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风云1864葡萄无牙

第339章五部重磅级法案

第339章五部重磅级法案二天后

距离1869年5月1日阅兵大游行还有一周时间,楚国议会通过了内阁呈递的《全民义务教育法草案》《楚国兵役法》《国家矿产资源法》《楚国刑法》《楚国选举法》等五部重磅级法案,在社会上引起广泛热议。

《全民教育法案》规定;

楚国少年儿童举凡年满7岁,皆应接受5年制小学义务教育,鼓励继续接受三年制初中教育和三年制高中教育,这是少年受教育的基本权利,任何人不得干预。

违反本法案者,将视情节轻重处于训诫,教育,罚款乃至拘禁15日以下之惩罚。

情节严重者,可并处鞭笞三至九下,以维护法纪。

按照楚国当前的户籍管理制度,由于幼儿夭折常见,7岁以下的孩童不登记入册,年满7岁方才登记入户籍册页。

至1869年4月下旬

楚国全境内登记人口661.72万人,共计431万户华人家庭,意味着有431万男性户主,还有230余万妻女家眷,包含华人女子,土著和白人女子等在内,但不包含7岁以下的儿童。

自1865年3月中旬下南洋以来,如今进入了第5个年头,历年下来,早期很多华人移民家庭中都有了两三个孩子,有一个孩子的更多。

根据政府方面的估算

新出生到4岁的儿童,这一数字应该在270万至280万之间,还有大量后期华人移民家庭也怀了孩子,今年就将迎来一轮婴儿潮。

今年到年底,预计出生的新生儿会达到130余万,这一数字只会多不会少。

半年前掳掠的东马来亚30余万土著妇女,在市场上被搜罗一空后,如今至少有22万余人怀上了身孕,由此可见一斑。

华人移民深藏在骨子里面的除了深厚的土地情节之外,还有难以磨灭的为家族开枝散叶情怀,所起到的推动作用不可忽视。

占据楚国人口大半的华人移民,多是经历过颠沛流离的难民生活,对平稳安宁的日子充满憧憬。

当吃得饱,穿得暖的梦想实现后,这些华人移民骨子里面渴望多挣钱,偿还贷款后买田置产,为家族开枝散叶的念头越发汹涌起来,多子多福的观念根深蒂固,形成了愈发壮大的婴儿潮。

这一特点

在早期移民占多数的通州群岛尤其鲜明,根据皇家南洋银行财报显示

目前,移民通州群岛的华人中,已经有29.2%彻底清偿完了船票及定居等各项贷款和利息,约占1/3弱一点。

这部分华人移民表现出来的最大特点,就是购买力强,购买欲望相当之旺盛,无论购买田产,商铺,宅院或女人,花起银子来眉头都不皱。

通州群岛的“南风堂”各商号生意兴隆,店里几乎什么产品都畅销,也是效益最好的地区之一,仅次于大马尼拉周边地区。

这些早期富起来的华人移民,多有一两项技艺傍身,或是木匠铁匠,或是篾匠漆匠,或是经营地方特色的吃食面点,醋园酱铺,抑或茶楼,酒馆之类,要么就是饲养或者种田大户,都有些额外来钱的手段。

楚国政府推行的是鼓励经商,鼓励农民种植果树,饲养鸡鸭牲畜,有本事尽管使出来,反正按章纳税即可。

对民众的政策较为宽松,一般农户饲养一二十只鸡,七八只鸭或者一两头羊,基本不征收额外的税收。

除非养的多了,到集市上售卖时,那才需要按章纳税。

如此这般

就给广大华人移民农户放松了紧箍咒,几乎家家户户养鸡,养鸭,在改善生活之余,多余的也能到集市上出售,换些银钱来买急需的东西。

这部分先富起来的农户,在还清了银行欠款之后,便有余力开始购置属于自己的私田,成为村镇中人人艳羡的富户。

楚国政府对民众购买私田没有限制,私田是按照“十税三”的税率征收田亩税,比原本租用公田要少交一半税。

那些有私田的人家,多生产出来的粮食,瓜果,蔬菜,各种香料及烟草,都可以拿到集市上去卖钱,收入自然比普通的移民丰厚不少。

日子过得宽松了,能吃饱喝足了,穿的体面了,自然就开始想着买个女人回家生孩子,做家务,日子越过越红火。

这就导致通州群岛上的人口市场,价格节节攀升。

有很多南洋周边地区商人,包括英国人,法国人与荷兰人敏感的嗅到了商机,往往会用大船向楚国本土各岛屿贩卖年轻女子,从中抽取厚利。

楚国官方对此并不禁止,只不过进入市场的人口,需要按章纳税,人头税是按照交易比例的“十抽三”。

此外还有船舶靠港征税,按照英法等商船享有的优惠税率,贩运人口的商船基本上是“十抽一”。

再加上其他打点官员和各种船员和运输费用,这门生意的利润可以达到四成,已经相当丰厚了。

楚国内,七家拥有2级航运资质的大型运输公司,在从北方神州移民的同时,也会带来很多华裔女子,同样可以从中牟取暴利。

在这个时代

人口买卖是正当的生意,北方神州灾害不断,在当地一二十块银洋,就可以买到一个落难少女,长的漂亮些,好些的农家女孩也只需六七十块银洋。

若是运到楚国本土四岛,价格至少150块银洋起,多的五六百,七八百,上千银洋的都有,相当有诱惑力。

有的公司看到其中的厚利,将落难女子买下来后,用好吃好喝的将养几个月或者一两年,让原本瘦骨嶙峋的女孩子迅速丰满,变得玲珑有致起来。

甚至还教授诗文,琴曲,只不过希望能卖个好价钱。

由此甚至演绎出一整套生态链,在神州有专门寻找这些长相标志的难民少女,有运输的,有负责圈养的,有教授文采琴曲的,有教授各项技艺的,林林总总,难以赘述。

楚国政府对此一概不问,对于这些能够踏上楚国的落难少女而言,虽然个人尊严有所折辱,又何尝不是一个逃脱苦海的机会呢?

民间自发的逐利运作,可以极大的减少北方神州因为各种灾害倒闭于途的难民人口,让这些挣扎在死亡线上的难民,多出一个选择。

现实如此残酷,限制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就是自然灾害频仍,粮食供应不足,经常会爆发大规模的饥荒。

入关的时候,由于多年战乱,人口已经降低到五千万左右,到了康熙时代,人口也不过七千万左右。

康雍乾三朝,是朝廷的巅峰时代,由于全力推广摊丁入亩的一条鞭税法,征税以田亩记,而不以家庭人口计。

那么在广大农村,有条件的家庭自然是生的越多越好,没条件的也硬着头皮跟上,人口多不受欺负嘛。

到乾隆末期,人口就发展到3亿多规模,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国。从嘉庆,道光至咸丰朝,虽然开始走下坡路了,各地农民起义不断,列强入侵,大大小小的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可人口没有下降,反而在小幅增长。

如今的同治年间,北方神州的总人口已经超过3.8亿,向着四亿大关逼近。

如此庞大的人口规模,每年因各种自然灾害或者家庭变故走投无路者,哪怕只有百分之一到百分之二,就是一个巨大的数字。

楚国能够接纳的华人移民在其中,所占据的仅是微不足道的一小部分。

以当前的祖国情况来看,年幼的儿童尚未到启蒙阶段,城市中的私塾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正在抢占这个空白。

楚国政府的全民教育法此时出现,规定每个儿童都有享受教育的权利,都必须接受5年基本教育,可以说恰到好处。

在政府的财政安排中

已经开始拨款,在各地府县陆续建造公立学校,绝大多数以小学为主,并且组织学者编写教材,计划推广全民教育。

王室内务府也拨出专款,用于建设属于皇家系列的慈善学校,以皇家仁济学校和皇家仁慈学校为主,同样是在各府县遍地开花。

在上述学校中

普通公立学校的条件较为简陋,以普及教育为主,公立学校的运营收取学费,王国政府财政做适当补贴,以减轻学生家长的压力。

最⊥新⊥小⊥说⊥在⊥六⊥9⊥⊥书⊥⊥吧⊥⊥首⊥发!

王室内务府旗下的学校分为两种,一种是较为昂贵的贵族私立学校,即皇家仁济学校,能够上这类学校的都是城市中产以上家庭。

皇家仁济学校条件非常好,有体面的校服和餐点,教室环境雅致安静,各方面都是最优。

在学校里,除了教授中文,数学,地理,历史,化学,物理等科目外,还会教授各种乐器,舞蹈,体育和军训,教授英语,法语等外国语言,师资优越,自然比一般的公立学校强的多。

这类贵族私校,除了贵没其他毛病。

皇家仁慈学校则属于另一类,多以接纳贫困户子女入学为主,实施全封闭教育,军事化管理,全力灌输忠诚于国王的传统观念,并实施普通的文化教育。

这一类学校孩子小学毕业后,可选取其中的优秀者,继续攻读初中课程,今后有机会成为军校乃至高等院校的学生。

哪怕一百个人中,能培养出一个优秀人才来,花费都值得了。

除了这些

《全民教育法案》还放开了民间参与教育的限制,要求以民间团体名义参与,至少有三名以上具有声望的爵士发起,并不少于12名股东,以及五千银洋的注册资本。

在此基础上

要拥有不少于1200平方米的教学房屋,拥有不少于1000平方米的活动广场,不少于六间标准教室,拥有独立厨房,独立教具室,不少于5名获得教师资格证书的教育者,以及其他规定。

民间资本参与教育,可以发起建立贵族私校性质的学校,也可以发起建立慈善性质的学校,普及教育性质的学校等等,经过审核批准后设立。

种种的限制,就是为了规范办学资格,而不是什么样的人都可以掺一脚进来。

楚国《兵役法》规定,所有年满18岁的国家青年,都有义务服兵役,年满三年退役,可享受退役军人待遇,可获优先举荐进入工矿企业资格。

楚国《矿产资源法》规定;

除了贵族采邑及私有田产之外,楚国疆域内一切之资源,皆归属王室所有,无凭无证不得随意开发。

这一点清楚表明

除了贵族和私人拥有的田产,其他楚国疆域内一切之资源,皆归属于楚国王室所有,明晰产权概念。

若是在私田里开发出矿产资源,那么自然归个人所有,这一条款表明,楚国王室是最大的地主,没有之一。

楚国政府征收的田产转让契税,三成上交楚国财政,两成归各府县所有,列入各府县级财政开支范畴内,接受审计总署监督使用。

其余的五成一律上交王室内务府,进入王室内库中。

尤其这两年来

通州群岛赎买田地的案子增多,每个月都有大几千宗,每一宗赎买案子,都有数十甚至几百块银洋,数千上万的大宗交易也不鲜见。

仅此一项,就能给王室内务府每月带来百余万银洋的净收益,而且在逐月增长,势头相当之猛。

对于此类田地交易

从王国内务府,到政府和各府县都非常积极,这意味着大把大把的银子流淌进来,让财政开支宽裕了很多。

楚国王室可不怕田产交易,这是汇聚社会财富的一个极好手段,当然多多益善了。

仅刚结束的战争,楚国疆域就扩大了20万平方公里,除去湖泊,河流和群山,除去沼泽及内陆腹地的热带密林,就以可耕可牧的平原丘陵地带范围占七分之一计算。

3万平方公里能开垦多少田亩?

那就是近2000万亩田地,让华人移民放开手来赎田,又能购买多少田地?

若真的能把这些田地都买光了,那么还有面积更广阔的香格里拉岛,大不了便宜卖就是了,可开发的田地几乎无穷无尽。

议会通过的《选举法》,在近些年内可能难以广泛推行,但是在10年,20年后,可以依法建立更民主的选举制度。

楚国选举法规定

只有获得楚国公民户籍,且为一家之主的男性公民,年满18岁,每年纳税超过十块银洋,方能具备选举和被选举资格。

也就是说

女性没有选举和被选举资格,户籍内的其他男性也没有选举和被选举资格,只有年满18岁的户主男性,每年纳税超过10块银洋才能符合标准。

基本华人移民的农户,按照“十税六”缴纳税收,都能满足这个标准。

若私田农户的话,起码要拥有30亩以上的私田,方能达到这样的纳税标准。

楚国现行的选举标准并不规范,乡镇中多以村镇长和富户,乡绅为主,把持着农村地方选举,也把持着村镇的话语权。

这些村长,镇长绝大多数都是退役官兵,属于楚国王室的死忠拥护者,当前政策的最大受益群体之一。

正因为如此

楚国广大的村镇能维持较好秩序,上峰下达的政令通畅,能够得到不折不扣的贯彻执行,相当难能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