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4章 与尔同消万古愁
“原来如此。”
“原来如此啊。”
“这位‘仙人’复活我等,只是为了这天下苍生!”
他看向杨逸,原本惊骇的脸上只剩下深深的敬畏。
此言一出,李世民与众臣心中那根紧绷的弦,似乎微微松动。
能让李淳风说出这番话的存在,其目的,或许并非他们想象中的那般叵测。
李世民整了整身上的玄色龙袍,那份刻帝王威仪压下了初生的茫然。
他缓步上前,身后是整个大唐天团的文臣武将。
最终,他在杨逸面前三步之外站定,对着杨逸郑重地躬身一揖。
“多谢仙长出手,复活朕与众臣。”
李世民的声音沉稳如山,听不出丝毫的情绪波动,却带着真诚。
杨逸坦然地接受了这一拜,仿佛本该如此。
“我只是一个游历诸天旅者。”
“此番路过,恰好来到这个我不喜欢的时代。”
“闲来无事,顺便看看能不能找点乐子。”
“我现在有点期待,袁天罡在看到你们之后的表情了。”
这番话说得轻描淡写,却让在场的所有人心神摇曳。
游历诸天。
这四个字里包含的信息,已经远远超出了他们的认知范畴。
李白站在一旁,感受着自己血肉之躯中流淌的磅礴力量,心中对杨逸的敬畏又深了一层。
这位仙人,好像不是自己世界的仙人吗,他要比想象中更加强大。
杨逸似乎不想在这个话题上多做描述,他再次拿出了酒葫芦,在手中随意地晃了晃。
清冽的水声,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
“初次见面,没什么好东西送给各位。”
“便请诸位,喝一杯薄酒。”
话音刚落,他便将酒葫芦打开。
一股清冽的酒液,带着浓郁的芬芳,逆着重力向上流淌。
与此同时,在场的李世民,李纯风以及程咬金等文臣武将手中,都凭空浮现出一只温润剔透的白玉酒杯。
那酒杯仿佛是由月光凝聚而成,触手生温。
悬浮在半空中的酒水,瞬间分化成数十道纤细的溪流。
每一道溪流都划过玄妙的轨迹,精准无比地注入到每个人的酒杯之中。
不多不少,恰好斟满。
整个过程,没有一滴酒水洒落。
这般手段,再一次让大唐的君臣们陷入了失神。
杨逸自己手中也出现了一只酒杯,他高高举起,目光扫过众人,最后落在了身旁的李白身上。
“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消万古愁。”
说罢,他仰起头,将杯中美酒一饮而尽。
李白听到这句自己所作的诗,从这位仙人口中念出,一时之间百感交集,眼眶竟有些湿润。
李世民回过神来,他看了一眼杯中清澈如镜的酒液,又看了看杨逸,没有丝毫犹豫,同样举杯饮下。
君王既动,众臣自然跟随。
程咬金更是早就被那酒香勾得口水直流,喉结上下滚动,不等别人催促,便“咕咚”一口将酒灌进了肚子。
酒液入喉,一股温润的热流,瞬间从咽喉处炸开,如同奔腾的江河,刹那间冲刷过四肢百骸,涌向身体的每一个角落。
他们体会到一种源自生命本初的温暖。
李世民只觉得,身体里那些随着岁月积累下来的沉珂旧疾,在战场上留下的无数暗伤,甚至连岁月留下的痕迹和灵魂深处因死亡而沾染上的晦暗死气,都在这股暖流的冲刷下,消失殆尽。
他的身体,正在重返巅峰。
不,甚至超越了巅峰。
他能感受到,自己仿佛回到了二十多岁,于虎牢关前阵斩窦建德,气吞山河的那个瞬间。
体内的气血,旺盛得如同熊熊燃烧的烘炉,体内的真气竟然直接突破了大天位,来到了更高的层次。
“俺的个娘欸。”一声惊天动地的吼叫,打断了所有人的内视。
只见程咬金双目圆瞪,浑身肌肉虬结,周身蒸汽升腾,他似乎是为了宣泄体内那股爆炸性的力量,下意识地对着空处,狠狠挥出了一拳。
没有动用任何真气。
仅仅是纯粹的肉体力量。
“砰。”
一声沉闷的巨响,空气被他这一拳打得发出了音爆,一道肉眼可见的白色气浪以他的拳头为中心,轰然炸开。
这一拳的威力,比他生前最鼎盛的时期,还要强大得多。
众人震惊于仙酒神效之时,心头的喜悦还未升起,便被杨逸接下来的动作打断了。
杨逸随手一挥。
他们眼前的空间,如同平静的湖面被投入石子,荡开一圈圈涟漪。
一幅巨大的,由光影构成的舆图,在半空中缓缓展开。
那山川河流的走向,他们无比熟悉,正是神州大地。
只是,舆图上的景象,却让他们每个人的心脏都沉了下去。
原本完整的大唐疆域,此刻被一道道墨线分割得支离破碎。
代表着不同势力的旗帜,犬牙交错地插满了整片土地。
“这是如今的天下。”
杨逸平静的声音响起,开始为这些“古人”讲解历史。
从黄巢起义,席卷天下。
到朱温篡唐,建立后梁。
再到如今藩镇割据,诸侯混战,烽烟四起,民不聊生。
一桩桩,一件件,将这数百年来的兴衰更替展现在他们面前。
听完之后,空气陷入了寂静。
所有人的脸上,都失去了血色。
尤其是李世民。
当听到“大唐已亡”四个字时,这位一手开创了贞观盛世的帝王,身体不受控制地晃动了一下。
那双曾让无数英雄豪杰为之折服的眼眸中,流露出了深深的悲痛。
他沉默了许久。
久到程咬金等人都忍不住想要开口劝慰。
可当他再次抬起头时,那份悲痛已经被压进了心底最深处,取而代之的,是双目中重新燃起的火焰。
那不是为了皇权旁落的愤怒,而是为了天下万民的哀伤与决意。
他再次对着杨逸,深深一揖。
“仙长。”
“请助朕……不。”
他顿了顿,改口道。
“请助我,为这天下万民,平定此乱世。”
李世民缓缓补充,他的声音无比平静,却带着无比的坚定。
“朕已死过一次,皇位也好,这李唐的江山也罢,于我而言,都已是过眼云烟。”
“朕今日所求,非为一家一姓之天下。”
“只是求这神州安定,百姓安康。”
“至于未来这天下姓甚名谁,朕,已不在乎。”
“只要继任者,是一位能让万民休养生息的明君便好。”
这番话,回荡在长孙无忌,房玄龄等人的心上。
他们看着自己的陛下,脸上皆是肃然起敬。
这才是他们愿意誓死追随的君主。
这才是天可汗的胸襟。
杨逸闻言点点头说道,“很好!不愧是你!”
接着他看向李白,“怎么样?李兄,我帮大唐找的这位明君不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