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1章 暴富
几个弟子朝屋内探头探脑,对前来巡查的谢酝犹豫道:“大师兄……六师姐好像有点死了。”
谢酝折进屋里瞧了一眼,贴心地给瘫倒在地的姜芜盖上被子垫上枕头,又贴心地关上门:“没事,你们六师姐就喜欢睡地上。”
弟子们恍然大悟:“原来如此。”
能成为强者,果然跟普通人不一样。
一个个满脸崇拜地压低声音道:“睡地上就能成仙吗?下回我也睡。”
“回去我便将房里的床全拆了。”
“好主意,好主意!”
而后像是学到般,纷纷兴高采烈地散去。
最后还是阿月救治周边百姓回来,听闻姜芜在此,忙过来瞧瞧,推门进屋内后猛地一惊,将人抱上床,喂了些灵草灵药。
只是还不等她离开,姜芜就已慢悠悠转醒,揉着惺忪睡眼朝她打招呼:“阿月姐姐~”
阿月背起的竹篓又放下,眼睛弯起点柔和弧度,转身为她倒了杯温茶,递到她手中,又自然地伸手揉了揉她睡得微红的脸颊,语气温柔:“睡醒了?在地上躺了那么久,没有不舒服吧?”
姜芜就着她的手喝了一口茶,清醒些许,得意道:“不怕,阿芜如今身体好着呢。”
阿月被她逗笑:“是是是,我们阿芜最厉害,如今可是这十八州第一人,自然不会生病。”
她说着,将姜芜略显凌乱的发丝拢到耳后,轻声问道:“你还没吃饭,饿不饿?今日恰好大家都从外面回来了,要不要一起回渡厄堂,我下厨。”
姜芜快速盘算了下今日是否还有事要做,最后通通都抛之脑后,爬下床,眼巴巴的跟在阿月身边:“吃饭吃饭。”
阿月失笑:“走吧,不过南安城如今正在重建,买不到太多菜,只能做些堂里存着的吃食,得委屈阿芜了。”
“南安城买不到吃的?”
姜芜脚步一顿,“那哪里能买到?”
阿月愣愣道:“怕是得往河川城那边去了,那边离得远,应当没被波及……”
姜芜:“好说。”
她二话不说扣住阿月的手腕,两人瞬息之间消失在原地,房内只留下阿月的一声惊呼。
眨眼工夫,两人已到热闹市集中心。
阿月站稳身形,抬眼望去,只见长街两侧人流如织,叫卖声、嬉笑声不绝于耳,一派极为繁华的景象。
她默默给自己吃下一颗清心丸,环顾四周,轻轻拉了拉姜芜:“阿芜,这瞧着……也不太像河川城呀。”
姜芜正兴致勃勃地打量着一个糖人摊子,闻言回头,理直气壮地答道:“对呀,反正要买吃的,自然要去热闹点的地方,都城集市,想必什么吃的都能买到。”
阿月:“……都城?这么快?”
都城这么远,她们来回奔波都城和南安城的渡厄堂至少也要两天一夜。
阿芜竟瞬息之间便能到达……
难怪她被传得有些头晕目眩。
姜芜拉着她往香气四溢的熟食铺子走:“嗯!等买好了菜,我顺便去都城的渡厄堂设一个空间传送阵法,日后你们来回也方便。”
“会不会很麻烦?”
“不会,我很厉害。”阿月看着她跃跃欲试的侧脸,一时既觉得难以置信,又忍不住莞尔。
空间传送阵法可不是简单的事情!
这般惊天动地的手段,在她口中竟如同出门散步般寻常。
阿月稍有些冲动地脱口而出:“阿芜放心,渡厄堂定不会拖你后腿,定多赚些钱,报答你。”
“什么报答不报答的?”
姜芜买了袋栗子塞进她怀中,散发着暖融融的香气,“渡厄堂也是阿芜的家,阿芜一人得道,渡厄堂当然要跟阿芜一起鸡犬升天!”
阿月:“……这话是这么用的吗?”
姜芜:“嘿嘿。”
两人顺着熙攘的人流缓步前行,市集的喧嚣与食物的香气交织在一起。
阿月望着两侧琳琅满目的货摊,忽然停下脚步:“南安城如今正在重建,百姓安置、工人伙食都极耗粮食物资,我们既然来了这都城,不妨多采买些米面菜蔬带回去,也算尽一份心力,只是我身上带的芥子袋不够大……”
姜芜啃着颗糖栗子,立马应道:“我大,我大,放我这儿。”
阿月笑道:“好。”
她们径直走向市集中央最大的粮铺。
阿月细致地挑选起耐存的米粮与干果,不时询问价钱和存量。
姜芜则一边啃刚买的青果,一边将成袋的米面、新摘的时蔬与饱满的果实塞进芥子袋中。
不过片刻,她们已购足数量可观的粮蔬。
阿月又转向另一侧的鱼档肉铺,挑选了两条活蹦乱跳的大鱼,买了几块五花肉,妥帖地装进自己芥子袋中:“这回好了,回去给阿芜煮鱼汤,炖肉吃。”
姜芜打了个饱嗝,捂着嘴点点头:“好~”
回去之前,两人又来到都城的渡厄堂。
这是姜芜头一回来,刚至堂外,便猛地一震,睁大眼睛:“这是渡厄堂??”
只见宽广的门堂巍然立于都城最繁华的长街之上,两侧皆是金碧辉煌的酒楼与气派的商铺,而它却并丝毫被这满目浮华所掩盖。
整座楼阁以深木为骨,青瓦为顶,飞檐如翼,格局开阔庄重。
虽无奢靡装饰,但一砖一瓦皆显古朴厚重之风,于喧嚣市中自成一番沉静气度。
仰首望去,楼高五层,檐下悬一乌木匾额,上书“渡厄”二字,笔力苍劲,隐有灵光流转。
门前人来人往,既有身着锦袍、腰佩玉带的宗门修士与世家子弟,亦有布衣简饰的寻常百姓,彼此并肩进出,姿态从容,竟无半分突兀,反透出一种难得的融洽与平和。
姜芜闭了闭眼,半晌又睁开。
这怎么跟她想象中有点不一样。
她们渡厄堂不是小小一个,隐于市井、低调行事的吗?
这会儿怎么……暴富了?
阿月见她这副目瞪口呆模样,噗呲笑出声:“你不知道,这些年中州屡生变故,妖祟纵横,百姓流离受苦,到处人手紧缺、应对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