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风云1864葡萄无牙

第334章1869年的马尼拉人口

第334章1869年的马尼拉人口战争双方正式签订《马尼拉条约》已经是4月13日,加上后续的撤军行动需要时间,某些重大的庆典必须延迟。

盛大的“胜利日”欢庆活动确定于5月1日,在马尼拉主要的荣耀大道举行胜利日阅兵,以及十万民众大游行。

这一来是彰显军事胜利的荣耀,二来是向英法美俄德荷等列强展示肌肉,展示楚国上下团结一心的强大力量。

赢得这一场极具重要意义的胜利,楚王下旨诏曰今后的每年4月13日,就确定为“胜利日”,成为楚国的法定节日。

《马尼拉条约》正式签署后,楚王陛下连续发出了十几条诏令。

诏令内容包罗万象,对全军上下官兵进行叙功嘉奖,赏田,赏宅,赏铺子,赏女人,该加官进爵的加官进爵,该送到军校深造的,送到军校去深造,全军上下那是一片欢腾。

在陆海两军中,以新加坡远征军奖赏最为丰厚,普通一名士兵动辄赏田数百亩,赏田千亩的也不乏其人,归乡后妥妥的一个中等地主。

军官赏田均在千亩以上,营团级军官赏田数千亩比比皆是,并且至少赏了两名侍女,一座位于马尼拉的宅子。

这是因为新加坡远征军建立的赫赫武勋无人能及,“魔鬼师”的名头算是响彻半边天,令英法列强为之侧目,是楚军中的一块响亮招牌。

功勋卓著的将官还得到了陛下手书牌匾,那是作为军人莫大的荣光,引来了人人艳羡,一时间以为热谈。

自4月1日起

马尼拉《世界周报》升级改编为《世界日报》,专门辟出一个军伍专栏,每天报道功勋卓著的官兵事迹,有军官也有士兵。

这个专栏叫做“星耀大楚”,第一期英雄人物就是新任第六师副师长郑世伟上校,详尽报道了其传奇战斗经历,引来了全国上下的热议,成了国内热门人物。

郑世伟上校曾历任原皇家禁卫第三营长,原皇家新编第五团长,在对抗英法联军的山谷战役中一战成名,被誉为“铁门栓”。

楚王陛下亲自赏赐其匾额“百战英豪”,加封王国子爵爵位,赏封田采邑,赏侍女四名,赐宝刀,入马尼拉高级步兵学院将校班深造,今后军中仕途一片光明。

类似加赏的军官数十位之多,皇家海军和陆军皆有不少,俱赐牌匾,加官晋爵以示圣眷优渥,青睐有加。

楚王陛下另行下旨,

从即日起,军政部取消,改设为参谋总部,最高长官为参谋总长,由陆军钱江上将担任。

下面分设陆军部,海军部和后勤部,长官军衔皆为中将,明显提升了一格。

在马尼拉步兵高级学院的大礼堂里,楚王郑国辉对立功授勋的各军将领大加赏赐,封赏帝国首相李鹤章为甲米地侯爵,封赏陆军司令钱江为侯爵,晋升上将军衔。封赏海军司令霍海生为侯爵,晋升上将军衔。

另有新晋伯爵之位六人,新晋子爵之位的合计19人,新晋男爵之位的合计52人,多以军中将领为主,占据总数的2/3,这令王国的贵族圈子扩张了一大截。

这一场战争过后

楚国赢得了对抗侵略最终的胜利,扩大了地盘,掠夺了大量资源,高度凝聚了国民信心,很大程度塑造了国家认同感,将原本需要的水磨教育宣传功夫推进了20年,可谓硕果累累。

官兵们升官发财赏田地,政府官员也多了任职的去向,平民百姓行走在南洋乃至世界各地,能够得到符合列强身份的尊重。

这一切有形无形的好处,加上战争胜利引发的热潮,令全国上下爆发了空前的爱国热情,田野乡间到处欢声笑语,一片喜庆氛围。

楚王下诏;

将东马三州共约20余万平方公里土地,即沙巴,文莱,砂捞越,列入王国本土范畴内,那么王国本土的范畴就从原本的30平方公里,一下子扩展到50万平方公里。

一场战争扩张20万平方公里疆域,还有啥不满足的地方?

这是明面上的好处,那么潜在的好处在哪里?

潜在的好处是楚国的势力已经扩展到澳洲,在西澳洲,北领地,昆士兰州和新威尔士州深深的扎下根来,占据了当地社会人口的主流。

第五师长郑福少将因功晋升为中将衔,封授伯爵爵位,赏《忠勇世家》牌匾,赏牧场十万亩,赐宅一座,侍女六名,贵族金印徽章,赐金银布帛若干。

郑福中将领赏拜谢后,随后遵从王命遣散十几万澳洲远征军,令其各归乡里,安稳度日。

随即不久

郑福中将也从楚国军中退役,定居在新南威尔士州首府悉尼,居住在一个奢华的哥特式庄园中,成为当地首屈一指的华人大牧场主。

在楚国紧锣密鼓的筹备胜利日大游行的时候,郑福伯爵在几次庄园中举办的盛大晚宴后,宣布成立民间组织“楚乡会”,并自任会长。

所谓楚乡,既是以“楚国为家乡”的意思。

“楚乡会”是一个遍及全澳洲的华人组织,以原澳洲远征军为核心力量,在各州,市,县,镇都建立严密的组织结构,由原澳洲远征军长官担任各地分舵要职。

从成立一开始,便号称拥有30万会众,且全部都是精壮华裔男人,女性会员一个不收,老弱小孩儿一个不收。

随后郑福伯爵宣布,将参加新一届新威尔士州长选举,希望能够在新的领域服务广大民众。

其他各州,市,县,镇“楚乡会”成员,也纷纷宣布参选,很多地方不等到澳洲总督下令,便自行开始竞选起来。

等到英国人反应过来,几乎七成的乡镇已经选出了镇长和县长,新南威尔士州长也选出来了,郑福伯爵不出所料当选州长。还有全华班的政府,甚至连华人警察都上岗了。

在澳洲自治领

原本各州就有极大的自主权,可以自行组织选举,自行维持当地的殖民政府运转,自行招聘警察和市县二级公务人员,甚至可以自行制定法律。

在居民人口占绝对多数的澳洲4地,白人的主导权完全丧失。

只有在维多利亚州的墨尔本,当地白人还有相当强的力量,能够与华人推出的竞争对手旗鼓相当,搞得竞争相当激烈。

而这些林林总总的琐事,绝大部分由楚乡会出面解决。

无形中,楚乡会已经成为澳洲第一大政治势力,第一大民间组织和第一大华人帮会,发挥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

十几万澳洲远征军转眼间便解甲归田,过程转化丝滑极了,没有掀起半点波澜,亦无人闹饷反对,无人聚众闹事。

这其中的奥妙就在于

澳洲远征军官兵的相应赏赐,楚王下诏已经颁发一个多月了,各级功勋多以牧场耕田为主,赏的宅子住进去了,赏的女人也都搂着睡过了,好处基本都拿到手了。

在军事行动中掳掠的金银财物,个人私藏的那部分就归自己所有,其他的通通上缴,会有一定比例的赏银发下来。

不要赏银的,也可以折成田亩,店铺或房屋等实物,九成九的官兵都选择后者。

谁都不傻,尤其华人官兵血脉中流淌着深厚的土地情节,能够得到土地的机会永远不容错过。

些许银钱算个屁呀!

只要有田,有地,有牧场,又能舍得一把子力气辛勤肯干,还怕赚不到大笔的银子吗?

对澳洲远征军的赏赐多以实物为主,而这些实物财富都是从白人牧场主,矿场主和富商富户手中掳掠而来,没有花楚国政府一个大子儿。

这些白人牧场主,矿场主绝大多数死于战火,包括那些敢于反抗的白人牛仔,也成了战争中的伤亡数字。

那么这些巨多的财富,就成了无主之物。

在欧洲远征军主导北领地,昆士兰州和新南威尔士州政府期间,改个土地契约再加上官方认证,那就是很简单的事儿。

难道白人就不会主张自己的权利吗?

确实有些不开眼的白人,在战争结束后高举着各种诉状,愤怒的抗议有多少多少田宅被强征,多少多少亲人被杀戮,被侮辱,多少多少股份和财产下落不明,有多少豪宅被强占……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这些跳出来的傻子,很快就被精准的捕捉到了,稍微费了些手脚而已,于是很快天下太平了。

剩下一些在战争中侥幸生还的白人居民,看清了这些社会现状后,明智的人选择闭上嘴,过上躺平的生活。那些心中怀有怨恨的白人,在小酒馆里常常还会发牢骚,抨击各种不公,包括社会上对白人在上学,求职及竞选等各方面的有形无形阻力,两杯马尿一喝就忍不住倾泻出来。

于是乎,似曾熟悉的一幕再次上演……

澳洲社会经过几个月的自然磨合,平静的过渡到往日的慵懒日子。

天空依旧是那么蓝,大地依旧是那么广袤,海湾城市的景色依然是那么美丽,混乱和黑暗都被掩盖了。

“资本在原始积累的最初,每一个毛孔中都散发着肮脏的血腥味……”

这句话,非常好的印证了楚国发展初期,通过简单粗暴的殖民方法,迅速壮大起来的事实。

社会财富就那么多,蛋糕就那么大,你也要多吃一口,那必然就有人没得吃,就必然有人要被剥削和压迫。

不可否认的是

这样简单粗暴的殖民扩张,效果真的立竿见影。

荣耀大道旁

一座规模宏大的连片宫殿式建筑,门口还有一个规模不小的广场。小广场上树立国旗的旗台,三个旗杆上飘扬着旗帜。

最中间的是“楚”字王旗,左侧是八卦太极国旗,右侧是楚国王室家族族徽龙旗,即五爪金龙踏海旗,高高的旗杆上三个偌大的旗帜迎风飘扬。

最⊥新⊥小⊥说⊥在⊥六⊥9⊥⊥书⊥⊥吧⊥⊥首⊥发!

每一天清晨

在太阳升起的时候,这里都会由仪仗兵举行升旗仪式,至傍晚时分,太阳落下之前举行落旗仪式。

日复一日,尤其是战争胜利的消息传来后,每天清晨和傍晚,这里总会聚拢着大量的民众,现场观摩升旗和降旗仪式。

广场后面的宫殿式连片建筑,是经过三年多大规模施工,新落成不久的楚国内阁总理衙门,又称“月湖官邸”。

这是因为在这座宫殿式建筑的旁边,有一个面积广达千余亩的湖泊,因为形状像弯月,所以被称为“月湖”。

建筑庄严肃穆的内阁总理衙门就坐落在月湖之畔,国人因此称为“月湖官邸”。

内阁总理衙门整体建筑风格是汉唐式殿阁建筑,整体垫高土台十余米,需经过32级台阶上行可达。

整体造型是“呈”字形结构,最上面的这个“口”就是月湖广场,后面的“王”是连续三进的宫殿式楼阁。

整体楼高5层,内有连廊连接,金顶红柱,雕栏画栋,极具华夏传统建筑韵味。

其顶端是金碧辉煌的金瓦覆盖,飞檐上设有传统的脊兽,从高处俯瞰整个都城。

看上去肃穆端庄,格外的磅礴大气。

内阁总理衙门两侧设有角门,日常有武装警卫哨岗戒备,闲杂人等禁止靠近。

从这里,可由马车径直入内,进入衙门深处的首相和各部大臣官厅,但只有次长以上高官显爵的贵族可以通过。

普通的内阁总理衙门属员,上下班还是要规规矩矩的走进去,享受不到高官待遇。

好在月湖之畔,就设有一个相当大的马场,衙门内的官员无论是乘坐马车还是骑马,都可以将马匹暂时寄存在这里。

马场的服务很周全,日常照料马匹可以,饲喂也可以,指定喂食一些精料也可以,还可以租赁马车,代写呈文,提供文房四宝,还有值房供给马夫休息,依据服务不同收取一定费用。

在内阁总理衙门另一侧,隔着“月湖”,就是正在施工中的楚国议会,其面积比内阁总理衙门还大,同样是以5层钢筋混凝土结构为主,金瓦红墙,是具有浓重汉唐宫殿风格的建筑群。

国家议会建筑施工已经超过三年半,主体基本落成,还须一定的时间完善建筑内部细节,尚未交付使用。

国家议会这座大型建筑,也是历时多年楚国各部署办公建筑中的最后一座,在年底前可以完工交付。

至此,坐落在荣耀大道两侧的楚国内阁总理衙门,议会,高级法院,九部三署办公衙门,忠烈祠,灵山寺,天元观,国家博物院,图书馆,上医院等大型政府建筑基本落成,完成了一个国家的政府架构。

再加上南洋重工,皇家南洋银行,皇家拓殖银行,交通银行,工商银行,皇家南洋电报局,南洋航运总公司等一系列重量级的企业和金融总部大厦,已经勾画出马尼拉荣耀大道两侧的高大天际线,壮观而宏伟。

这些鳞次栉比的高大建筑,错落有致的分布于荣耀大道两侧,再加上如雨后春笋般树立起来的各种商业建筑,大多层高3~4层。

有少数的大厦七八层,是鹤立鸡群的存在。

这些城市建筑汇集在一起,勾勒出非同凡响的大国气势,看上去就不一般。

现在再也没人说荣耀大道宽阔的像个大广场,数年下来,中心公园旺盛的乔木已经长得郁郁葱葱,一年四季鲜花常开。

中心公园里

有小溪,假山,有亭台楼阁,甚至还有建筑雅致的茶搂,酒店,食肆,有隔着两三百米一座的公共厕所。也有一些打扮浓妆艳抹的女人,经常会出现在绿树掩映之间。

在荣耀大道的西侧

有一座高耸的云霄门,此云霄门高达百余米,下设五孔洞,皆以巨石砌成。

极为厚重的云霄门底座高达81米,取自“九九极致”之意,顶上是三层的华夏宫殿式建筑,称之为“云霄宝殿”。

“云霄宝殿”总高108米,胜利日大阅兵就从这里出发,受阅官兵一路经荣耀大道向东行进,接受楚王及都城民众的检阅,这也是官兵们极大的荣耀。

随着5月1日的临近

马尼拉城市中大街小巷都开始张灯结彩,家家户户贴出了红色楹联,请回了门神,沿街挂上了红灯笼,喜庆的氛围简直就溢了出来。

到了1869年初

马尼拉城市人口已经扩展到62.5万余人,城市面积比早先扩展了一倍多,大量的新建筑拔地而起,来自南洋各处的财富汇聚而来,促进了这座城市的极大繁荣。

马尼拉这座城市,也成为整个南洋地区第一大城市,远远超过了巴达维亚,可以与英属印度总督府所在地加尔各答相媲美。

加尔各达的白人区充斥了欧洲建筑特色,尤其以维多利亚式建筑为多,是一个极具欧洲风情的城市。

马尼拉则以华夏建筑为主,间或能看到典型的西班牙式宫殿庄园建筑,英国维多利亚式建筑和浪漫的法式建筑,是一座融汇中西方建筑风格于一体的开放型城市。

在马尼拉一些新建设的街道中,出现大量的维多利亚连廊式建筑,下面商铺,上面居住,在本地相当多见。

马尼拉这座繁华的城市,严格执行按需吸纳移民的政策,所以城市人口总体增长不快,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现阶段

得益于超前的城市公用设施建设,这包括大型下水沟渠涵道,布局众多而合理的公共厕所,公共马车站台,马尼拉整个城市显得井然有序,清洁而卫生。

能做到这一点,相当之不容易。

城市规模越大,由此带来的交通,卫生和民生等压力就成倍增加,马尼拉同样如此。

王国政府一直在严格控制城市规模,普通移民想要获得一张马尼拉市民身份证件,已经是很不容易的事儿。

王国政府一般不强行禁止自主移民,对于这部分有能力购置船票的移民来说,马尼拉的物价高企,宅院昂贵,想要在马尼拉置业落户也不容易。

因此,周边乡镇迅速的发展起来,各种新建筑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正是适应了社会这一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