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7章海上力量
新式的“椰城”级战列舰采用了背驼式主炮塔,这是当今世界上率先采用这一新技术,具有独有性和开创性,相关的双联装主炮已经在安克莱斯靶场进行了数百次试验,验证其主炮和弹药库输送系统性能。
新式主炮弹药库输送系统采用全电力驱动,专门配备了两台柴油驱动发电机,共计四座双联装炮塔那就是八台柴油驱动发电机。
在这一技术领域,楚国与德国一道同样处于世界前列。
马尼拉大学有37名德国教授,15名法国教授和9名英国教授,还有来自美,奥匈,荷,比等欧洲国家的著名专家,都是高薪聘请而来。
在大楚帝国,数十年来培养的华裔专家已经成为技术发展主体,共同铸就了帝国科技发展的脊梁。
皇家海军部长何柱成上将原本是西非舰队司令长官,在老一辈的霍海生上将,罗伯特中将先后病逝后,执掌了皇家海军大权,这也是陛下瞩意的接班人选。
没别的,足够忠诚,足够听话。
大楚皇帝郑国辉用人数十年一贯没有变化,首要注重的就是忠诚,其次才是能力。能够达到皇帝陛下重任的标准,远非一般人能够企及。
陪同在陛下身边一起视察,何柱成上将看见陛下并不看重正在建造中的“亚齐”号战列舰,却把目光频频看向一边。
顺着眼光看过去,原来是楚国皇家海军新近研制出来的“潜”丁号潜艇,他的心中恍然大悟。
原来陛下对战列舰已经熟视无阻,却对潜艇这种新玩意儿极感兴趣。
“陛下,这是海军部经历十几年研发,推出的最新式“大青鱼”级潜艇,经过两次的技术迭代,已经具备了批量装备的能力。”
“哦,技术上有何出色之处?”
“回陛下的话,该级潜艇潜深为40米,水面速度可以达到9.5节,航程7200海里,具备远洋部署作战的能力。这在世界上,都属于一流的先进水平。”
“嗯,不错,潜艇是海面下的刺客。每多一种海上兵器,就多了许多作战灵活性,多了许多选择,这对补充皇家海军力量是非常有益的方面。”
“陛下,海军部方面计划先生产第一批12艘“大青鱼”级潜艇,在实际使用中发现问题和不足,再进行下一步改善。这也将是我皇家海军批量装备的第一款作战潜艇,海军部方面抱有很高期待。”
“持续改进的这个路子是对的,对这方面要保持关注。”大楚皇帝郑国辉吩咐说道。
何柱成上将立刻立正,敬礼,语气坚决的回答道;“微臣明白,皇家海军将坚决尊奉陛下圣谕,在潜艇发展中,走出一条改善提高的路子。”
大楚皇帝郑国辉微微颔首,“嗯”了一声,目光在这条停泊岸边的大型潜艇上停留一会儿,便继续向前行去。
他无意钻进潜艇中仔细探查,不用想也知道,这款潜艇内部充斥了大量的管道和阀门,空间极为狭小逼狭,工作环境也好不到哪里去。
钻进去,纯属找罪受。
大楚皇帝郑国辉对技术方面并不擅长,很难提供什么有益建议。
只是从海军发展战略角度
引导将军们重视潜水艇技术发展,而不要过份的偏重于战列舰那样的庞然大物,从而对巡洋舰,驱逐舰,鱼雷艇,炮艇,潜水艇之类的海军舰艇类型有所忽视。
全面的发展,才是正确的方向。
从皇家海军本身的需求而言
可以用4个字来概括,那就是当今世界海军普遍追求的“大舰巨炮”战略,英国人是这样,法国人,德国人和美国人都是,楚国人同样如此。
对于潜艇这种几百吨的小玩意儿,都是看着陛下喜欢,这才投入了大量的科研经费,始终一贯制的研发。
但是在皇家海军部,从骨子里面重视潜艇的人并不多。
“大舰巨炮”政策才是王道,至于搞潜艇这些小玩意儿,皇家海军的将军们真的看不上眼,也不会倾注更多的热情。
这也是习惯性所致,日常做惯了几百上千万的大生意,对这些几毛几分的小把戏,怎么可能看得上眼?
潜艇项目属于陛下重点关注项目,即便海军部一众高官显耀不大在意,可科研经费以及相关新锐舰艇研发,资金都能得到充分的保障。
海军部在这几年经费紧张时期,裁减任何项目,也绝不可能裁减陛下瞩意的潜艇项目,相关的资金支持一直较为充沛。
正因为此
大楚帝国的潜艇科技一直保持着世界先进水准,因应自身远洋需求,大楚帝国发展的潜艇吨位普遍较大,最新的“大青鱼”级达到了920吨级,属于远洋潜艇。
距离千吨级的潜艇,也仅有一步之遥。
没办法
大楚帝国发展的任何类型的舰艇,超远航程都是无法回避的硬性需求。
这是因为大楚帝国的海域实在太为广袤,几乎涵盖了世界五大海洋,实际需求注定了楚国皇家海军的发展方向,大航程是绕不过核心需求。
想要大航程,舰艇就少不了。
楚国配属的一级主力战列舰相比于欧洲同仁,其中位普遍要大了20~30%,核心需求就是大航程,必须要拥有跨洋作战的能力。
无论在任何时候,这都是大楚帝国皇家海军舰队的首要需求。
战列舰是这样,重巡洋舰,轻巡洋舰也是这样,甚至巡航舰和潜艇都是如此,大航程是首要的需求。
一路走走谈谈,返回皇家海军马尼拉船厂会议室的时候,已经到了中午时分。
眼前所见的生产景象,让大楚皇帝郑国辉相当满意。
大型远洋民用船舶的生产是基础,战列舰这类海上决战兵器则是人类科技集大成者,能够清楚的反映出大楚帝国当前的科技水平。
无论从哪一方面,都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准。
这是大楚帝国这样拥有广阔疆域的海洋帝国必须的先进能力,钢铁多底气就足,战争能力就更强。
这些年来
大楚帝国一直持续发展皇家海军力量,除了战列舰和重巡洋舰以外,还拥有大量的驱逐舰,鱼雷艇,炮艇和巡防舰,组成了一支结构均衡,保有相当数量舰艇的海上强大力量。
尤其是巡防舰,保有的数量高达262艘之多,广泛分布于各海外总督区和本土八岛,是执行日常海上勤务的核心力量。
这些普通的巡防舰只装备一门122毫米舰炮,两门马克泌37毫米快炮和两挺重机枪,单舰排水量在680吨至千吨之间,已经发展出三大系列十几个型号。
其作用主要用于近海巡逻,查稽商船海盗,维护区域内海上秩序和护渔护航,是典型的二线海上力量。
但不可小觑如此规模的海上二线力量,皇家海军学院培养的大量年轻军官,在毕业后率先前往各总督区水警队的巡防舰任职。
表现出色者,方能选拔进入一线作战舰队任职。这是大楚帝国皇家海军人才储备库,在一艘大型主战舰艇下水服役后,能够迅速配齐相关人员,在半年后就形成作战能力。
这与规模庞大的后备舰队力量紧密相关,也是大楚皇家海军颇为自傲的地方。
到1902年末
大楚皇家海军规模已经发展到27.75万人,接近英国皇家海军总数的八成,规模相当不小。
所欠缺的,就是顶尖的海上决战力量,即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
英国皇家海军作为世界最强的海上力量,执行任务的范围囊括五大洲,七大洋,保有的舰艇总量约为530余艘,以大型远洋舰艇为主。
其主战的战列舰拥有9级共41艘,另有数十艘重巡洋舰,130多艘轻巡洋舰,这个规模极其庞大。
相比较而言
大楚帝国的海上决战主力是13艘马尼拉级战列舰,另有10艘陈旧的铁甲舰,其技术水平已经大大落后于世界一流战舰。
倾诉一下海上力量弱小的国家还可以,遇到欧美海上强国就不管用了。
按照英国皇家海军的标准
这10艘“镇”字号铁甲舰早就应该扫进垃圾堆里,如今在楚国还能发挥余热,让骄傲的英国人满眼看不上。
英国人傲慢相应的代价,就是军费开支在财政中占据的比例非常高,一度达到接近财政总额的三成。
而大楚帝国的军费开支就低的多,在财政中占据的比例从来也没有超过7.5%,将更多的经费用于民生和经济发展。
英国始终维持这么高的军费开支,是基于其全球霸主地位,不得已而为之。
在布尔战争过后
英国的财政负担尤为沉重,不断的加税造成了国内相当程度的不满,这也是保守党内阁在竞选中落败的主要原因,实在太招人厌了。
而且英国处于世界舞台的核心,欧洲大陆的军备竞赛进入了新的阶段,德国人的步步紧逼让英国人不敢丝毫松懈,战略环境相当恶劣。
大楚帝国就好的多了,周边基本上没有能够威胁大楚帝国的强大势力,这也包括扶桑国。
在大楚帝国内部,有一种声音,那就是“楚日必有一战”。
大楚帝国皇帝郑国辉也是认同这种论调,所谓“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西太平洋地区纵然再广阔,也容不下两个世界一流列强。
这是双方战略定位做决定的局面,楚国皇家海军已经将扶桑国海军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必欲拔之而后快。
对此,大楚帝国皇家海军部已经做出了十几套战争方案。
只不过受限于当前日俄争端的热点,暂时引而不发,等待更合适的契机而已。
在世界各国列强纷纷承认扶桑国强大的现实,废除了强加在扶桑国头上的不平等条约,使其转变为正常国家的过程中。
大楚帝国一直不配合,依然顽固的坚持在扶桑国内的租界条约,享受超国民的领事待遇,就是最明显的留手。
扶桑国不能单方面触碰,一旦触碰就会引发强烈反应。
在扶桑国的上层
也能明显察觉到楚国方面的恶意,在行事等各方面,保持着相当的谨慎和恭敬态度,有意的淡化楚国租界的存在。
可这种事情,绝不是一方忍气吞声就可以当做没发生过。
随着“大扶桑帝国”口号响彻列岛,战争狂热伴随着膨胀起来的民族自信心,令扶桑国内弥漫着一股躁动。
尤其是那些具有强烈倾向的民族主义者,视长崎楚国租界为极大的民族耻辱,一谈起来就愤愤不平,怒发冲冠。
完全可以想见
若是在日俄战争中,扶桑国取得了最后的胜利,民族自信心在这一刻将达到巅峰。
随之而来的就是废除租界的呼声高涨,以扶桑人的尿性,搞不好会做出一些不理智的事情来,引发矛盾的激化。
而这个,就是大楚皇家海军等待的发难契机。
目前的问题在于《英日联盟》,这项联盟规定了两国间的军事同盟关系,也给予了扶桑国足够的安全保障。
贸然对扶桑国下手,那就是在打英国人的面子。
具体后事如何演进?
大楚帝国方面也是在边走边看,并没有一定之规,但在暗中确实做好了动手的准备。
皇家海军发展新式“椰城”级战列舰,就是基于西太平洋海上对抗的现实。
去年,今年和明年,大楚帝国皇室需要兑付《澳洲过渡条约》的巨额补偿款,本年度是1600万英镑,所以军事开支也受到了压缩。
计划中的“椰城”级战列舰,在建造蓝图审核通过后,将会与7月份上船台,开始切割第一块钢板。
整个建造过程会延续一整年,至明年的9月份下水栖装,建造工期14个月,这就属于比较慢的了。
英国建造同类型的战列舰,一般只需要8个月的工期。
建造时间长不等于船厂技术水平落后,而是受限于财政资金方面,影响了新一级战列舰的建造进程。
现在是1903年2月中旬,“椰城”级的2号舰“泗水”号,将于明年5月份开建,下水就是到后年的事儿了,也就是1905年。
之所以建造速度这么慢,主要还是资金限制。
若是资金敞开了供应,大楚帝国各船厂同时上马,有能力同时建造五~6艘主力战列舰,在技术能力和船坞等各方面都没有问题。
问题是一艘“椰城”级战列舰建造和武器装备费用超过650万银洋,同时建造5~6艘是什么概念?
如果没有大楚帝国皇家的特别拨款支持,这种异想天开爆舰速度,那只能存在于想象中,没有实现的可能性。
(真的对不起大家,这一个章节发重复了,有些看的早的朋友们可能发现和上一节重复。作者匆忙的改动了,补上了一章新内容,在此真诚的表示道歉,请大家原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