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 公审

第二百七十六章公审

金銮殿。

大周王朝的权力中枢,此刻庄严肃穆,气氛压抑得令人窒息。

当林旭穿着一身囚服,在秦录的押送下,踏入殿门的那一刻,数百道目光,如刀似剑,齐刷刷地落在了他的身上。

有鄙夷,有愤怒,有好奇,亦有隐藏在深处的惊惧。

他目不斜视,一步一步,走到了大殿中央,那片冰冷的地砖之上。

然后,他缓缓跪下。

“罪臣林旭,叩见陛下。”

没有辩解,没有高呼冤枉,平静得像是在说一件与自己无关的事。

龙椅之上,齐文泰面沉如水,看不出喜怒。

他没有开口。

但下方的臣子,早已按捺不住。

抚远将军董虎,第一个站了出来。

他是皇后的亲弟弟,也是林旭杀掉的董术之子,这几天,他刚回到京城。

此时,他手持玉笏,须发皆白,声音却如洪钟。

“陛下!林旭身为锦衣卫,本该是朝廷鹰犬,却知法犯法,当街行刺国丈,视我大周律法如无物,此等狂悖之徒,人神共愤!”

“臣,请陛下下旨,将此獠明正典刑,以儆效尤!”

话音刚落,吏部尚书张承紧随其后。

“董将军所言极是!国丈乃陛下岳丈,身份尊崇,林旭此举,不啻于谋逆!若不严惩,何以安天下,何以慰国丈在天之灵?”

“臣附议!请陛下依法将其处斩!”

“斩了不足以平民愤!此等大罪,当诛九族!”

不知是谁喊了一句,立刻引来了一片附和之声。

“对!诛九族!”

“请陛下下旨,将其满门抄斩!”

“诛九族”三个字,像是一柄无形的重锤,狠狠砸在了队列之中一个人的心上。

户部侍郎林煜,只觉得眼前一黑,双腿一软,整个人忽然跪倒在地。

他的脸,白得像纸一样。

他浑身筛糠般地颤抖着,连滚带爬地跪到前面,对着龙椅拼命磕头,声音里已经带上了哭腔。

“陛下!陛下明鉴啊!”

“此事……此事定有隐情,求陛下看在老臣为朝廷效力多年的份上,彻查此案,给……给林家一条活路啊!”

他平时十分威严,但此刻丑态毕露,只为求生。

看着这一幕,不少官员的眼中,都露出了鄙夷之色。

而林旭,自始至终,都只是静静地跪着,连头都没有回一下,仿佛林煜的死活,与他毫无关系。

朝堂上的声浪,一波高过一波。

就在此时,一直沉默的几位言官御史,交换了一个眼神,也站了出来。

他们的矛头,却悄然一转。

“陛下,林旭一案,固然可恨,但究其根本,却在于锦衣卫权柄过重,脱离监管所致!”

“正是!锦衣卫设立以来,监察百官,缇骑四出,搞得朝野上下,人人自危。如今更是出了锦衣卫当街刺杀国丈之事,这便是明证!”

“此等鹰犬之辈,手握杀伐利器,犹如稚子持刃,于国有百害而无一利!”

“臣恳请陛下,为正朝纲,为安百官之心,即刻撤销锦衣卫,将监察之权,归还都察院!”

这,才是真正的图穷匕见。

杀一个林旭,是泄愤,更是投石问路。

毁掉皇帝悬在所有官员头顶的这把杀剑,才是他们最终的目的。

“臣等附议!请陛下撤销锦衣卫!”

“请陛下撤销锦衣卫!”

百官呼应,声震殿宇。

他们以为,法不责众,如此汹涌的民意,加上国丈新丧的压力,足以逼迫皇帝做出让步。

龙椅之上,齐文泰的脸色,阴沉得几乎要滴出水来。

他一直冷眼旁观,看着这些他倚仗的肱骨之臣,如何上蹿下跳,如何表演。

现在,戏,看够了。

他缓缓抬起手。

只是一个简单的动作,整个金銮殿内,瞬间鸦雀无声。

落针可闻。

齐文泰的目光,如冰冷的刀锋,缓缓扫过下方一张张神情各异的脸。

他终于开口了,声音不大,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

“众卿,都说完了?”

无人敢应。

“你们口口声声,要朕杀了林旭,诛他九族。”

齐文泰的视线,落在了跪在地上的林旭身上。

“那你们,可有人知道,他为何要杀国丈?”

此言一出,满朝皆惊。

董虎等人脸色一变,立刻道:“陛下,不管有何理由,杀人偿命,国法如山,岂能因私废公?”

“说得好。”

齐文泰竟然点了点头,脸上露出一丝诡异的笑容。

“国丈薨逝,朕,心痛万分。”

他顿了顿,话锋陡然一转。

“但是,在朕了解了林旭的苦衷之后,朕,却又十分理解他。”

“轰!”

这句话,不亚于一道惊雷,在所有人的脑中炸响。

群臣顿时面色大变。

陛下这是什么意思?

他这是要公然保下这个杀人凶手?

张承急道:“陛下,万万不可啊!林旭罪证确凿,若是如此轻饶,国法何在?朝廷威严何在?”

“陛下三思!”

“请陛下以江山社稷为重!”

群臣再次跪倒一片,言辞恳切,却带着一股逼宫的意味。

齐文泰看着他们,嘴角的弧度,愈发冰冷。

“好,既然众卿都说要讲证据,讲国法。”

他拍了拍龙椅的扶手。

“那朕,就给你们证据。”

“魏全!”

“传朕旨意,把东西抬上来。”

“遵旨。”

很快,两名小太监吃力地抬着一口沉重的樟木箱子,走进了大殿中央。

“砰!”

箱子被重重地放在地砖上,发出一声沉闷的巨响,也敲在了每一个人的心上。

所有人的目光,都死死地盯住了那口箱子。

这是什么?

还不等他们想明白,齐文泰的声音,再次响起。

“再传旨,宣兖州郡守何.文忠,及一干人犯,上殿!”

何.文忠?

听到这个名字,一些官员的瞳孔,猛地一缩。

一股不祥的预感,瞬间笼罩了他们的心头。

金銮殿那厚重的殿门,再一次被缓缓推开。

这一次进来的,不是太监,而是一队身披甲胄,杀气腾腾的禁军。

在他们中间,是一长串戴着镣铐,形容枯槁的囚犯。

为首一人,虽然衣衫褴褛,头发散乱,但那张脸,在场的许多人都认得。

正是兖州郡守,何.文忠!

而在他身后,不仅有兖州的各级官员,更有几个普通人打扮的面孔,正是国丈府的人。

看着这些人,朝堂之上忽然死一般的寂静。

方才还叫嚣着要诛杀林旭九族的官员们,此刻一个个像是被掐住了脖子的鸭.子,张着嘴,却发不出任何声音。

豆大的冷汗,从他们的额角滑落。

他们终于意识到,自己掉进了一个什么样的陷阱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