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有没有兴趣当歌手?
听完陈程的介绍,刘诗语有些感动。
她当然知道,陈程这首已经完成的歌曲,不可能是写给自己的,肯定是之前就已经写好。
但他能说出送给自己丶祝自己顺利圆梦,也是心意满满。
于是她微笑道:“谢谢陈程同学,希望借你吉言能马到成功。”
说完,她赶紧又去找自己的dv机和三脚架。
陈程也已经习惯了她的这个举动,于是便安静的等她把dv准备好。
随后,刘诗语回到他身边丶端坐好身体,认真道:“我准备好了,开始吧。”
“好。”
陈程点点头,右手在钢琴高音区轻轻按下几个键,与《孤独患者》一样,简单的钢琴前奏之后,便直接开唱。
“没有一点点防备,
也没有一丝顾虑,
你就这样出现在我的世界里,
带给我惊喜,情不自已。
可是你偏又这样,
在我不知不觉中悄悄的消失,
从我的世界里没有音讯,
剩下的只是回忆……”
陈程轻轻吟唱几句,就让刘诗语感觉头皮一阵发麻。
这首歌虽然不疾不徐,但代入感来的实在是太快了!
完全就像陈程第一句歌词里唱的那样,没有一点点防备,这首歌就直接杀到心里了。
所以,从这一点来看,这首歌从第一句就一语双关,歌里唱着没有一点点防备,听众也同样没有一点点防备。
接着,歌曲唱到了“你”在“我”的世界里来了又走,简单几句,就把整个歌曲的基础逻辑写的一清二楚。
刚听完第一段主歌的那一瞬间,刘诗语还以为这歌是陈程写给自己的,就像是陈程在歌唱自己忽然进入他的世界,又即将从他的世界离开一样。
可她很快又意识到,自己不过就是自作多情罢了。
毕竟自己是几分钟前,才告诉陈程自己要去面试爱乐乐团的事情,这件事,整个江大除了陈程,没有第二个人知道,就连丁宁她都没有告诉过。
所以,短短几分钟,陈程怎麽可能忽然为自己写一段如此贴切的词?
只能说,能让陈程有如此感悟和感慨的,一定另有其人。
没等她细想,陈程便唱到了副歌部分。
副歌,便是这首歌最火的那一段,也是点题的段落:
“你存在,我深深的脑海里,
我的梦里丶我的心里丶我的歌声里
你存在,我深深的脑海里
我的梦里丶我的心里丶我的歌声里。”
副歌也一下击中了刘诗语的内心,在她看来,这首歌简直就是表白的不二之选,而且把对方写进脑海里丶梦里丶心里,都不稀奇,类似的情歌已经多不胜数。
但最后把对方放在自己的歌声里,这一下就升华了。
就像《孤独患者》里那一句“我不唱声嘶力竭的情歌”,瞬间就让自己超出了一个身位。
两首歌在立意上,都有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结合钢琴伴奏简单干净,让刘诗语感觉,这就是陈程写歌的风格。
随后,陈程又重复唱了一遍主歌+副歌,只是这段主歌的歌词有些变化。
“还记得我们曾经,肩并肩一起走过,那段繁华巷口
尽管你我是陌生人丶是过路人
但彼此还是感觉到了对方的
一个眼神丶一个心跳
一种意想不到的快乐,
好像是一场梦境,命中注定。”
这一段,让刘诗语感觉到了一种轻描淡写却浓到骨子里的浪漫。
再接着,又是那段令人印象深刻的副歌。
不过这首歌是典型的三段式结构,除了主歌+副歌重复两遍之外,还有一个部分,便是“桥段”。
桥段很短,只有一段:世界之大为何我们相遇,难道是缘分丶难道是天意?
接着,便再接那段经典副歌。
刘诗语越听越沉迷其中,内心也被这首歌所感动。
待陈程一曲唱完,她还有些回不过神来。
半分钟之后,有些热泪盈眶的刘诗语忍不住问陈程:“这首歌你是写给谁的啊?写得真是太好了!”
陈程笑道:“干嘛写首歌就一定要是写给谁的,就不能是自己写着玩吗?”
刘诗语不信,认真道:“写歌难道不应该是触景生情丶睹物思人丶触景而发吗?”
“当然不是。”
陈程笑道:“那你想,那些歌曲创作者,有的歌写失恋,有的歌写出轨,有的歌写被出轨,还有的歌写偷情,难道都是亲身经历吗?”
刘诗语认真道:“我试着写歌的时候,就是一直代入自己的情绪和自己的感受……”
陈程一针见血的说:“所以你写的歌你自己都不满意,如果你只能依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写歌,那创作面也太狭窄了。”
刘诗语满脸茫然:“是吗?”
“是啊。”
陈程点头说:“人家真正的商业创作者,在写歌的时候想的从来不是自己丶是市场,是想着我写一首什麽样的歌,能让那帮傻子跟着我哭丶跟着我笑丶跟着我唱丶被我牵着鼻子走,然后花钱买我的专辑丶花钱看我的演唱会丶让我赚更多的钱。”
刘诗语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感叹道:“你说得对,看来我确实不适合写歌。”
随后,她稍稍平定心神,看着陈程感叹道:“对了,这首歌你要是不发出来,实在是损失太大了。”
说着,她向陈程道出自己的分析:“《孤独患者》那首歌,立意很高丶曲调结构也很严谨,甚至可以说很高级,不过我个人感觉,对听众的阅历有一定的要求,而且演唱难度比较大,所以不太适合传唱。”
“可这首《我的歌声里》就不一样了,它的曲调丶歌词丶立意虽然没有《孤独患者》那麽曲高和寡,但也正是这个原因,它很适合大众演唱,朗朗上口,所以一旦发表出来,传唱度一定会非常高,甚至有可能火遍大江南北。”
陈程有些惊讶于她的眼光独到,这两首歌上辈子的实际情况,几乎与她判断的一模一样。
《孤独患者》艺术成分更高,更能引人共鸣,甚至得了香港十大金曲奖,但网络播放量相比《我的歌声里》还是要差上不少。
后者的全网播放量至少在五十亿次以上,是前者的一倍还要多。
除此之外,后者还有无数个翻唱版本,其中有几个特别火的翻唱,加起来的播放量也在十亿次以上。
而且,《我的歌声里》还有一个数据很惊人,它曾经是在连续三年时间里,稳居ktv点唱榜前三,绝对是一首传唱度极高的网红歌曲。
所以,刘诗语的判断一点也没有错,相比之下,《我的歌声里》有更大的市场价值。
陈程对成为歌手没什麽兴趣,这种现象级的网红歌曲,在若干年版权保护机制健全之后,确实能赚很多钱,就像广州雨神那首《广东爱情故事》,一首歌就赚了一个亿,而且还在持续不断赚钱。
现在的网红歌曲,在网上吃不到直接的传播红利,这年代哪有人花钱听歌,平台拿你的版权供人播放,也不会给你一毛钱。
这年代的网红歌曲想赚钱,只有线上转线下这一条路,就像杨臣刚那首《老鼠爱大米》,也帮他赚了很多钱,但那些钱可不是线上赚来的,是线上火了之后,在线下疯狂走穴丶参加各种晚会赚来的。
歌在网上没赚到钱,但歌很火,歌手的出场费自然水涨船高。
可陈程哪能愿意去赚这份辛苦钱。
于是,他果断的对刘诗语说:“刘老师,我这个人不想出名,但如果真是必须出名,我更希望我是以一个创业者的身份出名,而不是一个歌手。”
刘诗语问他:“那你写的这些歌,难道就打算这麽埋没了吗?”
陈程心想,埋没是不可能埋没的,肯定得赶在原唱出来之前先把它发出去。
于是他好奇的问刘诗语:“刘老师,你有没有兴趣当歌手?如果你有兴趣,咱俩可以合作,我把歌给你发表。”
刘诗语摇摇头:“我还是算了,我也不太喜欢抛头露面,能加入爱乐就是我最大的梦想,实现之后我就踏踏实实的当个专职演奏家。”
陈程说:“你可以考虑一下,要是什麽时候改变主意了随时告诉我,或者你等我做大做强,到时候我直接搞个唱片公司咱们再合作。”
如果其他同龄人说要搞个唱片公司,刘诗语会觉得完全是痴人说梦。
但这话从陈程嘴里说出来,她丝毫没有怀疑。
她在美国学习生活多年,比国内大多数人都更了解网际网路的潜力,校内网看起来只是一个网站,但用不了多久,它可能就会成为国内首屈一指的大网站。
新浪丶搜狐丶网易,不都是门户网站并且在美股上市了吗?
还有idg投资的丶估值已经过亿美金的中华英才网。
恰好过年时,爸爸的学生来家里拜访,饭桌上聊起过这个网站,刘诗语有心多听了几句,知道它是一个招聘网站丶服务的是已经毕业的往届大学生和应届大学生。
而校内网将来服务的,不只是从大学走出去的这部分学生,还有那些在校大学生,甚至准大学生。
单从这一点,刘诗语就觉得,校内网的将来,一定比中华英才网更广阔。
如果陈程哪天真成了身价过亿美金的成功企业家,那他搞个唱片公司,不过就是信手拈来。
于是,她微微一笑,点头说道:“那我就等你做大做强,到时候我混不下去了就来投奔你,当你公司的第一个签约歌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