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活着真难
说的也对,反正他是无力反驳。
两人刚出门,迎面就碰上一个长相英气的少年。
男人在看见叶秋漓时,同样怔住。
怎么是她?
叶秋漓虽然没和裴泽碰过面,但她从对方的眼神里看出,这个男人应该是认识她的。
拉着叶子宁正要走,裴泽叫住了她,“姑娘,不知给客人休息的房间在哪里?”
叶秋漓沉默打量了一下裴泽,身穿玄色烫金碎纹圆领,青玉缎带,头上精致的花纹金冠,面白试玉,墨眉似剑,面容带笑,贵气逼人。
该是来李家做客的。
“公子怕是问错了人,我们还有事,先行一步。”
她穿着粗布麻衣,像是来李府做客的吗?
叶秋漓冷着脸率先离开,男人的目光让她充满警惕。
叶子宁以为又是什么熟人,但见叶秋漓逃也似的离开,他大步追上去。
“二姐,你和那位公子有过节吗?”
叶秋漓一头黑线,“说什么胡话,天色不早了,快去赶骡车。”
在不知道对方是敌是友之前,还是不要接触的好。
回到家,将今晚李府的现象和家里人说了,最开心的莫属于张青莲。
“我就说嘛,人家县令都不着急,我们小老百姓着什么急,要我说,那些现在抢着买粮食的,肯定会后悔。”
顾云喜滋滋地在一旁附和,“是啊,谁愿意背井离乡啊,我们现在过得挺好的,反正我不走。”
很多时候,叶秋漓怀疑这婆媳俩更像是母女。
只是事情真发生时,她顾云却是跑的最快的一个。
叶秋漓没有发表自己的看法,常州今年大旱,就算不打仗,百姓在这里生活也很困难。
加上赋税增加,要不了两个月,就会有很多百姓渴死饿死。
叶十安的脚已经恢复的差不多,只是走路可能还得小心些。
长途跋涉肯定是不行,叶青山的伤也需要静养。
孙氏也是想到家里还有两个病号,所以也没有做决定。
“既然官府的人都没有把这件事放在心上,想来我朝将士是厉害的,咱们先不走,不过最近能多备一些干粮就多备一点儿,要真有什么情况,咱们也好立马就走。”
大嫂吴桂芳和二堂嫂杨翠花点头回应,心里在盘算着要做些什么干粮带着。
只是还没等他们放下心来,第二天官府又颁发征兵文书。
大致意思就是郦朝和金朝的蛮人要开战,兵力不够,需从附近的州府抓壮丁。
凡事八岁以上的男丁都要参军,而他们所处的常州刚好是在征兵范围内。
叶秋漓简直想骂娘,昨晚刚放下的心,又不得不提起来。
算了一下,家里的男丁,除了大哥家五岁的叶禾和三岁的叶川不用参军,其他男丁都要去。
家里就剩下一群老弱妇孺,要是有个什么事,又有谁能顶的上。
思来想去,叶秋漓打算去和村长商量一下,要不带着大家跑。
“二姐,我们都去参军了,你在家里可要好好照顾娘,我要是有个……”
叶子宁拉着叶秋漓哭唧唧,那样子更像是在交代遗言。
“少说废话,皇帝老儿他算盘打的倒是响,不过我这人天生反骨,我这就去找村长。”刚出门就遇到了过来找她的慕白。
“叶姑娘,你这是要去哪儿?”
叶秋漓头也没回,“我现在没空搭理你,哪儿凉快呆哪儿去!”
慕白被叶秋漓这一腔怒火给整得摸不着头脑。
“叶姑娘,我不是来找你问药的,今天官府那边已经贴了文书,让常州百姓八岁以上的男丁从军,我是想问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慕白急急地解释。
后面跟着过来的叶子宁搭话,“能有什么看法,我们不去从军打仗,万一明天蛮子就打到我们阳平县,那家人咋整?”
叶秋漓停下脚步,“可是你有没有想过,当下大旱,地里仅有的粮食也被蝗虫给吃了大半,朝廷还涨赋税,现在家里的男丁又被抓去从军,
你觉得剩下的老弱妇孺在家里能过得很好?”
这话虽然说的有些自私,但确实是把叶子宁给问住了。
还是他想的简单。
慕白眼色阴沉,常州这一带干旱严重,朝廷到现在都没有救济,想必应该也是放弃了这边。
任由百姓自生自灭。
“那依叶姑娘的意思,接下来我们要怎么做?”
叶秋漓脸色并不好看,最近几天,她越发觉得天气燥热,天空更是万里无云。
短时间内不会下雨,前面的小河已经干涸的见到河床。
昨天也听说他们村的井渗出的水也非常少,或许明天后天就不会再渗出水。
她咬牙,“局势混乱,朝廷若真是置我们于不顾,那我们就只能自谋生路。”
叶子宁挠挠头,听不太明白他二姐的意思。
叶村长那边也焦头烂额,之前说要涨粮食赋税,他勉强还能接受,家家户户挖挖草根野菜,这一年应该也能勉强度过。
现在又要八岁以上的男丁参军,这简直是不给他们活路啊!
慕白率先敲响院门,叶村长见是慕大夫,忙让他进去。
叶秋漓紧随其后,见村长一家都愁眉苦脸,叶秋漓也没有拐弯抹角。
“村长,想必你也听说了,我觉得我们现在唯一的出路就是在官府还没有派人过来抓壮丁之前,咱们赶紧跑。”
叶村长显然是没有想到叶秋漓能说出这样惊世骇俗的话来。
顿了顿,“可是我们又能跑到哪里去?”
慕白赶紧接话,“去京城。”
叶村长显然是有些心动,毕竟京城怎么说都是皇帝待的地方,肯定比他们这叶家村好数十万倍。
“可是……”
叶秋漓把最近所见所闻给叶村长分析了一遍,最好的出路就是带着大家去京城。
“可是,现在田里的粮食已经快成熟了,这个节骨眼儿上让他们跟着去京城,想必大家都不会愿意。”
慕白也知道,在老百姓眼里,粮食就是他们的命,眼看着粮食已经快成熟,让他们放弃粮食离开自己生活了一辈子的家乡,是多么难取舍。
叶子宁不以为意地开口,“粮食早晚都要收,早一天晚一天也无所谓,反正今年田里剩下的粮食也不多,今天就开始收,最多也就三五天。”
叶村长长叹一口气。
活着真难,好好活着更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