦在阿布扎比建设的海港码头完工,自家的走私船频繁出入其中,能够极为便捷的将大量货物运送到波斯湾沿岸各国,相当于大型走私基地。

以公司的名义建立出口仓库,中转仓储乃自于海运走私一条龙,只要按章纳税就能得到迪拜王国的保护,安全性和便利性大大的增加。

迪拜王国推行的是“自由港”政策,靠的就是位于波斯湾沿岸的便捷性,大力的发展自由通商。

能够引进东非地区的资本,对迪拜王国来说是一件真正的好事儿,可以加快阿布扎比迅速的发展繁荣起来,还能够获得大量税收及工作机会。

无论是建设城市,仓库,道路,码头,以及码头的运营和货物运输,都能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推动城市的发展。

迪拜国王楚-郑洮是没的挑,他也知道引进东非雇佣兵的非正规武装力量,大量的灰色资金,可能不好消化。

这会给王国造成很大的治安压力,还有赌博,鸦片,卖淫和贩卖人口等黑灰产业,随之而来的必然是暴力催债和一些恶性案件,这都难以避免。

可为了迪拜王国的发展,他不得不伸手摘下这朵带刺的玫瑰。

一切以王国发展为首要,迪拜王国这地方不适合发展农业,零散稀碎的绿洲人口承载力也不强,这是先天的弊端。

只有剑走偏锋,才能闯出一条路子来。

好在有大楚帝国兜底,给予了十年强有力的粮食援助,让这个区区几万人口的小国不再为吃饱肚子发愁,能够放下顾虑一心谋发展。

相比较始终在温饱线上挣扎的阿曼王国,沙特王国和卡塔尔酋长国,迪拜王国的起点不知道高了多少。

迪拜王国的胜利晚宴没有多少精致的菜肴,以烤全羊,烤骆驼加上一些蔬菜瓜果为主,主打的就是量大管饱,极具粗旷的阿拉伯地区特色。

酒宴上,是供来宾们畅饮的啤酒,椰枣甜酒,大碗的喝酒,大口的吃肉,那真是好不畅快。

迪拜国王楚-郑洮与众人一样坐在地毯上,丝毫没有国王高高在上的架子,手拿着烤羊腿吃的不亦乐乎。

他吃了一会儿放下羊腿,拿起整洁的白毛巾擦了擦嘴和手,端起一个镶嵌着宝石的酒杯,对周围的众人说道;

“作为臣工,还有我们来自东非的朋友们,今天在本王的宫殿欢庆胜利,大家都要吃好喝好。

来,这胜利的美酒再干一杯。”

“这当是我等敬陛下才是,恭祝陛下宏图大展!王国日后兴隆发达,干杯!”众人纷纷端起酒杯来,表达热情洋溢的祝愿。

郭永怀上校说道;“恭祝陛下武运昌隆,今后灭了阿曼王国,我们在马斯喀特举办更盛大的庆功宴会,那岂不是更好?”

“哈哈哈……说的好,干杯!”迪拜国王楚-郑洮笑的极为欢畅,端起酒杯来大口喝了一口。

浅红色的酒液顺着嘴角淌了出来,他毫不在意的用手擦了一下。

这番豪爽的作风,赢得了在座众人的交口称赞,场面上更是热闹非凡。

如今的迪拜王国发展势头极猛,是波斯湾沿岸新崛起的国度。

虽然国家不大,人口不多,可军事力量却相当强,更是背靠着东非总督府和大楚帝国的参天大树,无人敢于小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