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章看中了丹戎甲地区
第332章看中了丹戎甲地区
既然是外交谈判嘛,那么讨价还价势在必行,想让楚国放弃占领的新加坡,一个两个交换条件显然是不够的。多加一个交换条件,感觉合情合理啊。
楚王郑国辉洗漱过后,喝了一口清沏的热茶,便进入房间准备安寝。
躺在床上,脑海中依然盘旋着萦绕着一天来的思绪。
对于这个新加的交换条件,楚王郑国辉已经有了清晰的目标,那就是苏门达腊岛上一个势力薄弱的土邦国~丹戎甲土邦王国。
这个丹戎甲土邦王国,位于新加坡正南的位置,二者隔着马六甲海峡遥相对望。
此地在荷兰人盘踞的巨港西北,距离荷兰殖民军队和亚齐王国军队激烈争夺的占碑地区不远,属于战火波及的地区。
占碑地区是古马来王国的发源地,也是历史上室利佛逝王国的文化和贸易中心,面积约5.3万平方公里。
早在公元671年,唐代高僧义净取海道前往古印度学习佛法,曾在此学习梵语。
这一时期,室利佛逝王国与华夏唐、五代、两宋的封建王朝保持着密切的朝觐关系,定期遣使团北上神州。
直至来自爪哇信奉一是兰-教的满伯夷王朝向西扩张,导致这个信奉佛法的王朝覆灭,从而开创另一段历史。
自17世纪30年代起
荷兰与英国的联盟在亚洲扩展殖民地战场上攻城略地,不断南洋土著王国间扩充势力范围,在波斯湾,锡兰(注,斯里兰卡),爪哇等地,蚕食老牌殖民者葡萄牙的殖民地范围。
这其中,因为地理性的重要因素,位于南洋群岛最西面的苏门答腊,是英荷新殖民者最主要的战略跳板。
曾是地区文化,政治,贸易核心的占碑,也在这个过程中对其开放贸易市场,无力阻挡凶狠的新殖民者侵入。
为此,葡萄牙殖民者与荷兰殖民者曾经爆发了占碑河战役,成为区域争霸的热点地区之一。
最终的结果不言而喻,如今的占碑王国名存实亡,沦为荷兰殖民者保护下的附庸土著贵族,既无权也无兵,只是用于统治土著居民的吉祥符号。
这一地区
是荷兰势力的边缘地区,亦是亚齐苏丹国与荷兰殖民者重兵对峙的地区,属于三方势力的交汇点。
亚齐苏丹王国及几个附属土著王国地盘广大,兵力众多,但陈腐的统治和极其落后的军事力量,使其处于被动挨打一方。
荷兰殖民者装备先进,战术灵活且掌控着占碑河与重要的内河港口,但其国力弱,兵员少。在英国人的有意牵制之下,始终无法彻底消灭反抗的亚齐苏丹势力。
作为苏门答腊的第三方势力,英国的利益主要在商业贸易领域,这是他们关注的重点。
航行条件极好的占碑河地处内陆,且处于苏门答腊岛中部十字路口的重要位置,历史以来商业贸易繁盛。
这吸引了来自各地区的贸易船只,在此补充淡水、口粮或就地交易,还能直接将河道充当天然的避风港,是英国商船经常往来的地区。
自17世纪30年代以来,英荷两国就是长期盟友,可荷兰人在征收贸易税收方面,对英国商船也不手软。
而这屡次招致了英国强烈的反对,甚至英国外交大臣直接警告荷兰,必要时可以动用武力解决纷争,从而迫使荷兰人让步。
所以说,荷兰王国以商业贸易立国,重利而轻义,他也不想想,在整个南洋地区扩展殖民地是跟着谁混出头的?
英国对荷兰王国真是不错,在赢得战胜法国拿破仑皇帝重要的滑铁卢战役后。
考虑到反法联盟中,给率先摇旗呐喊的荷兰王国酬功,英国直接退出了爪哇岛在内的东印度群岛,将偌大的一块地盘交给了荷兰王国。
反过头来,荷兰人还要对英国商人征收重税,岂不让英国人气的鼻子冒烟?
正是基于此
向来深谋远虑的英国人,始终保持了在苏门答腊岛的重要影响力,暗中影响着区域形势走向。
楚王郑国辉瞄上的这个丹戎甲土邦王国,是占碑王国分裂后的某个王国后裔,在占碑省西北部割据了一块地盘。
总面积约7300多平方公里,虽然地盘不大,但当地有近三十万人口,算是沿海人口比较繁盛的地区,开发历史悠久。
由于地处马六甲海峡北部,有能力对海峡施加一定影响力。
现在英国人的态度来看,一定要拿回新加坡。
那么新加坡远征军也不一定要撤回本土,可以暂时撤到丹戎甲土邦休整,然后再确定下一步的行止。
这里毕竟不是英国人地盘,无论从法理还是道义层理,英国都没有充足阻止的理由,尤其在这停战谈判关键的当口。
楚国军队可以撤离新加坡,但具体的去向,只要是非英属殖民地,双方应该保持互相尊重的默契。
避免为了一点小事儿。再次撕破脸。
休整这种事儿嘛,住下去那就不会走了。
至于丹戎甲土邦是否欢迎?
那完全不在楚王郑国辉的考虑之下,只要英国人默认,那么荷兰殖民者强烈反对也没有屁用,这是靠实力决定的事,而不是嗓门儿。
更进一步
若是荷兰人唧唧歪歪的不休,撤到丹戎甲的新加坡远征军也不是不可以拿他撒气,直接将占碑和巨港夺过来,让这帮子落魄的三流欧洲人知道自己的斤两。有时候不揍他,荷兰人总认为自己蛮屌。
殊不知
那是因为背靠着大不列颠帝国的无敌光环,给荷兰身上套上了百毒不侵的金甲。
一般情况下,确实没人愿意去招惹,这是有老大罩着的小弟,揍了荷兰人就是不给老大面子。
当然了,在此之前,必须要和英国人有所默契才行,不可贸然行动……
楚王郑国辉心中各种思绪不停的冒出来,想着想着便进入梦乡。
在深沉的酣睡中
他的嘴角依然勾出了一丝弧度,这一次能够逼迫英法列强在停战条约上签字,无疑是证明楚国强盛实力的伟大成就,极大地提升了楚国的国际地位。
由此带来的好处多多,再也不会让人小瞧了。
战争果然是出位的最粗暴简洁方式,效果好的很呢,今后的楚国跻身于世界列强之一。
即便在欧洲人眼中
楚国仅是一个不入眼的三流列强,那也是列强,走到哪里都会让人高看一眼,赢得无形中的尊重。
最⊥新⊥小⊥说⊥在⊥六⊥9⊥⊥书⊥⊥吧⊥⊥首⊥发!
1869年3月份这儿,全世界可都不消停,战火纷纷,硝烟四起,处处都是战争的血腥场面和动荡局势。
在北方神州
长达十几年的捻匪之乱,在朝廷的重兵围剿之下,终于走上了穷途末路,被彻底掐灭。
彼时,陕甘回乱成为重点打击的目标,朝廷在1866年调派杀伐果断的左宗棠担任陕甘总督,从多路对陕甘回乱进行围剿。
为了缓解粮饷不足的问题,左宗棠采取了屯田措施,并从外地购粮运往陕甘地区,补充后勤辎重。
他的军队大量装备西式枪炮,这在围剿回军过程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1869年三月后,陕西境内的回军几乎被全部肃清,一部分逃往宁夏金积堡投靠马化龙。
左宗棠立刻调集重兵,派遣刘松山部攻打金积堡,由于其周围堡垒密集,许多堡垒三面环山,一面临水,易守难攻。
这导致朝廷进攻的兵马损失甚重,进展不大。
在这个时间段
新江阿古伯叛军纵横南北,其背后有沙俄势力的暗中支持,嚣张气焰一时无人可治,朝廷苦于内乱频仍,尚无余力西征平叛。
在扶桑国
戊辰战争已处于尾声,天皇军大举东征,迫使德川庆喜于1868年5月3日交出江户城,从而声势大振。
在此之后,天皇军连战连捷,至11月初平定东北地区叛乱诸藩,奠定了胜利的基础。
1869年春,天皇军出征北海道,以重兵围攻幕府残余势力盘踞的最后据点五稜郭(注;函馆),虽然幕府残军垂死挣扎,可大势已去。
估摸着用不了多长时间,天皇军就会剿灭这股最后的反抗势力,统一全境,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明治维新政策。
在欧洲
因为西班牙王位空悬的缘故,不但西班牙国内叛乱纷起,且直接导致法国和普鲁士王国之间的氛围空前紧张起来,战争阴云密布。
这就是个威力巨大的火药桶,随时一颗火星都会燃爆起来。
貌似平静的欧洲暗流涌动,各方列强就像闻到血腥味的非洲斑鬣狗一样,基于各自的利益推动事态发展,令形势愈发复杂起来。
普鲁士王国总参谋长老毛奇将军,已经就与法国展开一场全面战争拟定计划,并且呈报威廉一世国王批准,锁进了保险箱里。
一旦事态有变
那么这份战争计划从保险箱里拿出来,即刻就可以在全国实施,包括战时动员超过百万人的军队,投入到这场与法国陆地争霸的全面战争中去。
法国人自然也嗅到了危险的味道,即便南洋地区的战争形势相当不利,亦不敢随意的抽掉欧洲兵力增援,而是积极的屯兵备战。
在法国人的心目中有一个衡量标尺
西贡殖民地重要性远低于北非阿尔及利亚,突尼斯和摩洛哥殖民地,至少相差一个等级。
上述这几个北非殖民地,法国是以本土的标准去投入重金建设,并采用直接殖民统治的方法,推动大规模的向上述地区移民,治理业已卓有成效。
可这几个北非殖民地,其重要性比法国最偏远落后的省份都要低一个等级。
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
这句俗语,可以非常好的印证法国人对本土和海外领的价值观,尤其还是极为偏远的南洋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