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 章 余莺儿23
明明很简单的事情,只用每晚去果郡王府开窗通风,这非常简单非常幼稚的手段迷惑住了本就不聪明的夏刈。
“余姑娘,这未免也太......”
虽然夏刈没有明说,但那嫌弃的表情余莺儿可看的真真儿的。
“手段虽然低级,但效果好啊。你负责给他弄出高热,再在太医开的药里兑点水,烧傻了也有咱们皇上照看着呢,又出了气又得了名声,也没有尾巴叫那些天天犬吠的人抓,这怎么不好了?”
余莺儿一脸无辜,她对夏刈还是很了解的,一定会去跟皇上打小报告,这人设啊,就是得时时刻刻的立着。而且,不是余莺儿小瞧人,夏刈办事,好像就没成功过几件。太难的,她也不敢叫夏刈自己去干啊!
夏刈想了想,也觉得有道理。毕竟招不在新有用就行。比起下药,这开开窗洒洒水的事,确实简单又不留痕。
这明面儿上把差事交上去,余莺儿便一如往常般在宫里头随意溜达。
偶尔给皇上说说书,给华妃解解惑,收一收玉贵人和锦贵人的礼,挡一挡皇后和剪秋那些上不得台面的手段,看一看甄嬛和端妃手段尽出的乐子,顺便接了富察贵人的保胎单子。
富察贵人虽然不够聪明,但胜在家里头的富察氏脑子突然觉醒,知道给宫里这位小主找个靠山。
余莺儿把延禧宫的脏东西捡了捡,嫌弃的摇了摇头:“小主您能平安怀上皇嗣也是祖宗保佑了,您家里头就没有给送一个有用的宫女儿吗?”
指桑骂桑算是让余莺儿玩儿的很明白了,富察贵人只是有点蠢萌,还是能听懂人话的。
这几日随着脏东西一点点被挑出去,她的脑子好像也回来了,变的内敛低调了许多。
“多谢余姑娘了,这是我的小小心意,今后还请余姑娘多多照看。”
上道的富察氏可是不缺银钱,出手之阔绰堪比第二个华妃。
余莺儿毫不客气的接过自己的酬劳:“小主放心,奴婢收了钱,就绝不会叫您有危险的。”
那一整个紫檀木的箱子打开,里头是整整齐齐码放的金砖。
富察家如此上道,余莺儿自然不会让人家觉得这钱花的不值。
三两句话,便把同住一宫的柔答应挪到了启祥宫去,凭丽嫔那张嘴,曹贵人那脑子,安陵容那会脑补的性子,怕是今后有的熬呢。
皇上如今也不糊涂,玉贵人和锦贵人有孕初都进了位,富察贵人便也得了个封号嘉,记仇归记仇,一些些面子工程皇上还是要做的。
除了甄嬛和端妃还在试图勾引皇上睡觉,后宫表面上一团平静。而余莺儿,也得到了她想要的消息。
果郡王宫里头的线人是御花园洒扫的小太监小林子和内务府负责采买跑腿太监小单子,两个人经手的消息都是余莺儿左手倒右手的糊弄。
果郡王没有再接到甄嬛的消息没有怀疑过自己的线人,反而是怀疑起了甄嬛的心意。毕竟两个人也算得上是互相算计,那点子真心都用来演戏了。
余莺儿喜欢打听消息的形象早早立住,偶尔拿着瓜子花生去嬷嬷宫女里说些小话都是常事。
小林子和小单子偶尔听闻碎玉轩常请了太医去看,再加上彩蘋在甄嬛这里并不算自己人,所以大部分事都是流朱做的。导致小林子一问三不知,还以为主子的事要坏,这不就把消息送到了果郡王处。
而果郡王一时情急以为甄嬛想要偷偷流掉自己的孩子,便四处找了大夫寻了可靠的保胎药。
这事到底是不能宣之于口,果郡王为了不被人发现,叫府里的小厮净往京城边缘处的药店去买,跑了几次,果断染上了时疫。
不过果郡王的身体不错,即使发现了跑腿的小厮发了热也没当回事。
虽说现在不敢光明正大的在后宫行走,但打着给太后请安的由头进宫的事,果郡王可没少干。
他年纪轻身体好,时疫最开始在他身上的症状并不明显,只是些些鼻塞,果郡王并没有放在心上。
太后也只是嘱托他记得喝药,便把人打发了出去。
果郡王倒是想四处溜达,可碍于御前大宫女余姑娘得知了京城外头有时疫,对进宫的人管制的格外严厉。
他尝试了几次都没有得逞,只好作罢。
“皇上不好了,太后娘娘突发高热,人已经昏迷不醒了!”
等了几天,这好消息终于是来了。
余莺儿深吸口气立刻上前行了一礼:“皇上,奴婢脚程快,先去寿康宫看情况,皇上您别着急。”
皇上是知道余莺儿这精神头的,闻言点了点头没有顾上说话,赶忙往寿康宫赶。
余莺儿先一步到了寿康宫,看了眼两位太医赶忙询问病情。
得益于她这段时间比较关注宫外时疫的事,太医对太后的症状也算是有把握。
“余姑娘,太后娘娘这应当是染上了时疫。”余莺儿眼珠子一瞪,立刻组织寿康宫的人封宫。
“皇上!您不能进来,奴婢知道您孝顺心疼太后娘娘,但这时疫来势汹汹,寿康宫已经有几个宫人没了意识。您是一国之君,万不能在这个时候冒险。
皇上您放心,奴婢在这里守着。刚刚奴婢也问了,这几日寿康宫的宫人除了去御膳房和内务府也没有接触外人。除了皇后娘娘和果郡王,寿康宫一直是安安静静的。”
余莺儿隔着寿康宫的大门跟皇上喊话,语气又快又急但处理的格外周全。
皇上抹了把脸,名声和由头余莺儿都给他了,他确实没必要愣往里头闯。
“你在里头小心些,朕会查清楚这时疫的来源的。”
形势严峻,皇上得赶紧回去主持大局。
宫里头的宫人们经过余莺儿的调教格外的有条理,倒也不用皇后和华妃太过操心,后宫井然有序的运作了起来。
余莺儿在寿康宫也没闲着,偶尔在太后的药里加点水,叫她始终没能清醒过来。
本来两人是井水不犯河水的,谁叫太后非要给她的好侄女皇后出头呢,找了人手要她余莺儿的命。
唉,做个安享晚年的太后不好吗?
余莺儿眼睁睁的看着太后烧了几日,基本可以确定人救回来也没办法找事后,才义无反顾,奋不顾身的成功‘染’上时疫,以身试药,为太后,为大清的百姓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吃了和弘晖同款的药丸子,那病因只附在身体表面,余莺儿没有受一点罪,但收获了皇上的感动和赏赐,还有太后的私库,也算是收支平衡了。
“皇上,余姑娘以身试药伤了根本,怕是,怕是于寿数有碍......”
太医的背书,太后的清醒,后宫的和谐,叫皇上对余莺儿的信任达到了顶峰。
“等你病好了,便领尚宫和御前一等宫女两份俸禄。朕额外补贴你五十两,和一道妃位以下不行大礼的旨意。”
这可是时疫,还连累到了皇上的娘,但凡处理的慢一点,皇上这罪己诏都得先写好放着了。
余莺儿虽然觉得理所应当,但表面还是做了做样子:“奴婢哪里能要的起这般赏赐,皇上心疼奴婢,给些银子打发了就是,别叫不明事理的人误了皇上的名声。”
皇上被这么一提醒也反应过来了,不光得赏赐,还得宣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