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房管所的人都麻了

他激动得手心全是汗,看着张佩珍的眼神,已经不只是敬畏,简直像是看活财神!

今天这一天!就这一天!

前面五套房子,中介费加起来三百出头。

加上这套四合院的九百二……

他一天就赚了一千二百多!

他好几年的工资啊!

几人马不停蹄,再次杀回了房管所。

这下,整个房管所的人都麻了。

“又……又来了?”

“我的天,她又买了一套?这次是哪儿的?”

“听说是刘家那个大杂院!”

“什么?!那个烫手山芋她也敢接?”

所有工作人员都像看怪物一样看着张佩珍,窃窃私语声就没停过。

他们之前还觉得,这不过是个从乡下来的、有点小钱的中年妇女。

可现在,人家眼睛都不眨一下,一天之内,先是五套房,再来一套大四合院!

这前前后后加起来,都花了一万多了!

一万多啊!

她就用那个小小的、洗得发白的布包装着?

就不怕被人抢走了?

办手续的时候,所有人都小心翼翼,客气得不行,生怕得罪了这位深藏不露的大客户。

等到红彤彤的章一盖,转让文书一交。

那刘房主揣着厚厚一沓钱,长出了一口气,像是甩掉了一个天大的包袱。

临走前,他出于良心,又把张佩珍和魏国栋拉到一边。

“大姐,魏哥,我得跟你们交个实底。”

他压低了声音,脸上带着一丝后怕:“院里东厢房那个王屠夫,浑身蛮力,喝了酒就撒疯,谁的话都不听。”

“还有倒座房那个李老太,是个出了名的滚刀肉,你要让她搬,她当场就躺地上口吐白沫,说你逼死老人。”

“还有几家,就喜欢道德绑架,哭天抢地说自己孤儿寡母,没地方去,赖也赖死你……”

他越说,魏国栋的脸色就越白。

好家伙,这哪是什么住户,这简直是请了一群活祖宗啊!

他这九百二十块,怕不是要用命来换。

张佩珍听完,脸上却依旧没什么表情。

她只是缓缓地转过头,看向了魏国栋。

那眼神,不带任何情绪,却看得魏国栋心里一个激灵。

魏国栋迎着她的目光,感觉自己后背的冷汗都快下来了。

他重重地叹了口气,像是要把心里的犹豫和恐惧全都吐出去。

“大姐,您放心,”他一咬牙,“办法总比困难多,我会尽力的。”

张佩珍点了点头,似乎对这个回答还算满意:“我在京城,最多再呆七天。”

“七天之内,我要看到一个干干净净的院子。”

七天。

一个干干净淨的院子。

这话轻飘飘的,却像一座大山,轰然一声砸在了魏国栋的心头。

他刚刚因为那一千二百多块钱而飘上云端的心,瞬间就坠入了冰窟窿。

后背的冷汗,“唰”地一下就冒了出来。

那九百二十块钱的中介费,此刻在他兜里,沉甸甸的,像是烧红的烙铁。

这钱,烫手啊!

他看着张佩珍那张波澜不惊的脸,嘴唇动了动,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张佩珍将他的神色尽收眼底,心里却没什么波澜。

她给了他天大的好处,自然也要看他有没有这个本事接住。

魏国栋要是真搞不定……那也没关系。

她此行来京城,可不止这一条路。

荣家。

那个能随手拿出两百万现金买一根人参的家族,盘踞京城多年,底蕴深厚,这点小事对他们来说,不过是动动嘴皮子罢了。

这个人情,她用得心安理得。

不过,能用钱解决的事,她暂时还不想动用人情。

看着魏国栋那张快要哭出来的脸,张佩珍的语气依旧平淡。

“魏同志。”

“这事要是办得漂亮,我手上还有些钱。”

“说不定,还想再看看别的四合院。”

魏国栋猛地抬起头,眼睛里瞬间迸射出骇人的光亮!

还……还要买?!

刚刚熄灭下去的狂热,像是被浇上了一桶滚油,轰然复燃!

一个院子就是九百二十块!

再来一个呢?

那他岂不是……

“大姐!您放心!”

魏国栋的腰杆瞬间挺得笔直,脸上的愁苦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豁出去的亢奋。

“七天!”

“您就等我七天!”

“七天之后,我保证给您一个干干净净,连只耗子都找不着的院子!”

他拍着胸脯,掷地有声,好像刚才那个畏畏缩缩的人根本不是他。

张佩珍这才满意地点了点头。

有钱能使鬼推磨,这话到什么时候都不过时。

和打了鸡血一样的魏国栋分别后,张佩珍独自一人回了招待所。

一夜无话。

第二天一早,天刚蒙蒙亮,她就起来了。

简单洗漱过后,她揣着那个洗得发白的布包,按照魏国栋昨天指点的路,找到了一家挂着“百草堂”牌匾的中药铺。

门脸不大,看着比同仁堂差了不止一个档次,但那股子浓郁的药香,却说明这里是个正经地方。

张佩珍迈步走了进去。

她又来卖人参了。

店里的伙计见她穿着普通,只当是寻常抓药的,懒洋洋地问了一句:“同志,要点什么?”

张佩珍的目光在店里扫了一圈,淡淡开口:“我找你们掌柜。”

伙计愣了一下,上下打量了她几眼,见她神色镇定,不像是来捣乱的,便扬声朝里屋喊了一句。

“掌柜的,有人找!”

很快,一个留着山羊胡,穿着长衫的中年男人从里屋走了出来。

他眯着眼睛,透着一股精明:“这位同志,您找我?”

张佩-珍点了点头,开门见山:“我手上有棵三十年份的野山参,你们这儿收吗?”

她没说五十年份、一百年份的,先拿个三十年份的试试水。

听到“野山参”三个字,那掌柜的眼睛微微一亮,但随即又掩饰了过去。

他的目光在张佩珍那个不起眼的布包上停顿了一秒,眼神里闪过一丝异样的光。

“收是收。”

“不过,得看品相。”

“您打算卖什么价?”

张佩珍心里冷笑一声。

真是个老狐狸,想先探她的底。

“我不懂行情,还是听掌柜的开个价吧。”

她把问题又抛了回去。

她记得很清楚,之前在县里,一棵三十年份的人参,叶大夫给的价格是两万块。

京城这种地方,物价更高,怎么着也得比这个数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