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0章历史迷雾
第460章历史迷雾
黑旗军在东河市热火朝天的修建土围子,如今修建的土围子与此前的夯土不一样,是按照楚军的作法,修建的更加结实。楚军的做法是
必须采用油泥和茅草混合制坯,用糯米浆做配料,这样的泥坯阴干之后,硬度比石头不遑多让。
斧头用劲的砸上去,也只能砸出一个白印子。
用这样的泥坯砌筑而成的土围子,坚固程度要比夯土高上一个等级,炮火更加的难以摧毁,防御性更好。
从十月到十一月
东河前线已经建造出了三道土围子,法军依然是一点动静都没有,这让黑旗军感觉到有些困惑。
不管他,继续建。
到了12月初,黑旗军没有迎来法军的进攻,却见到了法国使者,要与黑旗军商谈双方边界划分和停战问题。
也就是说,法国人不打了。
如今的巴黎政府也是非常难受,在黑旗军大举南下连战连捷之际,消息传回到巴黎,引发了法国社会的一片哗然。
法军再次被中南半岛的地方土著军阀击败了,伤亡高达三千三百余人,这让骄傲的法国人根本无法接受,随即将愤怒发泄到新政府头上。
上届费茹里内阁倒台刚刚过去4个多月,如今的政府再次因为中南半岛的战败风雨飘摇,巴黎政府已经受够了,决议停止向北继续扩张殖民。
原本殖民扩张是轻松开心的事儿,而不是找罪受。
这一而再,再而三的吃败仗,英国佬站在旁边看笑话,各种冷嘲热讽让巴黎的脸面挂不住。
想想啃不动黑旗军这样的硬骨头,继续向北扩张殖民,还有神州朝廷这座大山要翻越,难度太大了。
于是乎,巴黎选择了见好就收,不打了。
马尼拉,楚王宫
逢到1883年底,楚王郑国辉迎来了三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
一个是楚国哥伦比亚远征军南北两路在十月下旬会师于麦德林,在麦德林会战中,彻底歼灭了哥伦比亚军队主力3万余人,随即于8日后占领波哥大,赢得了战争的最终胜利。
第二个是黑旗军与法国罢兵停战,双方以当前的控制线为边界,签订了互补侵扰的停战条约,结束了第二次越北战争。
第三个是马尼拉号,宿雾号,通州号主力铁甲舰相继建成服役,第4艘“香格里拉”号也下水栖装,预计于明年4月进入皇家海军服役。
这四艘世界一流水平的主力铁甲战列舰列装楚国皇家海军,代表着楚国皇家海军迈入了世界海军强国的行列,海军实力仅次于德国和美国,位居世界第五。
“香格里拉”号下水栖装的消息登上了英国《泰晤士报》,法国《里昂日报》,德国《柏林快讯报》等主流报刊,显示了非同一般的影响力。
这几桩大事尘埃落定,让楚王郑国辉把心放回了肚子里去。
历史轨迹在这里转了个小弯,正在向着未知的方向发展。
楚王郑国辉并不担心
因为治下的楚国实力越来越强,在国际舞台上都有一定的话语权,整个太平洋区域的问题,离开了楚国参与都不好使。
楚国在1883年末,全国总人口顺利的突破了五千万大关,这是一个极具历史意义的里程碑,也是南下18年来最大的建国成就。
楚国的人口总量已经超越了英,法,德,奥匈和奥斯曼帝国等欧洲列强本土人口,是沙俄人口的一半,比美国人口略少一些,但追赶的速度很快。
美国在1883年末,总人口是5716万,仅比楚国多了670多万。
按照两国目前人口的增长速度,大概4~5年后,楚国总人口数量就能赶上美国的水平,前提是保持目前的增长水平。
若遇到欧洲向美国的移民潮,那追赶并超过美国人口总数时间还要推迟一两年。
“陛下,英国特使亨利先生已经来了,由外交部大臣郑鑫勋爵陪同,正在偏殿等候觐见陛下。”
“哦,不好让贵客久等,本王这就过去。”
“微臣遵旨。”
王室秘书长李经会回应一声,恭敬的退后几步,转身离开去安排接见英国使者事宜。
楚王郑国辉站起身来,吩咐说道:“来人,给本王更衣。”
“遵命,陛下。”
一行宫廷侍女随即捧着衣饰和洗手净面的皇家用品而来,依次排列开来,体贴的服侍楚王郑国辉更衣。
对于这位来自伦敦的首相特使亨利爵士,楚王郑国辉相当看重,从伦敦而来的密电已经透了底。
对于楚国这半年多来的动作,伦敦并非毫无察觉,格兰斯顿内阁中亦有一些非议,这位特使亨利爵士就是为此而来。
政府首脑私下的沟通非常重要,尤其是与楚国这样的区域性强国之间,英国要问清楚,楚国到底想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在远征哥伦比亚的军事行动中,楚国皇家海军的“镇东”号和“镇南”号铁甲舰远赴中美洲,联合“镇威”号和“镇远”号铁甲舰参与了封锁并打击哥伦比亚沿海港口的行动。
在战争结束后
“镇威”号和“镇远”号铁甲舰率领4艘铁甲巡洋舰已经返回夏威夷珍珠港,作为太平洋舰队的威慑性海上力量,日常是很少动用的。
“镇东”号和“镇南”号铁甲舰则停靠在巴拿马港,被正式授予了太平洋舰队第2分舰队的编号,看样子是不会走了。
英国人就要问清楚:
既然战争结束了,那么哥斯达黎加的未来地位如何考量?
是继续维持独立国家还是被吞并?
楚国方面如何对待战后的哥伦比亚?
是长期的军事占领还是计划退兵?
若是退兵,什么时候退兵?
若是前者,那么楚国计划在南美洲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这与两国在战前的默契不同,楚国方面作何解释?
……
无论中美洲问题,南美洲问题,中南半岛问题和东印度群岛问题,英国人肚子里都有一大堆的疑问,这就是英国特使亨利爵士此行的目的所在。
自从1880年英国自由党格兰斯顿内阁上台后,楚国对外殖民扩张的春天就来了,这段日子过得好不惬意。
这不代表格兰斯顿内阁任由楚国兴风作浪,在看不下去的时候,还是要出面敲打敲打。
这不,英国特使亨利爵士就来了嘛。
“欢迎你,亨利先生,你的到来必将推进楚英两国深入发展的双边关系更进一步,本王对此很期待。”楚王郑国辉大步走进偏殿中,对英国特使神情温和的说道。
英国特使亨利先生行了个优雅的抚胸礼,说道;“我此行带来了女王陛下的亲笔信,由此可以看出,陛下对楚国在区域合作中的重要性非常关注。”
“请坐,亨利先生,你是远道而来的贵客,本王表示欢迎。”
“多谢,尊敬的陛下。”
英国特使亨利爵士首先呈上了维多利亚女王的亲笔信函,楚王郑国辉笑着接了过来,转手就交给了王室秘书长郑经会。
他不会在这种公开场合看信,那是对女王陛下的不尊重。
英式宫廷礼仪极为讲究,一言一行都有规矩,细节处更不能马虎,英国人很看重这一点。既然维多利亚女王有了亲笔信函,那么楚王郑国辉也应正式回函,这属于两国王室间的互动,也是高层外交内容的一部分。
正式会见英国特使的场合在偏殿中,随同亨利爵士一行的还有其他英国代表团成员,外交部长郑鑫及商务和文化部高官陪同,接待规格拉满。
这是楚王郑国辉首次接见英国特使,双方没有探讨敏感的话题,亨利特使表达了英方的期待加强区域合作和进一步密切双边关系的希望,尤其是共同推进环太平洋区域的开放贸易进程。
这一方面
始终是英国自由党格兰斯顿内阁核心的诉求,英楚双方密切配合,在开放贸易问题上向扶桑国,朝鲜王国,荷属东印度群岛总督府,美国,墨西哥及南美洲各国施加压力,共同促成太平洋区域国家的贸易政策进一步开放。
楚王郑国辉对此满口答应,他神情和蔼的回忆这些年来与英国的密切合作,大大的赞扬了维多利亚女王的英明睿智,赞扬了格兰斯顿内阁的开放贸易政策,表态将会密切予以配合。
在这个英国人最关心的问题上,楚国表现的极为合作,这让亨利特使与代表团一行成员互相间用目光交流,都感到非常满意。
那么下面的议题,就轻松多了。
这仅仅是英国特使代表团第一次正式的觐见国王,后续还会有多次接触,包括私下里就一些敏感问题交换意见,
正式会见中气氛轻松融洽,建议亨利代表一行在楚国的各地走走看看,体会不同于欧陆的别样风情,看看楚国发展的经济成就。
楚国的城市和基础设施建设走在了世界前列,四通八达的公路,桥梁,铁路和有轨电车遍及城市乡村,政府重点发展的工业门类较为齐全,水平也相当高。
这在南方国家(注,以赤道划分)独树一帜,也是世界上唯一实现全面工业化的南方国家。
在这一工业发展领域的辉煌成就,楚国君臣都颇为自傲。
最⊥新⊥小⊥说⊥在⊥六⊥9⊥⊥书⊥⊥吧⊥⊥首⊥发!
一直以来
楚国在科技领域采取的是“紧紧跟随”的策略,来自欧陆的新科技新发明很快就在楚国得到应用推广,从政府到企业界都非常重视。
就比如新兴的有轨电车,如今渐渐成为楚国大大小小城市中公共交通的主力,得以广泛应用,极大的缓解了城市交通压力。
削减了大量公共马车以后,城市环境和卫生也得到了明显改善。
会见结束后
亨利特使一行礼貌的告辞,在明天晚上,楚国外交部将会举行盛大的欢迎宴会,邀请各国使节及其夫人还有王国高层贵族及其夫人出席,这也是高规格接待的内容之一。
楚王郑国辉答应出席,外交舞会这种场合是很好的私下会晤契机,可以谈的话题更加广泛深入。
会见结束,楚王郑国辉返回日常理政的御厨房,脸上的笑容渐渐消失。
他都不来到一侧悬挂着大幅地图的房内,若有所思的看着地图,尤其是中南美洲的这一部分。
所料不错,该来的还是会来,
在正式会见中
亨利特使几次有意的提到了中美洲问题,对楚国的军事胜利表示恭贺,显然意有所指。
关于这类话题,楚王郑国辉无意在公共场合多说,便很自然的转移开去。
亨利一行没有得到想要的答案,显然是不会甘心的。
楚王郑国辉现在用的就是个“拖”字诀,等到明年,南非问题再次引起伦敦的高度重视,中美洲议题自然就淡化了。
对于哥伦比亚,楚国现在谋求的是长期军事占领,具体的时间未定,那要参考国际形势相机而决。
一般情况下,是能赖多久就赖多久。
就像如今巴拉圭战争已经结束十几年了,巴西和阿根廷依然对巴拉圭实施军事占领和奴役,就是最鲜明的例子。
楚国也是如此,正在集中力量向哥斯达黎加和哥伦比亚地区移民,对南美洲哥斯塔尼亚以及中美洲,尼加拉瓜地区的移民都停止了。
远征哥伦比亚战争结束了,前任总统瓦雷斯死于战乱中,新一届由楚国扶持的傀儡政府还在筹备,并没有正式出台。
按照目前拖拖拉拉的进程,怎么也得等明年三四月以后。
国际社会的压力不大那就一直拖,到明年的四五月或者七八月都可能,这没一个定数。
现在的哥伦比亚实施军管,非常有利于阻断消息的传播,使得外界难以准确查知哥伦比亚国内最新的境况并予以声援。
全面占领哥伦比亚以后,远征军方面依然在持续的扫荡,大量当地哥伦比亚白人女子被源源不断的输送出来,进入夏威夷甚至楚国本土市场,目前已经高达十几万人之多。
后续的话,至少还会有十几万哥伦比亚白种女人被输送出来,军方在这一生意上动力十足,组成搜捕队正在城市乡间大力搜刮。
与此同时
对哥伦比亚的反抗力量实施残酷无情的镇压,报上来镇压的数字已经有23万之多,实际上有多少难以统计。
说是反抗力量,其中绝大部分只是手无寸铁的哥伦比亚平民,在这场战争中遭受到了无辜的殃及,最后落得个死于非命的悲惨下场。
国家动荡,山河破碎,指的就是哥伦比亚现在的境况。
哥伦比亚是总计330多万人口的南美洲国家,经此浩劫之后,估摸着人口要被削减一半左右,年轻的男性人口更是伤亡的重灾区。
随着大量华人男性移民的抵达,到了哥伦比亚分房子,分女人,这势必对当地的人口结构形成强力冲击,影响至为深远。
凡此种种
都进一步加强了楚国长期进行军事占领的必要性,而中美洲问题,也必然成为欧洲列强经常挂在嘴边敲打楚国的由头,这用脚趾头都能想象得到。
楚王郑国辉不在乎,这就叫做闷声发大财。
指责去呗,非议去呗,反正短期内退兵是不可能的,总能找到理由赖下去。
楚国承诺维持现状,并不谋求分割哥伦比亚国土,而是要连锅端呐!
在明年6月份左右
楚王郑国辉将签署一项重要法令,命令楚国远征军就地解散,远征军的一干军官们今后都将成为哥伦比亚各地城市中的管理者,或是军警,政府部门的角色。
建立功勋的士兵们就地封赏,将会获得大量的土地和女人,成为地主阶层之一。
三万多官兵就是三万多大大小小的地主,种植园主和牧场主,成为这片土地的主人,垄断当地政府和议会这些重要行政机构。
远征军撒出去,楚王郑国辉就没想着收回来。
万里迢迢那么远送过去,收回来不就白瞎了吗?
只要保留皇家第九师少许军官框架,随时可以重新武装起一支皇家第9师,这完全不是问题。
楚王郑国辉对哥伦比亚的人口进行过精心测算,若是因为战争导致近一半伤亡。那么源源不断补充的华人移民,很大程度能缓解这一巨大的人力缺口。
比如一个月集中输入5万华人移民,那么一年下来就是60余万,这60余万华人移民与当地白人妇女结合,就是60余万华人家庭。
军事占领两三年过后,可能哥伦比亚的人口不减反增,但实质内容已大相径庭,整体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变。
楚国可以利用有力的资源混淆国际社会的视听,所谓楚国占领军烧杀抢掠完全都是谣言和抹黑,哥伦比亚的人口并没有明显的减少,那就是最有力的证据。
除了战争中的伤亡外,远征军方面可以说秋毫无犯,实乃仁德之师也。
反正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说的多了连自己都相信。
很多历史学者会说历史事实笼罩在层层迷雾里,这其实就是不认同正史的隐晦说法,类似的情形太多了。
这一方面,楚国已经很有经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