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章 突破大毛的坎

赵瑞刚抓过一张新纸,在纸上飞快地写着:

氧化镁百分之六十五,氧化铬百分之二十,氧化锆百分之三……

配比数字逐渐清晰的时候,窗外的天空已泛起鱼肚白。

赵瑞刚等不及吃早饭,抓起写满字的纸就朝资料室奔去。

他一边推开资料室的门,嘴里一边念叨:“师父师父!氧化锆的熔点高达两千七百多摄氏度,刚好能抵挡住钢水的冲刷……”

刚刚起床还没来得及洗脸的郑怀城,被冲进来的赵瑞刚吓了一跳,待看清他布满红血丝的眼睛后,不由心疼道:“你小子通宵没睡?”

当看到纸上写着“氧化锆”三个字时,郑怀城顿了片刻,突然拍了下脑门:

“对呀!我怎么忘了这个!当年在鞍阳钢厂搞攻关,大毛专家也提过氧化锆的抗渣性,可惜那时候国内没提纯技术……”

赵瑞刚指着图纸上的固溶体生成曲线:“我推测,可以从百分之三开始试验,我估计这个比例既能形成保护层,又不会影响砖体强度。”

这个数据自然是他前世在报告上看到的最佳比例,但此刻他不便详细解释。

郑怀城自然相信自己徒弟的本事,但本着实事求是和严谨的原则,他还是制定了不同比例的试验方案。

多实验几次,总是没错的。

三天后,第一批添加不同含量氧化锆的耐火砖送进了平炉的时候,所有人都捏着把汗。

赵瑞刚蹲在炉前,目不转睛地盯着砖体在高温下泛出淡蓝色的光泽——

这是氧化锆稳定存在的特征。

又是三天后。

等待是最令人心焦的。

平炉钢水正在钢厂做着检测,三零八研究所瓦窑支部的办公室已被焦灼的寂静填满。

郑怀城坐在藤椅上闭目养神,看似风轻云淡,手指敲击扶手的节奏却越来越快,出卖了他内心的紧张和焦虑。

陈学深的布鞋在水泥地上磨出“沙沙”声,他从东墙走到西墙,在办公室里来回转圈,一刻也坐不安稳。

老周他们三个研究员也没有心思干活,都凑在窗边,脖子伸得像大鹅,目光死死盯着通往钢厂的土路,祈祷着钢厂的通报快点来。

只有赵瑞刚稳如泰山地端坐在桌前,手里翻着穆心兰最近整理的炼钢笔记。

蓝布笔记本上的字迹清秀,记录着不同温度下钢水的色泽变化。

他的指尖在字迹上轻轻划过,看得十分认真,仿佛窗外的蝉鸣、屋里的踱步声都与他无关。

其实掌心也沁着薄汗,但他心里还是有底——添加氧化锆的配比经过三次演算,再差也该比百分之七十三的合格率高出一截。

墙上的挂钟滴答滴答地响着,越发显得室内安静极了。

突然,院门外传来自行车刹车的尖啸声,然后是自行车“哐当”的倒地声,紧接着是一阵“噔噔噔”的脚步声。

“来了!”小李猛地推开窗户,就见钢厂厂长的身影跌跌撞撞闯进来。

蓝布工装后背洇着深色的汗渍,草帽歪在脖子上,手里紧紧攥着张纸,被汗水浸得有些发皱。

厂长上气不接下气地冲进支部办公室,双手拄着膝盖大口喘气,喉咙里发出“嗬嗬”的声响——

报告一出来,他立马攥着报告单,从钢厂一路猛蹬自行车往瓦窑支部赶。

三十里路骑得飞快,火辣辣的大太阳把路面晒得滚烫,车胎都差点爆了。

众人一拥而上地围过来。

陈学深急得直跺脚:“你快说呀!”

郑怀城缓声道:“别急,等他先缓缓。”

“先喝口水,喘口气。”

赵瑞刚扶他坐在一旁,递过一个搪瓷缸。

厂长直接把攥得发潮的报告塞进赵瑞刚手里,声音嘶哑得像砂纸磨木头一般:“自……自己看!”

说完立马接过缸子,仰着头“咕嘟咕嘟”一通猛灌。

赵瑞刚展开报告,目光直接扫向标红的数字,手指在纸面轻轻点了点,脸上没什么表情,只有嘴角几不可察地向上扬了扬。

“多少?”郑怀城的声音带着不易察觉的颤抖。

众人哗啦一下围上来,脑袋挤成一团。

当看清那几个鲜红的数字,从“84%±3%”,“88%±4%”到最高的“91%±3%”时,屋里瞬间静得能听见苍蝇飞过的声音。

“竟……竟然到了百分之九十……”陈学深的声音像是从牙缝里挤出来一样。

“破了!竟然真破了大毛的坎了!”老周猛地一拍大腿,大吼一声。

小李和老王直接抱在了一起,一个捶桌子一个跺地板,粗粝的嗓门在屋里炸开,比上次看到百分之七十三数据时的欢呼要疯癫许多。

郑怀城的手指在眼角抹了又抹,浑浊的眼睛里闪着光,嘴里反复念叨:“这么多年了……总算把这关给打通了……”

赵瑞刚捏着报告的手指微微用力,纸上的数字仿佛带着温度。

他看着满屋激动的身影,心里那块悬了几天的大石头终于落了地,取而代之的是满满的踏实感。

不是因为赢了谁,是因为真的把技术往前推了一大步。

窗外的阳光照在他平静的脸上,映出几分胸有成竹的从容。

仿佛这百分之九十一的合格率,本就是意料之中的事。

办公室里的欢呼声渐渐平息,陈学深指挥着研究员们把报表誊写清楚。

郑怀城坐回藤椅,手里捏着支磨秃的铅笔,在之前师徒俩人合作的炼钢思维导图上圈圈画画。

纸上密密麻麻的红蓝字标注着不同的参数,他指尖点在“膛炉温度”那栏画了个对勾,抬头道:“报表得尽快报给市局。”

赵瑞刚道:“我打算下午就去中州,当面跟吕局长汇报。”

他看了眼郑怀城,“师父,其实这事儿您去最合适,您对技术细节的把握比我透彻。”

郑怀城停下手里的笔,抬头时眼里带着笑意,摆了摆手:“我就不去了。你看这图上,刚想到的硅锰合金微调方案还没试过,哪有功夫去市局应酬。”

他把思维导图往赵瑞刚面前推了推,“再说了,我这辈子就认技术不认名利,能把合格率提上去就是最实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