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8章 398 徐庶离蜀,孙权劝兵

成都,政务厅。

诸葛亮见徐庶平安归来,脸上满是惊喜之色。

毕竟在那种近乎绝境的状况下,能够生还的概率实在是微乎其微。

更何况,此前几日还传出徐庶被擒的谣言,就连诸葛亮都觉得徐庶恐怕凶多吉少。

“元直兄回来就好,回来就好啊。”诸葛亮满心欢喜地拉着徐庶坐下,上下仔细打量了一番。

嗯,看上去身体完好无损,甚至也没吃什么苦头,依旧风采依旧,元直真是福大命大啊!

看着诸葛亮开心的样子,徐庶却不知该如何开口,只能讷讷地苦笑着。

就在这时,刘备急匆匆地从外面冲了进来,全然顾不上平日的礼仪。

“元直何在?元直何在啊?”

待看到徐庶毫发无损地出现在眼前,刘备脸上的惊喜之情显而易见。

扑通一声!

徐庶跪在刘备面前。

“主公,庶恐怕不能再报答主公的知遇之恩了!”

徐庶以头抢地,久久不肯起身。

刘备和诸葛亮都大为惊讶,不明白他话中的意思。

无奈之下,徐庶只好将自己如何被擒,李玄机又是怎样以礼相待,饶了自己性命,以及家中老母尚在曹营的事情,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

徐庶心中纵使有万般不舍,但自己一言既出,又怎会反悔?

既然答应了李玄机,徐庶自然会前往瀚国,为其守护疆土,治理百姓。

徐庶不停地磕头,一下比一下用力,额头渐渐渗出了血迹。

刘备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当即也跪在地上,伸手拖住徐庶。

“元直,你这是干什么?!备能得到你辅佐,已是莫大的幸运,如今你我就要分离,难道真是天意弄人?”

“备受你帮助太多,如今元直离我而去,备……”

刘备已然哽咽,说不出完整的话来。

看着哽咽的刘备,徐庶心中同样满是苦涩。

若不是老母尚在人世,徐庶宁愿自杀,也绝不会离开刘备。

在他们心中,信义与知遇之恩,远比自己的生命更为重要!

为了践行信念而不惜付出生命的人,从古至今比比皆是。

像豫让、专诸、聂政、荆轲等人,皆把性命看得如同草芥,却将知遇之恩视若珍宝。

东周列国风骨,至今依然强烈。

这股舍生取义的精神,晋时黯淡,唐又重兴,宋再复燃,元未消亡,直至大赔款国……

所幸苍天有眼,民国时又得以复兴。

这是一个民族永不衰落的根本!

徐庶抱住刘备痛哭流涕,并对天发誓:“徐庶此生,不会为曹营献上一计来损害玄德公。”

“更不会泄露任何机密。倘若违背誓言,愿受天地唾弃,魂魄永镇洛水。”

“庶此番回来,就是与主公、孔明以及诸位道别。望主公……珍重!”

说罢,二人又相拥而泣,刘备甚至亲自一路护送徐庶出了成都城。

徐庶也是一步三回头,直到前方一片树林挡住视线,刘备的身影消失不见。

就在这时,身旁一位官员向刘备建议:“主公,徐庶是难得的大才,绝不能让他落入曹操手中,不如……”

刘备听后,顿时大怒。

“胡说!我刘备没能保住元直,让他遭受如此屈辱,是备无能!怎能将我的过错归咎到元直身上?”

“来人,砍掉前面的树林!它使我不能见元直背影,我留它何用!”

……

江东,孙权府邸。

看着地图上的江陵城,孙权越看越眼馋。

就好比江夏,以前还备受重视,现在却被冷落。

孙权之前看重江夏,是因为它是江东向西发展的重要跳板,也是荆州通往江东的门户。

可如今,虽然江夏的门户作用依旧存在,但门外又多了一道江陵城。

如此一来,江夏的重要性便减半了。

并非江夏不够出色,而是江陵城更具战略意义!

孙权无奈地叹息一声,又开始盘算家底,掰着手指头计算胜算。

这边拼一点,那边凑一些,大概还能凑出八万人左右。

而江陵城如今最多也就两万出头的兵力,法正和张飞还都已撤离。

此时不出手,更待何时?

随后,孙权召集文武群臣,说出了自己的决定。

然而,无一例外,几乎所有文武官员都投了反对票。

大哥,咱们这点家底就别折腾了,还是先低调发展吧!

再过两年,以咱们现在的经济状况,估计连曹操那边的超级兵都打不过了!

见所有人都反对自己,孙权怒目圆睁,扫视着一众群臣。

“江陵城八百多年来,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历经大小战役数十次,其中是非曲折,难以评判。”

“但所有君主都深知,江陵城往往决定着一场大型战役的胜负。”

“莫说是一座江陵城,就算是整个江东,我孙家父子三人要取得也并非难事。”

“孤不明白,为何大家都在说江陵城如何坚固,仿佛这座有着八百多年历史的古城,对我江东而言注定凶多吉少。”

“二十年前,家兄起兵征讨江东,江东遂归一统,我兄所率军队所到之处,百姓皆诚心欢迎。”

“那种生机勃勃、万物竞发的景象,仿佛还在眼前。”

“短短二十年,难道一座小小的江陵城,就能成为葬送我江东基业的地方吗?”

“不管怎么说,此次会战兵力是八万对两万!优势在孤!”

……

许昌城。

杨宇将调查得到的名册递给曹昂,曹昂看过之后,沉思片刻,下令道:

“既如此,凡是参与此事的人,全部诛杀!”

“出兵反叛者,满门抄斩。主谋杨氏……诛灭九族!”

“传令各边关守将,没有许昌军令,不得开关放人!违抗命令者,斩!”

曹老板自始至终都没把这次反叛当回事,在他看来,曹昂的处置还是稍显仁慈了些。

不过,考虑到曹昂刚开始掌权,有些心慈手软也在所难免。

平心而论,曹昂这判决已经很重了。

参与此事的家族不下数十个,直接参与谋划的满门抄斩,主谋家族更是直接灭族。

再加上那些间接联络、间接参与的,这一套下来,估计没有两三千人是解决不了的。

一次性处决这么多人,按说已经称得上残暴了。

但与曹操、李玄机相比,就显得小巫见大巫了。

所以说,凡事就怕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