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 第34章 线索

谢危养的信鹰,一般用来搜集情报,很少往北境递信,谢媛神色肃了肃,加快脚步,绕过地下暗牢,转身按下墙上的机关按钮,进了密室,拆开信封。


【铁岭三将,黄副将军为其一。父亲失踪后的最后地点,留有一张红符令,正在追查。】


【赵隼,祖籍滁州,实。暂无二心,可信。国子监女学招贤,欲令三妹四妹入学。】


另外,前段时间瓜州城内出现囤粮购药的商贩,谢媛大姐谢婉打听到了一丝线索。


谢婉嫁给的是皖南的世家陈氏独子,她喜欢从商,陈氏也不是拘泥于俗世之人,便将家族里大半家产田产生意交给她打理。


她也确实眼光独到,三年间,不仅将陈氏的资产翻了两番,还开辟了一条新的湖运商路,成为皖南富商里数一数二的存在。


也是因为她时不时的给北境输送物资粮草,才让北境这几年即便有时候粮饷被克扣,还能勉强坚持下去的原因。


甚至,她创办了一条单独的女商商队,就连押镖的也是雇佣的绿林里的女侠。


她这条消息,就是由这支女商无意打听到的。


她们走商途经苏州卸货时,遇到当地同样急匆匆卸货的湖商,见她们是女子,言语间多有挤兑和嘲讽。


商队的头儿程双陆是凭一己之力将自己从青楼里赎出来的,她见惯了各式各样的男人,手段多得是,三言两语便将对方掏了个底朝天。


程双陆她们对“北边儿”格外敏感,入了夜,便请同行的镖师探了个究竟。


发现全是上等的米粮和常见的外伤用药材后,个个神色凝重,只能紧急调换了几箱药材将此事上报给谢婉。


谢婉雷厉风行,当即亲自押了批上好的绸缎,带队前往苏州。


苏州的商会不敢怠慢。


谢婉明里以折价亏损换个朋友为由,暗里将商会里的成员聊了个遍,终于发现藏在这些个湖商里的暗鬼。


此人的祖籍不是苏州,是衢州。


女儿嫁给了京城里的七品小官为妾。


通过这些消息,谢危调查后抽丝剥茧,查到了那名官员,原先是前兵部尚书胡淮左远房侄子的同窗。


“怎么绕来绕去,又绕回来了?”谢媛揉了揉额头,闭上眼睛捏了下鼻梁,没好气地道,“胡淮左都快要去见阎王了怎么还这么能蹦跶!”


“北境的旱蚱蜢都没他能跳!”谢媛将密信塞进青鹤怀中,继续道,“你仔细看看,往后瞧一瞧,看看大哥有没有查到胡淮左身后之人。”


青鹤捧着最后一页密信,看着上面端端正正的楷体。


【圆圆吾妹,朝堂暗潮汹涌,边境亦如是。如今敌暗我明,切忌小心行事,三思而后行。兄玉衡笔。】


青鹤:“……”


“小姐,公子没查到。”无奈地笑了笑,青鹤将密信叠起来放在烛火上点燃,她想了想,还是没忍住问了句,“小姐,那个王二小姐,可靠吗?”


谢媛转身,皱眉道:“怎么,发现了什么?”


“倒也算不上。”青鹤将燃烧后的纸灰用水盆接住,搅了搅倒进一株蔫巴巴的花盆中,“只不过,觉得有些奇怪。”


“她似乎不喜女子近身,山伯安排了好几个婢女都被她退了回来,就留了一个洒扫丫鬟。”


“哈哈哈哈!我还以为你要说她院子里的丫鬟有古怪。”谢媛拍了拍青鹤的肩膀,大笑道,“难道青绫没和你说,王二姐姐她有魔镜之好,她远离婢女是为了她们好。”


青鹤:“……”


“那小姐怎么不避讳一下?”她着实有些忧愁了,小姐马上就要及笄了,老太君偷偷给她下了任务,让她套一套小姐的真实想法。


谢媛理所当然地哼了声,道:“我又没有魔镜之好。”


“王二姐姐也知道的,况且,我觉得,她可能有心上人。”


青鹤深吸一口气,勉强笑道:“小姐,你还是不要你觉得了。”


“你别忘了,你上次觉得田嫂子看上了傅恒将军,差点没把他气死。林大哥也差点没被他揍个半死——”


青鹤倏地想到什么戛然而止,谢媛脸上的笑容也淡了下来。


“你去看她了?她怎么样?”


青鹤明白,谢媛这句“她”指的是田嫂子,是林副参将林剑良的妻子。


抿了抿唇,她才沉声道:“她说,林剑良罪有应得,小姐做得对。”


“但是,她一时半会儿过不去这个坎,她先带着小铁柱回去住住。待日子久了,她忘得差不多了,就把小铁柱送回来,送到北境军里。她说‘孩子他爹对不住的将士,我让他赚回来,这样,就不亏了’。”


谢媛叹了口气,沉默。


她们都知道,田嫂子是个孤儿,没有家。如今瓜州城内还相对安稳,但城外难民越来越多,她能去哪儿!


“小姐,我偷偷塞了些盘缠给他们。也让手下暗中护送了一程。”


她们能做的,有限。


青鹤离开后,谢媛一个人在暗室里呆了半晌,才重新出现在将军府中。


看着那群仍旧不知疾苦的世家公子,她招了招手,冷声道:“今日起,开始安排他们入营。没入营的,全部去给我修筑城墙。”


**


瓜州城的新修的城墙还未垒两层砖,有关北境的军报就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传回玉京。


有胡淮左的前例在,新任的兵部尚书不敢截停战报须臾,呈到丞相王仪手中时,他片刻不敢耽搁,领着兵部尚书火急火燎地叩开了宫门。</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nmxs8|n|cc|15317096|164960||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p>


翌日,崇明殿内。


长达数千字的北境将士阵亡名单以及请功册在大殿上铺陈开,朱笔勾勒的大红叉随处可见。


“众卿有何想法?”


正准备继续弹劾平阳公主的官员们默默收回脚,低头不语。


皇上冷笑一声,点名王老丞相。


“王仪,你来说!”


王老丞相看向户部尚书,后者隐有不好的预感,还没等他来得及反应,便听见对方老神神在在的开了口。


“北境此战,捷报频频,扬我大晋国威。玉弧大将军功不可没,北境的将士亦功不可没!


“老臣认为,玉弧大将军请功的奏折合乎情理也合乎国理。牺牲将士的抚恤银,只能多,不能少!”


此话落下,殿内落针可闻。


户部尚书气得脑袋快冒烟,心中暗骂:个老匹夫!你就出一张嘴!


这事儿谁都知道是这么个理儿,关键是,国库快空虚了!


连年战争,又要兴土木,皇上后宫百官份例都找他,各部支出也找他!


他王仪就朱笔一勾,“批”“准”,头痛的还是他!户部尚书恨得牙痒痒,若不是有辱斯文,他指不定上去抬脚踢王仪两脚了!


今年北境的粮饷,赵成化那个乱臣贼子,与胡淮左勾结吞了一波。虽然有百官“捐赠”,但偌大的北境军,光靠他们那点银两根本不够!


是他,是他孙孟仓绞尽脑汁挪来凑去筹齐的!


户部尚书咬了咬牙,心一横,上前出列,高呼道:“皇上!”


皇帝眯了眯眼,沉声道:“孙爱卿,你有不同意见?”


孙孟仓骤感一股威压扑面而来,他嘴唇抖了抖,最后只得道了句。


“臣不敢。但——”


话还未说完,长乐侯忽然一脚踏了出来,站在他左边。右边,又有一道身影压过来,是武安侯。


“皇上,臣愿府中缩衣节食,替北境阵亡的将士捐出抚恤银千两。”


武安侯也不遑多让,立马接了句:“臣府中还有些皇上的赏赐,稍后让孙大人与内务府估个价,算武安侯府对北境将士的心意。”


朝中百官:“……”又来?


这两人一唱一和的,绝对私底下偷偷摸摸通过气。


朝中其他官员也不是省油的灯,尽管再不情愿,但瞧见皇上的脸色后,只能咬牙跟着“自愿捐银”。


“甚好!大晋有爱卿们,朕心甚慰。”


再度上演的捐银风波传至北境时,已经入了秋,谢媛正驮着吴老军医赶回瓜州城内。


怀王突然感染了风寒,反复高热,城内最好的坐堂大夫也束手无策。


“又是反复发热,又是咳的,还精神萎靡,听起来有点不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