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我劝你们最好是别惹事
他挺直腰杆,脸上很是得意。
好像买一头牛对他来说,就像是做了一件很了不得的事情。
在地里干活儿的妇人们,见牵着牛浩浩荡荡的队伍,脸上都露出一抹欣喜。
也顾不上开荒了,都跑过来看看自家男人有没有买到合适的牛。
“娘,你看我们的牛,是不是很好看?”
刘平牵着买来的牛在他娘面前笑着问道,刘平娘简直是没眼看她这个儿子。
“是是是,好看,咱家也终于有牛了。”
不多一会儿,那股新鲜劲儿过了,就把牛拉到地里去开荒。
而杨大明做的犁这下也派上了用场。
不得不说,有牛之后,这一天下来,他们开荒的速度还是很快的。
男人则是负责耕地,妇人们则是带着孩子在翻过的地里捡草根。
画面一片温馨。
此时已经是十月底,马上就要进入冬天了,桃源村原著居民还很是诧异,这些逃荒过来的,这个时候把地开荒出来,也种不了粮食。
为了开荒还专门去买了牛。
有那功夫,还不如早点把房子建好,多去山里打点野味儿。
好为冬天储备一点儿吃的准备猫冬。
不过王世华看他们都是各自忙碌着,也没有说过来和他这个村长打好关系。
甚至好几次,他还听见叫那个老头儿为村长。
这很显然,他们以前是一个村子里的,到了这里也没把他当成村长。
王世华索性干脆也不管他们了。
爱怎么折腾怎么折腾吧。
冬天没粮食吃他可不管。
而家里男人在这边帮忙修房子的宋大婶,见他们这边忙得热火朝天。
就过来和杨婉拉家常。
“你们开荒这么多地出来,是打算种什么啊?”
杨婉不知道宋婶子是什么意思?
但她知道王世华一心就想压他们一头,连带着对桃源村原著村民也没什么好脸色。
她脸上淡淡的,“没什么,我们这不是逃荒过来没有田地吗,自然得多努力开荒地了。”
宋婶子见杨婉没什么好脸色,笑呵呵地帮忙捡地里的草根。
“这年头大家都不容易,你可能还不知道,我们这里冬天很冷,
到处都是白雪覆盖,所以这个时候也是种什么都不行的。
与其浪费时间开荒地,还不如趁着现在多去山里挖点儿野菜,
打点儿猎物什么的,也不至于冬天饿肚子。”
宋婶子把自己的想法絮絮叨叨地说了出来。
杨婉听了宋婶子的话,不知道自己该不该和她说种土豆的事。
暗自思忖了一会儿,决定还是先不说。
宋婶子她这人也不熟,万一是王世华派过来打听消息的呢。
“谢谢你的提醒,不过我们家里的干粮足够吃一整个冬天了,反正现在闲着也是闲着,这地开荒出来,明年好播种。”
······
杨婉很是客气地和宋婶子东拉西扯。
这边气氛祥和温馨,但是桃源村本地村民那边画风就不一样了。
宋婶回来的时候,路过王世华村长家里的时候,段氏不客气地将一盆水向门外泼去。
要不是宋婶子反应迅速,这一盆水就会全部泼在她的身上。即使宋婶子闪得再快,水渍还是溅到了她的鞋子和裤腿上。
她怒喝:“段婆娘,你没长眼睛啊?”
段氏也不是个省油的灯,见宋婶子手上空空如也,脸色倒是好看了一点儿。
阴阳怪气地开口,“哎哟,今天怎么没从那边捞到好处?有些人怕是属狗的,鼻子灵的很,哪里有好处就往哪儿钻。”
宋婶子虽然生气,但还是有一丝的理智。
这段氏说话是难听了点儿,但还是他们桃源村村长夫人。
都是一个村的,自然是不能得罪死的。
“随便你怎么说吧,我又没有做什么亏心事。”
丢下这么一句话转身就走了。
剩下段氏在原地气得跺脚。
“好你个吃里扒外的东西,以后你们家别求着我们办事。”
段氏骂骂咧咧地回到自家院子里,村里现在的情况,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分成了两派。
他们本村的一派,逃荒过来的一派。
偏偏这个宋大嘴得了人家一点儿好处,就巴巴地往上凑。
她是最看不上这样眼皮子浅的人。
那边宋婶子回到家,心里还在琢磨今天和杨婉聊天的事儿。
越琢磨越觉得他们逃荒过来的这群人不简单。
安顿下来的这些时日,也没看他们去镇上买什么东西回来。
房子还没建好,住的地方还是那个看起来破破烂烂的棚子。
但是杨婉却是很笃定地说,他们已经准备好了过冬的粮食。
想来应该也是不简单的。
不然谁家逃荒过来,又是建转瓦房,又是买牛的。
他们家现在都还是住的茅草屋呢!
想到这里,她暗自决定,以后一定要多和他们那群人接触,打好关系。
听她男人回来说,建房子的那家人,每天中午都会有一个肉菜,虽说也是吃的糙米饭,但是量管够。
最重要的是,一天还有十五文的工钱。
平常这个时候,他们都愁着去哪里赚钱买过冬的粮食。
今年是不用了,等把房子建好,他们手里就有了买粮食的银子。
今年冬天就不用愁了。
第二天,宋婶子照常往后面荒地去的时候,就有好事的婆子过来堵住她的去路。
眼神语气很是不屑,“我说老宋,你怎么脸皮那么厚!
人家对你爱答不理,你却像是牛皮糖一样粘上去。”
宋婶子也不和挡在她面前的人吵,反正巴结逃荒过来的人也是事实。
“我和谁来往,难道还需要和你们报备不成?
再说了,官府的人不是还让我们本村多帮助他们逃荒过来的吗?
你们这样公然阻止我和他们交好,难道是想激起他们和本村人的矛盾吗?”
挡路的几个婆子,听宋大嘴这么说,心里也有些打鼓。
陆家人和叶家人既然在他们桃源村落户,以后那就是一个村的。
要真是因为她们而激起矛盾,以后还怎么在同一个村子里生活?
宋婶子见大家都面面相觑,忍不住又多说了一句。
“你们也不想想,他们既然是逃荒来的,为什么又是建转瓦房,又是买牛的,
我劝你们最好是别惹事,否则以后有你们后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