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 349 你凭什么在本公的封地上称王

随着曹老板晋为魏公,一时间不少方云游士纷纷现身,各个都号称有能让人成仙的丹药。

他们的说辞可谓花样百出,吹起来一个比一个夸张。

最后,这些方士都被曹老板一股脑送到李玄机那里去搞研究了。

而李玄机则把自己瀚国的都城定在了丸都城,也叫国内城。

没听说过这个地方吧?

没听过就对了,因为李玄机把国都定在了高句丽的国都之上。

甚至,李玄机还派人送去一封劝降信,信的内容很简单,只有一句话:你凭什么在本公的封地上称王!

高句丽王看到信后,顿时坐不住了,一句“你tm”差点脱口而出。

当然,李玄机也给了对方两个选择,要么投降,要么等他带兵过去“好好讲道理”。

结果可想而知,高句丽不仅不买账,还打算向曹操告状。

最后,当高句丽的使者抵达许昌后,负责接见并处理此事的,恰恰就是李玄机本人。

实际上,李玄机想攻打高句丽只是顺带,其主要目标还是新罗、百济,还有瀛洲岛。

要知道,当时的瀛洲岛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只要乘船过去,别说是李玄机,就是把邢道荣和潘凤扔过去,再带五千兵马,都能在瀛洲岛横着走!

屠杀?

咱可是大汉之人,堂堂礼仪之邦,怎会干那种缺德事!

主要是北方的矿场以及深山老林的开发工作正急需人手,这些可都是宝贵的劳动力啊!

虽说瀛洲岛上的人身材矮小,但胜在人数众多,而且是源源不断的资源。

不仅如此,他们还很廉价,人死了再换一批就是。

要知道,李玄机在北方的封地正愁没人开垦荒地、挖掘矿产,整个瀛洲岛的人不正好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拿大汉百姓当奴隶这种事,李玄机可干不出来,心里会有负担,但如果对方不是大汉百姓,那就没这种心理负担了。

甚至还会觉得挺畅快。

有了这些瀛洲奴隶,李玄机有信心在二十年内,把瀚国打造成一片繁荣的桃源盛世。

基于以上种种原因,李玄机向曹老板报备之后,直接将三大营和鬼面军调到了幽州辽东郡,又从曹营抽调了两万多兵马。

大军屯驻在辽东,等待粮草齐备!

……

随着曹操和李玄机地位的进一步提升,曹营众将的爵位和官职也有了些微变动。

在外姓臣子将领当中,张辽累积的军功最为突出,因此加封为乡侯,食邑一千六百户,并被调回许昌受封,同时加任镇南将军。

按理说,张辽两次击退江东大军,以少胜多,立下赫赫战功,其功劳本应超过乡侯的封赏。

但如今可不是侯爵泛滥的三国时期。

当下想要获封县侯,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中的一个。

第一个条件:成为一方封疆大吏。

像董卓、刘虞、袁绍、袁术、刘璋、曹操、刘备、刘焉、陶谦、张邈、孙坚、吕布等等,都属于此类。

上述人物又可细分为两类。

第一类:刘氏宗亲,且身为封疆大吏。

第二类:皇帝迫于形势被迫加封的,具体人物就不一一列举了,想必大家心里都清楚。

而获封县侯的第二个条件,就是在对外战争中有突出贡献,或者在平定叛乱、救驾等方面立下大功。

李玄机恰好满足对外作战、平定黄巾叛乱以及救驾等条件,所以当初不得不封他为县侯。

当然,这其中也不乏刘协想要挑拨离间的意图。

一般情况下,只有一方势力的首领才能获封县侯,这已然成为一种默认的潜规则。

至于首领手下的其他人,哪怕你能力再强,也不行!

因为不管你多能打,本质上也只是个打工的,和这些首领不是一个层次。

至于李玄机属于例外情况,明面上的诸侯,只要是和曹老板有关联的,哪个没被李玄机狠狠教训过?

在这方面,袁术、袁绍、孙权都深有体会,至于皇叔刘备更是连被吊打都不够格。

毕竟李玄机参与的战事,规模基本都是十万兵力起步,上不封顶。

而刘备那点微薄兵力,连上牌桌的资格都没有。

接替张辽镇守合肥的,是一位“文臣”满宠。

合肥更换守将的消息,自然瞒不过江东。

得知张辽被调回许昌,取而代之的是名不见经传的满宠,孙权顿时又自信起来。

孙权心想:管他是满宠还是负宠的,只要不是张辽,本王就绝对不会输!

于是,孙权当即派人去荆州召回吕蒙,准备给世人来一场“江东震撼”!

孙权头脑一热,立刻决定迁都。

柴桑这地方本王不住了,搬到建业去,本王要和满宠正面钢枪,看看究竟谁才是这一带的霸主!

合肥,这次本王势在必得!

……

零陵郡内,吕蒙正忙着整编壮丁、安抚百姓。

可在收到消息的那一刻,他愣住了。

吕蒙先是把手中的帛书揉成一团,过了一会儿又重新展开,可上面的字迹依旧没变。

「抽调兵马至建业,由卿亲自统领,整顿军备,准备攻打合肥。」

信中还提及孙权将大本营迁至建业的事情。

吕蒙看完信后,一把将信拍到桌上,捶胸顿足,一时间气得说不出话来。

明明半年前孙权下的命令还是巩固荆州的军事力量,随时准备给关羽致命一击。

一开始吕蒙就不赞同这个决策。

毕竟关羽在前方与曹军交战,实则是在为江东吸引火力,对江东发展极为有利,江东应该抓住这段时间全力发展自身实力。

吕蒙当时的建议是:对于关羽和曹仁的战斗,咱们先不直接插手,看谁占据上风,咱们就攻打谁。

孙权当时也同意了这个建议,并且将军事力量向荆州倾斜。

可这才过去半年,又要把军队调回北方去攻打合肥。

这不是把士兵当狗遛吗?

难道孙权不知道这样频繁更改战略,来回折腾会带来多大的麻烦吗?

但孙权才不管这些,反正命令已经下了,能不能完成那是你的事。

也只有吕蒙能受得了,要是换做别人,在孙权手下干两个月,估计得写几百封遗书。

通篇就两个字:想死!

摊上这么个主公,还能怎么办呢?!

吕蒙平复了一下情绪,然后开始整顿三军,即刻开拔。

而荆州的诸多事务,吕蒙都交给了陆逊,临走前还不忘叮嘱他一定要看好荆州。

这倒不是吕蒙看不起陆逊,而是大部分兵力都被孙权调走了,就留下这么点人,想要守住没有天险的零陵、桂阳二郡,根本就是天方夜谭。

所以只能采取怀柔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