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8章
第818章
“还有件更要紧的。*k^u¨a?i\d,u\b′o?o/k..,c?o¨m+” 孟藻神色愈发严肃,“据传,那失踪的幼女……” 他刻意停顿,声音压得更低,“额角同样生有梅花状的胎记。”
刹那间,书房陷入死寂。
唯有案头烛火噼啪爆开火星,窗外鸟鸣声和远处更夫的梆子声清晰可闻。
萧疏隐倏然起身,在书房内来回踱步,玄色衣袍在青砖地上拖出长长的影子,靴跟敲击地面发出急促的声响。
“若真是如此,桑榆竟是安平郡主的血亲?可为何对方行事如此诡秘?若真是寻亲,又何必这般藏头露尾、夜闯宅邸?”
孟藻犹豫片刻,俯身压低声音:“属下暗访时听闻,当年郡马与郡主成婚前,曾卷入一桩皇家秘辛。具体事由无人敢提,但自从幼女失踪后,郡马爷性情大变,连朝会都极少出席……”
他神色凝重,“坊间揣测,此事或许与郡马早逝、幼女失踪一脉相连。”
萧疏隐眸光骤冷,袖中双拳紧握:“幕后操控莫非是郡马?”
“此事牵连极广,属下尚未摸清头绪。” 孟藻垂首答道,“但可以确定,安平郡主这些年从未放弃寻找,甚至动用了宫中人脉。上个月,还有禁军在城西秘密盘查过六七岁女童。”
萧疏隐缓缓坐回太师椅,指节捏得扶手发出细微声响:“看来这潭水远比想象中更深。桑榆既入我萧家门,就是我萧疏隐的亲妹妹。”
他猛地抬头,眼中寒芒毕露,“谁要动她,先过我这关!”
他稍作停顿,从袖中抽出一张素笺:“继续追查郡马府旧仆,尤其是当年接生婆和乳母。记住,一切暗中行事,绝不能打草惊蛇。”
“属下遵命!” 孟藻抱拳行礼,转身时衣摆扫过门槛,带起一阵穿堂风。
晨光渐渐漫过窗棂,萧疏隐独自坐在书房阴影中,案头烛火在日光下显得微弱而摇曳。
殿试当日,天际刚泛起鱼肚白,京都的街巷便已热闹非凡。
宫门之外,官兵们手持长戟,铠甲在晨光中泛着冷冽的光,肃穆的队列如钢铁长城般矗立。
镇国公府的庭院里,沈隽意身着一袭月白色锦袍,腰间玉带温润,身姿挺拔如松。
姜映梨站在他身前,指尖轻捻衣料,细致地抚平每一处褶皱,鼓励道:“今日是重中之重,切不可有丝毫差池。加油,我相信你一定可以的!”
沈隽意温柔一笑,伸手覆上妻子的手,轻声安抚:“放心,我心里有数的。/x~t,i¨a~n\l*a`i/.`c/o,m·”
话音未落,谢知彰快步走来,手掌轻拍沈隽意的肩膀:“阿隽,虽说殿试多为过场,但面见圣上,言行举止皆要谨慎。时辰不早了,该启程了。其他考生想必已在集结。”
沈隽意颔首,深吸一口气,转身向府门走去。
临行前,他回望站在阶前的姜映梨,目光交汇间,随后登上早已等候在外的马车。
马车缓缓驶出国公府,沿着宽阔的朱雀大街向皇宫行进。
沈隽意端坐车内,双手交叠放在膝上,神色沉静如水。
他早已在心中将今日的场景想象过了,此刻闭目养神,静待命运的关键时刻。
不多时,马车停在礼部衙门前。
此处早已聚集了大批身着素色长袍的考生,个个神情肃穆,难掩眼底的紧张与期待。
沈隽意下车的瞬间,几个熟悉的身影立刻迎上前来。
“阿隽!” 郁齐光大步上前,激动地握住他的手臂,“等了这么久,终于到这一天了!”
史霜客紧随其后,笑容满面:“阿隽今日之后,必是真正的状元郎了!”
虽说前些日子他拿了第一名,大家都赞他是状元,但真正的状元之称还是得等今日殿试过后,皇帝朱笔亲点。
沈隽意谦逊地拱手:“殿试尚未开始,结果难料,切莫过早定论。”
正说着,一位身着三品绯袍的官员阔步走来,声音洪亮威严:“诸位进士听令,即刻整队,准备入宫面圣!”
考生们顿时安静下来,在礼部官员的引导下,有条不紊地排成队列。
沈隽意作为会试第一名,被安排在最前列,郁齐光、史霜客等人则是在后方一众三甲进士里。
队伍行进间,沈隽意与凌降曜目光交汇。
只见凌降曜身着紫色锦袍,衣饰华贵,显然精心打扮过。
凌降曜微微颔首致意,眼中既有复杂,也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不甘。
“随我入宫!” 礼部官员一声令下,众人鱼贯而入。
皇宫巍峨壮丽,红墙黄瓦在朝阳下熠熠生辉,飞檐斗拱间尽显皇家威严。
队伍穿过层层宫门,踏上汉白玉石阶,每一步都仿佛踏在历史的厚重之上。
御花园中,花木扶疏,鸟鸣清脆,为肃穆的氛围添了几分生机。*0~d^i*a′n′k-a?n¨s¢h_u′.?c\o!m·
太和殿前,文武百官早已按品级列队而立,
屏息等待圣驾。
沈隽意随着队伍在殿前站定,抬眼望去,金銮殿气势恢宏,龙纹雕刻栩栩如生,令他不禁心生震撼。
“卯时三刻,圣上驾到!”
随着一声高亢的通报,身着明黄龙袍的皇帝在太监们的簇拥下缓步走来。
帝王面容威严而不失慈祥,目光扫过众人,在龙椅上落座。
“平身。” 皇帝的声音沉稳有力,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众人纷纷起身,却依旧保持着恭敬的姿态。
“今日殿试,朕要亲见诸位才学。” 皇帝目光如炬,最终落在沈隽意身上,“就从会试第一名开始。”
礼部尚书上前一步,高声宣旨:“会试第一甲第一名,沈隽意,上前听旨!”
沈隽意深吸一口气,稳步走到殿前,行三叩九拜大礼:“臣沈隽意,叩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皇帝微微颔首,仔细打量眼前这位气宇轩昂的青年才俊,满意之色溢于言表:“沈卿,朕问你,治国之道,首重何事?”
殿内顿时鸦雀无声,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沈隽意身上。
沈隽意从容不迫,声音清朗如钟。
“治国之道,臣以为首重明德。明德者,明君之德也。君德明,则下情上达,政令畅通;君德明,则举贤任能,人尽其才;君德明,则民安国泰,天下大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为本。君王若能正己以正人,则天下归心,四海晏然。”
皇帝眼中闪过赞许,继续问道:“若奸臣当道,蒙蔽圣听,为官者当如何自处?”
此问一出,殿内气氛骤然紧张,不少官员额头沁出细汗。
沈隽意沉思片刻,朗声道:“为臣者,当以忠君爱国为本。若见奸臣误国,必当据理力争,恪守本分。若圣上一时不察,亦不可轻言弃职,而应坚守岗位,静待时机,以正压邪。奸臣得势,多因忠臣退让。若满朝皆趋炎附势之徒,国将危矣。故为臣者,当以苍生为念,舍小我而成大义。”
这番回答不卑不亢,既彰显了臣子的气节,又暗含对帝王的劝谏,引得皇帝频频点头。
随后,关于民生、军事、律法的提问接踵而至,沈隽意皆对答如流,见解独到,令皇帝赞叹不已。
“好!” 皇帝猛地拍案,“沈卿学识渊博,见解深刻,不愧是会试魁首!朕钦点你为状元!”
殿内顿时响起一片赞叹之声。
沈隽意再次行礼,声音坚定:“谢陛下隆恩!”
接下来,其他考生依次接受考验。
随后,来自冀州的柳融沉稳大气,被点为榜眼;来自秦州的肖凛则凭借扎实的才学和英俊的样貌摘得探花。
其余考生也各有所长,分别获得进士及第、进士出身的殊荣。
轮到凌降曜时,尽管他竭尽全力,终因会试成绩平平,加之应答略显生硬,只获三甲进士。
殿试结束,皇帝当场宣布任命:“沈隽意、柳融、肖凛及一甲前十,暂入翰林院,听候差遣;其余进士回府待命,待吏部、户部商议后,再行安排。”
皇帝最后语重心长地勉励众人:“尔等皆为朝廷栋梁,当勤勉尽责,莫负朕望。今日殿试已毕,退下吧。”
随着皇帝离去,礼部尚书高声宣布:“殿试圆满结束!状元、榜眼、探花及一甲前十留步,翰林院学士有话交代。”
众人行礼告退,唯有沈隽意等人留在原地。
凌降曜临走前,深深看了沈隽意一眼,眼神复杂,随后转身离去。
翰林院掌院学士身着紫袍,面带微笑走上前来:“恭喜诸位入翰林院。此地乃朝廷人才渊薮,肩负编修国史、草拟诏书、参赞机要之重任。望诸君勤学不辍,忠心报国。”
“谢学士教诲!” 众人齐声回应。
随后,就听留在后头的礼部侍郎朗声道:“依本朝礼制,新科三鼎甲须游街示众,昭告天下。状元、榜眼、探花即刻准备。”
礼部侍郎即刻趋步上前,引领沈隽意、柳融与肖凛前往更衣处。
锦缎翻飞间,三人换上象征三鼎甲的特制官服。
沈隽意一袭绯色状元袍绣满金线流云,头戴缀满珍珠的花冠,华贵之气扑面而来;柳融与肖凛亦身着绯紫官袍,虽不及状元服繁复,却也暗纹精美,尽显尊荣。
“三位请随下官来。” 就有侍从垂手在前,恭恭敬敬引着三人至宫门外。
早有三匹骏马披红挂彩等候于此 —— 为首的白马通体雪白,鬃毛如银丝般顺滑。两侧棕红骏马昂首嘶鸣,四蹄踏雪。
依古制,状元乘白马,榜眼、探花乘红马。
礼部官员亲自搀扶三人上马,又仔细整理衣冠,确认每一处配饰都端正妥帖。
柳融与肖凛翻身上马,三人排成一列。
队伍最前方,礼部小官吏手持笏板开道。
其后是高举 “状元及第”“榜眼及第”“探花及第” 杏黄大旗的仪战队。
旌旗猎猎间,卫兵与官员整齐列队随行。
“游街开始!” 随着一声令下
,队伍缓缓移动,马蹄声叩响青石板路。
京都街巷早已人头攒动,百姓们听闻新科三鼎甲游街,天未亮便占据有利位置。
当队伍出现时,欢呼声、鼓掌声此起彼伏,缤纷花瓣如骤雨般洒落。
沿街小贩高声叫卖糖葫芦、桂花糕,孩童骑在大人肩头挥舞手臂,整个京都沉浸在喜庆氛围之中。
“那骑白马的便是状元郎?好俊的风姿!” 一位大娘踮脚张望,满脸惊叹。
“正是!据说状元的文章都做得花团锦簇!” 卖糖画的老汉笑着应和。
“红马上的是探花郎吧?” 有老者捋须询问。
“可不是!瞧那瘦高个,生得剑眉星目……” 人群中议论纷纷。
因传统中探花多以俊美著称,沈隽意面如冠玉、气度不凡的模样,反倒让不少人误将他认作探花。
“这状元郎比探花郎还俊!” 闺阁少女们交头接耳,粉面含春,引得同伴们掩嘴轻笑。
“听闻这沈状元不仅相貌出众,殿试策论更是字字珠玑,连圣上都拍案称赞。” 老儒生抚须赞叹,“这般才貌双全,实乃国之栋梁。”
沈隽意端坐马上,身姿挺拔如松,目不斜视。
耳畔潮水般的赞叹声,却让他微微不自在—— 他从未想过,自己的容貌竟成众人焦点。
柳融驱马靠近,低声打趣:“沈兄,这状元头衔抢了不算,连肖兄的‘探花美名’都一并夺了去!”
肖凛亦笑着摇头:“原以为能凭这探花名号在京城扬名,不想竟被沈兄风头盖过。”
沈隽意闻言轻笑:“二位谬赞。这些虚名如过眼云烟,我等当以报国为念。”
肖凛正色点头:“沈兄心怀天下,令人钦佩。日后朝堂共事,定当勠力同心。”
随着队伍前行,沈隽意渐渐适应了周遭的热烈。
他开始带着温和笑意向百姓颔首致意,每一个回应都能引发新一轮欢呼。
少女们望着他如玉面容,双颊绯红。老者们见他谦逊姿态,频频点头。
“往年状元多是古板模样,哪有这般谦和俊逸的?”
“也不知道这状元郎可成亲了……”
议论声随风飘来,沈隽意泰然处之,柳融与肖凛忍俊不禁,被逗得直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