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6章 量子都江堰
沙漠中,晨雾还未散尽,沙粒已泛起淡淡的金光。
诸葛青阳站在临时搭建的观测台上,盲眼蒙着的薄纱被风掀起一角,露出空洞的眼窝——但此刻,那眼窝里流转的不是黑暗,而是量子计算机投射的全息星图。他的指尖悬在一台银色仪器上,仪器表面流动着细密的蓝色纹路,像极了《河防一览》里“鱼鳞坑”的立体投影。
“诸葛先生!”墨衡的声音从身后传来,机械义眼的蓝光在晨雾中明明灭灭,“量子分水系统的相位校准完成了!沙粒量子比特的纠缠态稳定在99.7%,可以启动了。”
诸葛青阳微微颔首,盲眼转向东南方——那里是被徐福疫苗污染的沙暴带,此刻正翻涌着暗紫色的沙浪,像一头蛰伏的巨兽。“启动吧。”他的声音带着少见的郑重,“让‘鱼鳞坑’醒过来。”
墨衡深吸一口气,然后毫不犹豫地按下了操作键。
随着他的动作,观测台下方的沙地像是被施了魔法一般,数百个拇指大小的银色装置如雨后春笋般同时弹出。这些装置小巧玲珑,却蕴含着巨大的能量。
紧接着,每个银色装置都喷射出一股淡蓝色的量子雾。这股雾气如同轻柔的薄纱,缓缓地弥漫开来,与沙地中的沙粒相互交融。
当雾气与沙粒接触的瞬间,奇迹发生了!原本松散的沙粒像是突然被赋予了生命一般,它们迅速地“凝结”在一起,形成了一个个规则的六边形。这些六边形紧密相连,就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精心编织而成的一张巨大的网。
这张网是如此的壮观,让人不禁想起了古代水利工程中的“以水治沙”之法。然而,眼前的这一幕却是《河防一览》里“以水治沙”的量子版,每一粒沙都成为了“会思考的沙”,它们按照某种特定的规律相互作用,展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秩序和美感。
“看沙粒的排列!”朴正雄的声音从观测台边缘传来,老农的粗布裤脚沾着晨露,他正蹲在一台装置旁,用枯枝拨弄着沙粒,“和《禹贡》里‘九州’的疆域图…一模一样!”
诸葛青阳的指尖轻轻颤抖。他调出全息投影,沙地上的量子沙网逐渐展开,最终在半空中凝结成一幅巨大的立体地图:冀州的青山、兖州的河流、青州的平原、徐州的沼泽…每一处地貌都泛着淡青色的光,连《禹贡》里“九河既导”的河道走向都分毫不差。
“这是……《禹贡》的地理记忆被唤醒了。”诸葛青阳的声音沉稳,毫无波澜,“徐福疫苗里的‘玉泉’激活了沙粒里的《河防一览》编码,而《禹贡》的九州图……就藏在那些被污染的土壤里。”林语的声音从通讯器里传来,沉稳中带着几分急切:“诸葛先生,污染区的地下水脉在震动!检测到异常能量波动,似乎有什么东西要破土而出。”
观测台的警报突然响起。墨衡的机械臂快速敲击控制台,全息屏上跳动的红色曲线显示:量子沙网的某个节点正在剧烈震颤,对应的沙地下方,一股暗紫色的能量正在聚集——那是徐福疫苗残留的“沙毒”与《禹贡》地理能量碰撞的产物。
“是‘九州图’的结晶核!”诸葛青阳突然喊道,“沙毒在侵蚀地理记忆,必须用‘玉泉’中和!”
墨衡立刻调出“玉泉”储存舱。淡金色的液体从管道中涌出,注入量子沙网的震颤节点。奇迹发生了:暗紫色的能量像被施了定身咒,突然静止;紧接着,沙地下方的地面开始隆起,一块块泛着玉色的晶体从沙中钻出,拼凑成完整的九州地图——冀州的“大陆泽”、兖州的“雷夏泽”、青州的“孟诸泽”…每片湖泊都泛着粼粼波光,连《禹贡》里“导淮自桐柏”的淮河支流都清晰可见。
“这是…历史在重演。”朴正雄的老泪滴在观测台上,“当年大禹治水,就是用这样的方法分九州、导九河;现在诸葛先生用沙粒和量子技术,把《禹贡》的法子…搬到了星际。”
诸葛青阳的盲眼突然流出泪。他能“看”到更震撼的景象:九州地图的每一条河道里,都流淌着淡金色的“玉泉”;每一片湖泊的湖底,都沉睡着《河防一览》里的“坎儿井”;甚至连地图边缘的“荒服”之地,都开始自动生长出耐旱的沙枣树苗——那是《齐民要术》里“沙地植枣”的量子优化版。
“水利工程…升维成了量子调控技术。”墨衡的声音里带着惊叹,“沙粒是量子比特,水流是信息载体,地理记忆是密钥…这哪是治沙,这是在给沙漠装‘大脑’!”
林语望着观测台外的九州地图,突然想起第405章“徐福疫苗”里,墨衡用细胞净化沙暴的场景。“原来如此。”她轻声道,“徐福的‘玉泉’治沙,诸葛先生的‘量子都江堰’固沙,本质上都是…用古人的智慧,解今人的困局。”
朴正雄突然指着九州地图的“豫州”区域。老农的瞳孔里映着泛着金光的晶体:“那片地方…像极了俺们村的祖坟地。当年闹饥荒时,老祖宗就是用‘鱼鳞坑’存水,才熬过来的。”他蹲下身,捧起一把混着晶体的沙粒,“这沙…有股子熟悉的味儿,像老家的黄土。”
诸葛青阳的指尖轻轻抚过全息地图。“豫州”区域的晶体突然发出更明亮的光,一道细小的光流从地图中射出,钻进朴正雄的掌心。老农浑身一震,突然说出一段陌生的古谣:“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
“这是《诗经·伐檀》。”诸葛青阳的声音里带着笑意,“《河防一览》里收录过这首诗,说‘治河者,先治民心’。沙粒里的地理记忆,连《诗经》都没忘。”
林语的手机突然震动。她点开消息,是诸葛青阳发来的:“林指挥官,注意星槎主控台的异常数据——刚才启动量子都江堰时,主控台的量子计算机突然调用了《墨经》的‘兼爱’算法,还…生成了一个虚拟的墨子意识体。”
林语的心头一紧。她望向远处的星槎号,那艘承载着人类星际文明的飞船,此刻正被一层淡金色的光晕笼罩。光晕中,隐约能看见一个模糊的身影——穿着粗布短褐,腰间挂着木工尺,正是墨子的模样。
“墨先生?”她轻声唤道。
身影转过脸,盲眼的位置泛着和诸葛青阳一样的量子蓝光。“小林,”声音苍老却有力,“我在星槎主控台里…睡了两千年。”
观测台的警报再次响起。这次不是危险,而是…庆祝。量子都江堰的沙粒开始“唱歌”,那是《河防一览》里“夯歌”的量子重构;九州地图的晶体开始“生长”,每粒晶体里都映出不同朝代的治水场景:大禹的耒耜、李冰的都江堰、潘季驯的“束水攻沙”…
墨衡望着这幕,突然想起《墨经》里的句子:“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他转头看向诸葛青阳,老者的盲眼里映着九州地图的光,像两盏永不熄灭的灯。
“墨子意识体在说什么?”朴正雄问。
林语翻译道:“他说…‘治沙者,治心也;治心者,兼爱也’。”
星槎号的光晕突然扩散,覆盖了整个沙漠。量子都江堰的九州地图在光晕中旋转,每一粒沙都成了会呼吸的星子,每一道河道都成了连接古今的桥梁。
而在宇宙的最深处,星槎主控台的量子计算机里,墨子的意识体正凝视着屏幕上的九州地图。他的指尖轻轻划过“冀州”的位置,那里有一行小字:“治沙者,非独治沙,治文明之根也。”
“小林,”墨子的声音穿越千年,“告诉诸葛青阳…《河防一览》的下一章,该写‘星际都江堰’了。”
沙漠的晨雾渐渐散去。诸葛青阳站在观测台上,望着那片被九州地图覆盖的沙地,盲眼里的量子蓝光与晨光交融。他知道,这不是治沙的终点,而是文明重生的起点——
“所有被遗忘的智慧,都会在量子里苏醒;所有被破坏的土地,都会在传承中重生。”
而在星槎号的阴影里,一个由沙粒量子比特构筑的微型分水系统正在成型。它的形状像极了都江堰的鱼嘴,却泛着星际的银光——那是属于这个时代的、新的“水利奇迹”。