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4章 开国庆典准备
而且在之前,大明共和国还让史迪威将军牵线搭桥,让美利坚国的商人把粮食物资和机器设备运送过来,这份人情,得还呀,而且当初承诺的200万美金也还没有交给史迪威将军呢。
“他们愿意来就来吧,咱们按照自己的步骤来,一步一步的往前走就是了。”
大明共和国在前不久已经制定了一个“五年发展计划”,主要是以工业领域和大基建为主,这都是能快速提升大明共和国国力以及经济的好办法。
……
空闲时间,朱建国和一众政府高层还去看了一下开国庆典活动的彩排现场,主要还是以部队阅兵为主,其他民间表演为辅,因为这一次开国庆典,就是为了让大明共和国在全世界面前露一次脸,顺便展示一下大明共和国的军队实力。
“不错!不错!”
“这段时间辛苦王部长了。”
朱建国看完民间表演方阵,然后是海陆空三军方阵的列队表演,特别是此次进行行军方阵表演的,全都都是经过战场的洗礼,都是百战老兵,眼神里都是饱含杀气的那种,特别是抬枪切枪的动作,整齐划一,明晃晃的刺刀,让敌人看了有一种不寒而栗的感觉。
“是,谢谢总统夸赞。”
王逸现在是宣传部部长,现在宣传部很多工作都丢给了宣传部里面的人处理,毕竟开国庆典是现在目前最重要的事,马虎不得。
“这也多亏了诸位同僚全力配合,特别是部队方面,都是精挑细选的精锐。”
王逸也不把全部的功劳往自己身上捞,毕竟这次开国庆典,部队方面的确给予非常大的支持。
步兵方阵过后,是运兵车方阵,运兵装甲车还是之前使用的那一款美式m3半履带式运兵车。
然后是m4谢尔曼坦克方阵,一根根硕大的坦克炮管斜指正前方,还有轰隆隆的坦克发动机声。
坦克方阵过后是防空炮方阵,一门门20毫米厄利孔高射炮、40毫米博福斯高炮和90毫米大口径高炮,在卡车的牵引下整齐划一的前进。
防空方阵过后是炮兵方阵,首先出场的是m2式105毫米榴弹炮,一门门榴弹炮炮口斜指后前方,在卡车的拖拽下,稳稳的向前前进。
最后是重炮方阵,一门门m1式155毫米大口径榴弹炮和m1式155毫米大口径加农炮,在重型卡车的拖拽下缓慢前进,特别是m1式155毫米大口径加农炮那长长的炮管,一看就知道射程惊人。
看完开国庆典排练之后,大明共和国开始向大明共和国境内的所有拥有大明共和国国籍的民众分发2套新衣服,不管是老人小孩,亦或者是中年男性和妇女,通通都有。
毕竟前面洛克菲勒家族运送过来一大批布料,虽然很多不是棉花布料,是麻布或者化工纤维,但是每人2套新衣服,这足以让大明共和国的民众乐呵好一阵了。
要知道在这个时候,国内还在为吃不饱穿不暖忧愁,现在大明共和国不但分发田地,每个月有相应的粮食免费领取,现在还发新衣服,这也算是让全国民众欢乐好一阵了。比较头疼的是工业制衣方面的,特别是孙越孙部长,在解决部队军装之后,和朱建国说了一下这个制衣厂的产能现在很大,部队军装已经解决,可以考虑做一下民间的生意。
结果朱建国直接搞了个“全民换新衣”的盛大活动,免费送2套新衣服。
好在朱建国也解释了一番,这也是现在国家艰难时段,开国庆典在即,总不能让大明共和国的民众衣衫褴褛的出席现场吧?
大明共和国制衣厂方面,现在的机器都是连轴转的,制造出来的衣服,通过卡车运往各个城市,进行登记分发。
其实“全民换新衣”活动,除了是为了大明共和国的面子,还可以改善民众的卫生情况,这个跟当初在禅达收拢溃兵是一个道理。
有头发边个想做癞痢?
而且最重要的是,可以凝聚全国的民心,还可以分化缅甸原住民的团结。
你看,拥有大明共和国国籍的,不但有田地可以分,还能有粮食分,现在还有衣服可以领取。
试问一下,哪个缅甸原住民看了不馋的流口水呀?
留个缅甸原住民的出路,除了当兵入伍,加入苗昂山的缅统军部队,这样可以拥有大明共和国国籍,但是缅统军现在拥有40万部队之后,就暂停招兵了,让一众缅甸原住民肠子都快悔青了。
还有另外一条路,那就是嫁女儿,把家庭里面适龄的女儿嫁给大明共和国国籍的民众,这是他们获取好处的第二条出路。
这也是现在大明共和国境内最火的活动,几乎每天都有成百上千的缅甸原住民女子嫁给拥有大明共和国国籍的男子。
毕竟她们年龄到了,反正都要嫁人,嫁给缅甸原住民的男子还要全家跟着挨饿受苦,那还不如嫁给拥有大明共和国国籍的男子。
当然了,缅甸原住民嫁女子给拥有大明共和国国籍的男子,也免不了被部分缅甸原住民制止和咒骂,这个时候,就是缅统军出场的时候了,把那些老顽固全部请去矿场开矿,为大明共和国的未来,燃尽最后一丝血。
而顺利嫁给拥有大明共和国国籍的缅甸原住民,都在欢庆鼓舞。
榜样的力量,大伙是有目共睹的,当看到身边有这个一个成功的案例后,缅甸原住民纷纷为自家女儿挑选拥有大明共和国国籍的男子。
而作为民政部部长的李华,也是目前非常繁忙的人,毕竟这个都要登记在册。
嫁娶也非常简单,挂个小红花,换套新衣服,再请吃一顿便饭就是,毕竟困难时期,一切从简了。
而大明共和国开国庆典的消息也通过各国的报纸期刊以及电台收音机传播,让全世界大部分的国家都知道了这么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