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风云1864葡萄无牙

第439章增加到3799万领土范围

第439章增加到379.9万领土范围就在楚国军队在占碑大逞凶威的时候,持续几天后,远在东北方的亚齐苏丹终于忍耐不住了,站出来愤怒的指责楚国军队凶残蛮横,视土著民众生命为草芥,肆意妄杀妄为,当为南洋各国之公敌云云。

这番大义凛然的表态,确实让当地的土著民众精神为之一振,也正中楚国下怀。

正上赶着准备揍你,你倒自己把头伸出来了,上哪去找这种好事儿?

楚国君臣预判了亚齐苏丹马哈茂德-沙二世的预判,盖因此人好大喜功,性格鲁莽而无谋,却总是认为自己了不起,是一代雄主的天选之人。

在原本的历史中

马哈茂德-沙二世于1874年被荷兰人攻破首都亚齐,流落到山区病死,也算是死的很悲惨的末代苏丹。

可由于楚国军事干预,原本1874年就遭到覆灭的亚齐王国并没有重蹈覆辙,如今还活的好好的,能够神气活现的在亚齐都城内对楚国的行为指手画脚。

这一下,可就给自己招了大敌。

鉴于亚齐苏丹对楚国极具敌意的诋毁,楚国于1880年9月19日,正式向亚齐王国宣战,并迅速派出了魔鬼第二师,第四师和第五师三支大军登陆苏门答腊岛,分别从丹戎甲,西苏门答腊省巴东县,北苏门答腊丹戎巴来县和南亚齐县,点燃了全面扩张殖民战争的战火。

楚国大军一路攻城拔寨,用空前残酷的战争手段镇压一切反抗。

所占领的村镇一律先杀一遍,所有手持器械者,桀骜不驯者,站立不恭者无论男女老幼统统予以击毙。

幸存者必须跪接占领军,在华人官兵经过时需双手垂立,跪于路边低头迎接,不得仰视,以示驯服。

这听起来极其严苛,然而却是摧毁土著民族反抗信念的必由之径。

这一路宛如疾风野火般掠过苏门答腊岛各地城镇乡村,可谓烽火处处,哀鸿遍野,死伤者不计其数。

多年以后

楚国对此没有详尽的统计,只大略的提及征服苏门答腊岛战争中,大约消灭了1.2万余反抗者及其家眷,稳定了地方形势。

实际上,根据英,法,美等国的学者研究,楚国在占领并彻底殖民苏门答腊岛过程中,对当地土著民众的杀伤极重。

一说是超过40万,一说是超过75万人,还有一说是超过百万人,各种估算相差很大,没有一个权威的说法。

可不论怎么样,绝对不止杀戮了1.2万余反抗者。

仅此一役

整个苏门达腊岛土著王国纷纷土崩瓦解,族群人口大伤元气,再加上战后大量的年轻女性土著被贩卖,数量高达四五十万人,绝大多数都卖给了华人移民家庭。

此外,还有数十万土著男性战俘分别进入楚国各地的一百多座矿山服苦役,岛上原本繁荣的乡镇为之一空,短暂的荒芜下来。

曾经拥有悠久历史的亚齐王国自此成为历史,就连原住民都很难寻找到了。

仅在一个月后

楚国远征魔鬼第二师,远征第六师便从两个方向,分别击败了集结起来的苏丹王国数万军队,几乎不分先后的杀入亚齐城,挥起屠刀展开血腥镇压。

末代亚齐苏丹马哈茂德-沙二世多活了几年,可终究没有逃脱王国覆灭的悲惨命运,连同王族一起死于纷飞的战火中。

连个后裔都没留下,那真是死的干干净净。

一时间的口嗨,导致了王国的最终覆灭,这让周边的各土著王国都惊惧不已,害怕的汗毛都竖起来了。

面对恐怖而强大的楚国,这些土著王国吓得夜不能寐,纷纷请求得到英国的庇护,这倒是英国海峡总督府的意外之喜。

楚国发动的扩大殖民战争,在1880年11月15日便落下帷幕,以最终攻占并覆灭亚齐苏丹王室而告终,顺便覆灭了几个小土著王国,就像踩死了蚂蚁一般。

随即楚国宣布

将占领的苏门答腊岛3/5的地区约25.2万平方公里领土,纳入楚国本土范围,楚国疆域由此从354万平方公里,进一步上升到379.9万平方公里,这并不包含刚果河公司与东非公司占领的非洲土地。

从始至终,英国海峡殖民总督府表现的非常迟钝,既没有外交干预也没有反对,就这么眼睁睁的看着一切发生了。

此时在伦敦,病重中的前首相本杰明-迪斯雷利伯爵气的当即一口老血喷出来,差点咽了气。

他愤怒的在病榻上说道:

“保守党内阁辛苦了6年,始终死死的按住了楚国的殖民扩张欲望,可是这些努力,都被该死的戈登政府毁了,他是大不列颠帝国的罪人。”

“占据了苏门达腊岛,从此楚国的腾飞就无可遏制,这是英国全球战略的一大败笔,今后很难挽回了。”“让楚王的野心得逞,绝对是不可饶恕的巨大错误。”

“英国与荷兰伙伴之间产生巨大裂痕,这已经不是传统友谊能够弥补,我们失去了欧洲大陆的一个忠实盟友,损失太大了。”

然而这番说辞,遭到了戈登政府的反唇相讥,认为前首相说的灯草话,放的轻巧屁,是在为南非的布尔人张目壮胆。

这样的见解,得到了许多英国人的赞同,他们至今为第一次英布战争中的失败愤怒不已。

“布尔人可以狠狠的打击英国人而不用担心报复,在伦敦,依然有荷兰的朋友会去争取利益,就比如本杰明-迪斯雷利先生,总希望英国大度一些。”

“这位前首相为布尔人袭击英国人大声叫好,却心疼荷兰人在东亚的利益损失,希望英国出面维护一下,这简直太荒谬了。”

“最后说明一下,布尔人就是该死的荷兰农民,一群将自己利益凌驾于英国人之上的混球。”

伦敦上层社会打起了口水仗,支持本杰明-迪斯雷利首相意见者并不多,普通的英国民众很情绪化,也没有深远的战略眼光。

他们被英布战争中的表现气坏了,因为憎恨布尔人的缘故,连带着对荷兰人也喜欢不起来,更不愿意出面维护荷兰人的利益。

被楚国人狠狠教训一下,似乎也不错。

楚王郑国辉知道自己投机取了巧,随即采取了几个措施,让英国人感到大为满意,总体舆论倾向于支持楚国的殖民扩张。

最⊥新⊥小⊥说⊥在⊥六⊥9⊥⊥书⊥⊥吧⊥⊥首⊥发!

楚国迅速与英国海峡总督府签署了无障碍使用苏门答腊岛各港口的协议,规定英国商人在整个苏门达腊岛各城镇,享有优惠的国人税收待遇,以及各种便利贸易措施。

而这种高待遇,只有英国人能享受,法国人,德国人,美国人与荷兰人都不行,都要按照已签署双边条约规定纳税。

这让傲慢的英国人感受到了尊重,比起荷兰人在巨港毫不犹豫的对英国商人课以重税,楚国的做法太友好了,太懂事了。

英国原本对苏门答腊岛这块地盘就没什么想法,他自己的殖民地已经够大,够广阔,也足够丰饶,不需要再增加一个岛屿。

前首相本杰明-迪斯雷利始终按住楚国的殖民扩张冲动,是基于英国的全球战略考量,不愿意地方性国家发展的过于强大,难以控制。

换到如今的自由党戈登政府,在这方面的控制欲望大大衰减,更加关注于英国殖民地和保护国内部事务,只能说是政策倾向不同。

由此带来的地区形势,发生了天翻地覆般的变化。

楚国就如同五指山下的孙猴子,看到时机到了,便一屁股撅翻了五指山,在南洋地区大展拳脚起来。

按照楚王郑国辉兴奋的话语说道:

“楚国皇家舰队在印度洋缺少一个稳定且可靠的母港,位于马六甲海峡东北端的亚齐港就非常合适。这将成为楚国太平洋舰队可靠的前进基地,也是迈向印度洋的坚实一步,引领王国走向新世纪。”

楚国在苏门答腊岛的军事扩张殖民进程非常迅速,从前到后只用了一个半月时间,却辛苦筹划了十几年。

从情报到军事地理勘测,从势力渗透到军事准备,楚国每一个环节都做的非常细致,非常到位,才能够以秋风扫落叶之势,一举奠定胜局。

人们往往惊叹于表面的楚国皇家陆军强大战斗力,却忽视了背后艰辛而繁杂的筹备与谋划过程,才是更重要的方面。

拿到了五分之三的苏门答腊岛地盘,现在的楚国君臣上下心满意足,整个岛屿一分为二,由楚国与荷兰分别占领。

假以时日

楚国很有信心挤走荷兰人,独占这座世界第六大岛屿。

楚国的信心来源于几乎无穷无尽的华人移民资源,相比较荷兰可怜的那点白人移民后裔,楚国直接用潮水般的华人移民淹没,并且向东南方的荷占区不停渗透。

荷兰白人殖民者拦又拦不住,又不敢做的太过,让楚国找到发飙的借口。

如今的楚国将移民重心转移到苏门答腊岛,每个月上岛的华人新移民都达到六七万人之巨,一年下来就是70多万人口。

只需区区两三年,整个苏门答腊岛上的主体人口就将“腾笼换鸟”,荷兰白人也阻止不了这样的趋势,最终可能连自己的地盘都保不住。

荷属东印度群岛总督府预见到了这样的严重后果,却没有有效的举措去应对。

归根结底

荷兰白人移民后裔太少了,一百年才增加区区二三万人,按照这个速度,再给一千年时间都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